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普外中心:創新有始無終,普外絕不普通

熒光標註手術位置,精確到毫米;機器人“操刀”手術,傷口小恢復也快。活了大半輩子,因為胃癌做了手術,老李才知道,原來普通外科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專業。

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省千佛山醫院)普外中心,傳統手術模式早已被顛覆,手術機器人和各類腔鏡技術的應用爐火純青,手術微創又精準;專業細分,力量卓越,又讓患者就醫更有針對性;團隊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多學科聯手,一例又一例疑難雜症患者的生命奇蹟被創造。

圖片

技術更精進

機器人+腔鏡,手術微創又精準

現代醫學認為,胃癌的手術治療是唯一有可能達到根治目的的方式。在檢查出胃癌之後,老李也被建議儘快手術治療。兒女四處打聽之後,慕名來到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普外中心胃腸外科。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普外中心主任張光永帶領團隊為老李制定了治療方案,以前只是“聽說”過的機器人,這回成了老李手術的“操刀”者。

“應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可以在狹小的空間裡進行多種手術操作,鏡下器官解剖、血管神經走向一目瞭然,借力機械臂,還能消除手術醫生可能會有的手腕顫抖,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的精準度。”張光永告訴記者,手術機器人的應用,讓腔鏡手術更加微創,顯著縮短腔鏡手術時間,減少圍手術期併發症。

腫瘤的手術治療,不僅要完整切除瘤體,還要注意周圍淋巴結的清掃,阻斷腫瘤淋巴結轉移途徑,減少術後腫瘤復發幾率。在術前,老李還被帶到醫院內鏡診療中心,採用ICG標記近紅外熒光成像技術,對腫瘤和淋巴結進行了精準定位。

這樣,腫瘤切除更精細、更安全,腫瘤周圍轉移的淋巴結清掃也更徹底。同時,還可以觀察到胃腸吻合口的血供,保證吻合口血運、減少吻合口瘻。

兩種先進技術的疊加,切除了老李胃部的腫瘤,精準、徹底,又安全。而這,也是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普外中心團隊不懈努力的目標。

目前,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已經被應用於胃腸、肝膽、減重等手術,而腔鏡技術在普外中心日常手術中,佔比達到60%以上。

和開腹手術相比,腔鏡手術的優勢明顯。藉助腔鏡,可以在不牽動腹腔臟器的前提下,延伸手術醫生的視野,手術效果更優,安全係數也更高。同時,小切口分散而隱蔽,癒合後不影響美觀,患者痛苦小、恢復快,併發症也少。

當然,技術再先進,也需要醫生來操作。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普外中心,擁有一支水平卓越、底蘊深厚的醫療團隊。

醫院院長鬍三元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腹腔鏡外科專家,是國內首批開展腔鏡技術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的外科醫師,也是山東省腔鏡外科事業的奠基人,被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志強教授譽為“國內開拓我國腹腔鏡外科的先驅者之一”。

普外中心主任張光永2000年師從胡三元教授,長期從事腹腔鏡技術在普外科疾病的臨床應用和基礎研究,在胃腸道腫瘤、肥胖症以及腹壁疝的診斷與微創治療做出了突出成績,到目前為止完成各類腹腔鏡手術5500餘例。

名將礪精兵。整個普外中心團隊的臨床診療技術水平及相關研究成果,在全國始終處於領先水平,部分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專業再細分

患者就醫更有針對性

當前外科發展有兩大主力方向,除了微創外科技術,還有器官移植。

結紮血管、取出病肝,將供肝放入腹腔肝臟的位置,將病人的血管和膽管一一與供肝的血管和膽管吻合。細如髮絲的手術線遊走在血管上,一針一針將供肝的血流恢復。

手起針落,肝臟重新鮮活,生命得以延續。這樣的情景,在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已經上演過500多場。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普外中心肝移植肝臟外科副主任李自強告訴記者,醫院是原衛生部指定的第一批肝移植准入醫院,於2002年在山東率先開展肝臟移植手術。目前,在手術方式、手術例數、手術成功率、患者長期存活率等方面都居省內領先地位。

“要把治療做到極致,繼續將專業做大、做強,需要集中力量。”2019年9月,張光永從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來到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成為醫院普外中心主任,“新官”上任,他將普外中心細分為8個專業,肝移植肝臟外科是其中之一。

張光永告訴記者,普外科是外科專業劃分領域裡面覆蓋面比較廣的專業,頸部疾病、乳腺疾病、外科血管疾病、胃腸和肝、膽、胰疾病都在治療範圍中。只有專業細分,才能做到規範、專注、創新和利他,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也讓患者就醫更有針對性。

以腹痛為例,患者到了醫院,也許一時並不清楚到哪個科室就診。

“不同部分的腹痛提示不同疾病,比如,肝膽的疼痛會侷限於右上腹。大夫接診後,可以通過追問病史、體格檢查作出初步判斷,然後通過輔助檢查明確疾病所在。在普外中心的任何一個專業就診,接診大夫可以將其推薦給其疾病對應的專家。”張光永介紹,這樣,患者就醫也不必再重新掛號、找大夫。

肝膽外科、肝移植肝臟外科、胃腸外科、結直腸肛門外科、乳腺外科、甲狀腺外科、血管外科、疝與腹壁外科……每個專業都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團隊。

這其中,疝與腹壁外科是最“年輕”的專業。

“很多人認為疝是個小毛病,但我國每年約有300萬新增的腹股溝疝病人,以及50萬例以上的其他疝病人,高於任何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疝與腹壁外科主任李波介紹,隨著人工修補材料和醫療技術的進步,疝修補手術現在已有數十種術式,從單純的縫合修補,發展到現在的腹腔鏡手術。

專業細分後,乳腺外科和甲狀腺外科單獨成科。

在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乳腺外科主任顧禾看來,這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醫院新引進的PET-CT設備,為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提供了巨大利好。

“集中力量專注一個病種的治療,讓疾病診斷更準確、診療方案更詳盡、治療方式更精細。”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甲狀腺外科主任付榮湛表示。

圖片

多學科合作

疑難雜症綜合治療顯優勢

不斷提升技術實力,所為不過是“治好病”。在張光永看來,治好病,是醫學人文的前提和基礎。當然,治病的過程,首先要考慮的是病人的利益。

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肝膽外科主任李傑告訴記者,胰腺腫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由於解剖位置隱蔽,早期缺乏明顯症狀, 常被稱為“癌中之王”。如今,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早期胰腺腫瘤被發現,腫瘤的切除也更加精準了。

“在符合腫瘤治療原則的基礎上,臨床上可以選擇保留臟器功能的腹腔鏡胰腺手術。”李傑介紹說,以往胰頭部腫瘤即便是良性病變,也要做胰頭十二指腸切除,需要切除膽囊、膽總管、十二指腸、胃遠端、胰頭、近端部分小腸等,而目前可以僅做單純胰頭的切除。

手術難度增加,但是可以儘量保留沒有被病變侵犯的器官組織,使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得到更好保障。

醫者受累,但患者受益,治療從來不是隻針對眼前的疾病。

3月22日凌晨,一位六旬老漢被送到醫院急診科。他3月4日在當地鄉村醫院行右下肢大隱靜脈曲張手術,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血管外科主任張曙光發現,其有肺栓塞典型的臨床表現。

急症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肺動脈插管溶栓術,術後給予溶栓、抗凝、降低肺動脈壓及改善微循環等藥物治療,如今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醫不貴於能愈病,而貴於能愈難病。”急危重症、疑難雜症的處理水平,是衡量一家醫院整體實力的評價標準之一。在專科越來越強化、患者多是多個器官性綜合疾病的背景下,多學科協作,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優治療。

胃癌根治術後20年復發,同時新發右半結腸癌,患者劉先生不久前入住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普外中心。

腫瘤發現已是晚期,聯合腫瘤內科、化療科、放療科、麻醉科、營養科等,張光永團隊為其制定了最適合他的整體治療方案。

從腔鏡手術到術後化療,具體到術後門診部規律隨訪、後期營養支持,甚至後期復發轉移需要的介入治療……多學科共同參與,舉全院專家之力,這對患者來說,也是極大的心理支持。

雖不能量化,卻可以明確辨別其益處。延伸到專業人才培養,張光永堅持,普外專業的年輕大夫首先要成為一名“普外全專業”大夫,在此基礎上,再選定一個專業,做強、做精。

除了臨床醫療水平的提升,張光永強調,臨床研究同樣很重要。將臨床的病歷資源轉化成研究資源,然後更好地服務於臨床,在治療中改善手術方式,研發新藥,指導預防。

科有特色、人有專長。山一大一附院(省千醫)將打造強勢普外中心,塑造各專業優質品牌,用精細化診療,為百姓健康護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毛瑞鋒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