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闲评」标准类债权资产认定严格,非标转标压力加大

「小郎闲评」标准类债权资产认定严格,非标转标压力加大

事件:10月12日,央行官网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就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制定规则。《认定规则》明确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范围和判定条件,规定在过渡期内保持对存量资产的监管要求不变,推动市场平稳过渡,有效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主要内容:

一、《认定规则》是资管新规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标准类债券资产的认定标准。

在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中,曾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符合五个条件:

1、等分化、可交易。以簿记建档或招标方式非公开发行,发行与存续期间有2个(含)以上合格投资者,以票面金额或其整数倍作为最小交易单位,具有标准化的交易合同文本。

2、

信息披露充分。投资者和发行人在发行文件中约定信息披露方式、内容、频率等具体安排,信息披露责任主体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发行文件中明确发行人有义务通过提供现金或金融工具等偿付投资者,或以破产隔离的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并至少包含发行金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或利率确定方式、期限、发行方式、承销方式等要素。

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在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债券市场登记托管机构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采用询价、双边报价、竞价撮合等交易方式,有做市机构、承销商等积极提供做市、估值等服务。买卖双方优先依据历史成交价格或做市机构、承销商报价确定交易价格。若该资产无历史成交价格或报价,可参考其他第三方估值。提供估值服务的其他第三方估值机构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处理利益冲突,同时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估值质量,并公开估值方法、估值流程,确保估值透明。

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为其提供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基础设施服务的机构,已纳入银行间、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按照分层有序、有机互补、服务多元的原则与债券市场其他基础设施协调配合,相关业务遵循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统一规范安排。

此次根据《认定规则》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指依法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主要包括:1、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2、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3、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等。

《认定规则》提及,符合前文“第5条”认定准则所列相关要求的机构,可向央行提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申请。央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第2条”认定准则所列条件及有关规定进行认定。此外,《认定规则》还指出,不符合前文“第1条”、“第2条”、“第3条”所列条件的债权类资产,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但存款(包括大额存单),以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形成的资产除外。

二、明确了6大非标类债权资产

《认定规则》最后还指出了相关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包括:

1、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2、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

3、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债权融资计划;

4、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凭证;

5、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

6、其他未同时符合“第2条”所列条件的为单一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各类金融产品。

三、过渡期安排

《指导意见》过渡期内,对于《认定规则》发布前存量的“未被纳入本规则发布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统计范围的资产”,可豁免非标资产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对于发布后新增的,不予以豁免。

小郎闲评:

1、对市场影响:此次《认定规则》的出台,虽然定义标准化债权资产是一个开放式集合,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向央行提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申请,为非标转标预留了政策空间。但是从标准化债权的认定标准来看,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同时,由于将北金所、保交所、理财中心、信贷流转中心、中证机构报价系统提供的相关金融工具定义为非标资产,将市场此前在非标资产认定中的模糊地带明确划分到非标类资产当中,其严格程度实际超出此前市场预期,进一步加大了机构非标资产的转标难度。不过,政策也针对市场现状给予了一定过渡期安排,加上此前出台的资管新规已经对机构非标资产的投资比例和范围制定了诸多约束,我们认为此次《认定规则》的征求意见也再一次反映了监管层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坚持强监管态势的政策定力。

2、

对资金面影响:过去影子银行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而以传统信贷体系为支撑的间接融资难以满足实体企业的融资需要。随着资管新规及其细则的出台,非标资产的压降短期对实体企业融资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也应看到随着政策加大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引导力度,各类普惠金融政策陆续出台,金融市场利率环境持续宽松,宽利率政策逐渐向宽信用方向传导。此次《认定规则》的出台,虽然延续了强监管政策对非标资产的严格认定和规范约束,在短期内加剧实体企业信用收缩的担忧,但是考虑资管新规的影响早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后续市场对央行仍有降息降准的预期,因此实际利率水平不易受到较大扰动。

3、对银行业影响:监管门槛依然严格,政策环境依然严峻。虽然《认定规则》为非标转标预留了空间,但是从监管环境来看,资管新规中对于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的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的时限要求并没有改变。商业银行理财新规中对商业银行投资非标资产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全部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资产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和上一年度银行总资产4%的要求也没有改变。因此,我们认为《认定规则》延续了资管新规的强监管标准,商业银行对非标资产的压降或转移的趋势仍会延续,各类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有望加速开展。

4、对信托业影响:作为受资管新规冲击最大的信托行业,《认定规则》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非标资产的定义范围。未来信托行业仍面临着负债端和资产端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由于非标资产转标难度加大,非标压降节奏提速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信托公司面临的负债荒压力加大,对渠道端的资金获取依赖度提升,亟待提升自身直销能力;另一方面对资产端的项目筛选和资金融出也将更加审慎,考验自身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

5、对保险业影响:我们认为《认定规则》整体上对保险趋向利好。一方面先前《资管新规》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提升了保险的市场地位。由于保险公司在负债端长久期、低成本的天然属性,与资管新规的要求高度契合。在银行业整体压降非标、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保险资金对接非标资产的议价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非标投资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背景下,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也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非标资产的占比下降,以利率债、同业存单等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拉低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使保险产品在负债端的刚性兑付优势更加明显,提升了保险在负债端的市场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