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城電影公司為何成為香港電影的標杆之一?

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是最活躍的電影公司之一,公司的口號“新藝城出品 觀眾有信心”,因新藝城出品的眾多賣座電影而至今依然深入人心。2017年11月金馬獎頒獎前夕,電影節評委會特別邀請曾寶儀主持了新藝城眾多創始元老講述當年奮鬥房裡的創作往事,爆出很多幕後猛料和創作技巧,讓我們今天的電影圈依然有學習和借鑑的藝術價值。

新藝城電影公司為何成為香港電影的標杆之一?

回顧曾經輝煌年代的新藝城,我們總能梳理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筆者是港片忠實的影迷,最近也在反覆觀看新藝城曾經出品的電影,比如《最佳拍檔》系列、《開心鬼》系列、《英雄本色》系列、《倩女幽魂》等等,可以說,港片的黃金時代,新藝城功不可能,也許中國內地的影迷都是通過錄像廳和電腦下載觀看的這影片,裡面沉澱著我們美好的青春記憶。

新藝城的成功,最關鍵就是有7個核心創作人。黃百鳴其實是洋行上班的職業經理人,喜歡穿時尚的西裝,雖然在TVB做過短暫的龍套演員,但其實他最大的長項還是做編劇講故事,他開發創作並主演的《開心鬼》據說是新藝城最賺錢的電影系列,雖然成本不足三百萬港幣,但香港本土票房卻高達1700萬港幣,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模式深諳市場的空白點和需求點,如同我們今天中國內地大行其道的網絡大電影,驚悚喜劇的青春片是非常老少咸宜的通俗片類型。其次,麥嘉,泰迪羅賓以及徐克,曾志偉,施南生,石天,大家其實優勢互補,有擅長創意策劃的,有從美國學電影歸來善於特效和場面設計的,有擅長音樂創作的,還有擅長髮掘新人導演和明星的。總之,大家在一起的氛圍是異常開心有趣的。當時其實是7人聯合創作,類似於好萊塢的集體創作模式,既保障了作品的品質和效率,也控制了製片的成本與風險。

新藝城嚴酷的製片制度就是新人導演必須按照他們集體創作的劇本來拍,否則就會被炒魷魚。新藝城扶持新人導演和演員,特別讓一些新出道的歌手和港姐做主演,這在當時是很冒險的,但他們憑藉著出色的劇本,港式的動作喜劇和車戲特效場面,依然贏得了眾多影迷的喜愛,以至於邵氏和嘉禾這些老牌電影公司不得不聯手對抗新藝城。

當然,新藝城也非常重視臺灣和東南亞市場,特別是影星張艾嘉的男人婆形象影響了一代影迷,新藝城考慮到不同地區和觀眾層次的需求,在類型片創作上不斷創新,無論是喜劇片,動作片,古裝片還是青春片,都拍的有聲有色。而且還善於開拍電影系列,事實上好萊塢能夠風行全球不斷賺錢的法寶,也是打造電影IP,不斷開拍系列續集。

今天我們處的環境和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互聯網時代,資訊異常便捷通暢,電影作為一門創意產業,是集體創作的成果,所以重視編劇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向好萊塢和香港電影的成功經驗學習借鑑,還有就是要不斷推陳出新,迎合市場,引導市場,這樣才能不斷受到觀眾的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