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社會裡,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也許在大多數大人的觀念裡,小孩就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但是可能在小孩的社會里,他們也可能覺得大人是他們小社會里的“異類”。總有那麼多大道理,卻不能解決我的“為什麼”。

小孩的社會里,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01

昨晚圍觀了一場《讀庫》創始人張立憲在“得到”的直播,分享他有了小女兒後做童書的心得。

他說在女兒還不到兩歲的時候就送她上幼兒園,挺不人道的。但是他發現小孩在幼兒園過得挺好的。早上送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她還沒來得及悲傷,因為去晚了,其他小夥伴都到了,已經撲出來擁抱迎接她了。小孩子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社會,只有他們小孩子可以融入的社會。

他看到這一幕之後,有了一種被排擠在外的感覺,覺得也許對小孩來說,大人都是“異類”。雖然女兒在他們的世界裡,對她有求必應、溫柔體貼、百依百順。但是她很孤獨,她沒有同類,她到了幼兒園,那些跟她差不多大、差不多高矮的人,才是她的“同類”。

這也是他覺得。把不到兩歲的女兒送到幼兒園挺安慰的一點,女兒找到了自己的“同類”。而不是籠絡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翅膀下面。她在同類的世界裡過得比籠絡在大人的翅膀下開心。

在“同類”的世界裡更容易找到屬於自己的存在感,才會更開心,大人小孩都不例外;大人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其實小孩也有。

小孩的社會里,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02

年初的時候和好友一起去朋友店裡玩,認真和孩子玩遊戲,才體會到孩子和大人之間的不同。

那天剛好是週末孩子也不上幼兒園,朋友就帶著孩子到店裡一起看店了。我和她是第一次見面,剛開始我們不熟悉,好友和她比較熟悉。

她想玩遊戲時,會先去問媽媽有沒有時間陪她玩,媽媽忙不過來讓她找我們陪,她就會找好友和她玩。她們試圖讓她帶我一起玩,她是不願意的。沒有提前瞭解,哪怕你表現得友善,她也不買賬。

傍晚的時候,她媽媽店裡比白天更忙了,好友要做指甲沒時間陪她玩遊戲,她沒有更好的選擇,經過白天幾小時的相處也熟悉了一點,只好找上我,讓我陪她一起玩。

小孩的社會里,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既然是遊戲就少不了遊戲規則,她會霸道的定出對自己有利的規則,所有規則是否合理都是她說了算,因此大多數時候都是她勝出。她會只管自己開心。

她定的規則在我們看來都是利己、自私的,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如果大人社會里的規則肯定不是這樣,會考慮很多,會有比較多的條條框框限制自己。

因此大人在這樣的遊戲面前也容易沒有耐心,覺得很沒意思,玩不下去。但是她卻玩不膩,直到奶奶來接她回家才肯罷休。回家前還不忘記問什麼時候再找她一起玩。

這樣耐心的陪玩,看似很完美,孩子開心,我還在孩子心裡贏得了一定的“地位”。但其實這中間缺少了利益的衝撞,這個利益的衝撞大多隻有同齡人可以帶給她,成年人是很難給到她的。

小孩的社會里,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03

財新傳媒總編輯王爍就在他的課程《30天認知訓練營·2019》,談到春節期間帶小孩去旅行時,從孩子身上學習到的學習“技能”。

其中談到小孩世界裡的反覆練習和純粹讓我印象很深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看過的東西總會去模仿。表面上是隨機學習的進程,其實隱含著孩子並不隨機的努力,和不斷的反覆練習。

在孩子長大之前,他們最好的模仿對象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師,而是哥哥姐姐。雖然所有哥哥姐姐都會想逃離,但是他們也總是逃不掉。

而孩子在一定的熟練程度之上,會在練習中加入新意。因為孩子的世界裡不像大人那樣有很多的條條框框,所以一些無價值的他們就會推倒重來。

對他們來說學習就是過程,過程就是學習。不會懷揣著功利不停死磕。

小孩的社會里,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孩子的世界很純粹,他們剛開始並不懂自私是何物,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他只會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與別人的感受和利益衝撞當中學習。

因此家裡有哥哥姐姐就很重要,只有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才會存在碰撞的機會,這是他們成長的關鍵。如果家裡沒有哥哥姐姐他們就不存在碰撞的機會了,這個機會就只能從幼兒園/學校中得到。

孩子也是絕對的實用主義的。他們對任何事物的關注,都集中於“對我有什麼用?”孩子會在環境中選定一個人,然後用自己的方法搞定他,黏著他,使他成為自己的保護人和照料者。

家庭中很多小孩都會選定媽媽來保護、照料他們,因為大多數媽媽對他們更有耐心,更願意為他們花時間。

小孩的社會里,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最後

我一個成年人和朋友的小孩玩遊戲的時候,無法給她帶來利益的碰撞,讓她在碰撞中去學習,去掌握屬於自己的一套原則。看似完美的陪伴卻做不到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讓她在快樂中也可以成長。

很多獨生子女,不懂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家裡沒有孩子和他發生感受和利益的碰撞也是原因之一。從小籠絡在大人的翅膀下,他們接收到的反饋太少,沒有辦法掌握和同齡人的相處規則、模式。

等真正離開家庭大人的翅膀和同齡人相處時,才開始學習,他們起步晚了。

讓孩子去他們的小社會里和“同類”一起學習、衝撞,學習屬於他們社會的規則,也許比讓他籠絡在一堆成年人的翅膀下成長得更快。

成長需要共同的語言。

小孩的社會里,也許大人都是“異類”

作者:壹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