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睡覺一晚賺7.6萬,而我的工資卻是2000?

01


提起直播,大家都不陌生。各路博主為了博取一點流量,使出渾身解數。


不怕你異類,就怕你尋常。


但我如果說有人靠直播睡覺月入過萬,是不是就有點意思了?(別誤會,是普通人宅在家純睡覺的那種)


他們不靠刺激,不靠獵奇,靠的是——無聊的生產力。


上週,@誰叫的圓三 因為在家中無聊,想知道自己睡覺打不打呼嚕,便產生了直播睡覺的念頭。


但他沒想到,竟然有54萬的陌生網友,比他還無聊。


網上直播睡覺一晚賺7.6萬,而我的工資卻是2000?


他們從凌晨1點,圍觀他睡覺到凌晨四點多鐘,並樂意給他刷禮物,據說被打賞金額高達7.6萬。


直到第二天早上六點,直播間依舊有18萬粉絲堅持在線,似乎在等他醒來。


@誰叫的圓三 感慨道:“我萬萬沒想到,原來什麼都不做,真的可以賺錢!”


叨姐夢寐以求的躺著賺錢,竟被人先成功了一步。(酸成檸檬精)


網上直播睡覺一晚賺7.6萬,而我的工資卻是2000?


新聞一出,網友們一頓猛噴:“年紀輕輕就荒廢人生,可恥!”


“無聊至極,這點時間用來做點有意義的事強得多!”


我認為,你可以不贊同,但諷刺批評,大可不必。


有句話說,社會環境決定人的行為。


疫情當下,出門成了奢望,人人宅居的特殊時期,互聯網就成了大眾消遣排憂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觀看直播睡覺的網友,無非就是為了宣洩情緒、緩解焦慮,跟我們在客廳與廚房之間來回旅遊,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一群人因無聊引起的狂歡,也許短暫,但不代表沒有意義。


02


我有個朋友阿康,新疆人。


從長沙風塵僕僕回鄉後,立刻就被相關人員安排到賓館進行為期十四天的隔離。


通過他的朋友圈,我宛如看了一部名為《無聊行為大賞》的小說,還是鴻篇鉅製那種。


隔離第5天,他數了午餐的白豆腐有29塊、花椒63粒、辣椒頭18個,芹菜56段;


隔離第七天,他數了牙刷刷毛大約有1775根,白色873根,灰色902根;


隔離第10天,數了墊子花紋最外圈共999個點,一個完整花紋128個


網上直播睡覺一晚賺7.6萬,而我的工資卻是2000?


我私信過他,打趣他為了獵殺時間,擁有了非同往常的毅力。


他卻一本正經回覆:“我也不是純為了消磨時間,而是想看看,無聊的最後,到底能激發什麼。”


這倒讓我想起了“無聊文化”。


所謂“無聊文化”,就是內容平淡,時間冗長,沒有套路和設計,一切自然真實, 不強行賦予事物意義。


他們不把“無聊”看作成洪水猛獸,而是承認它是人類日常生活情緒的一種,試圖用無聊定義快樂。


世界歸自己,而他們,僅僅甘心自己擁有自己。


03


提起“無聊文化”,我第一個想到的人是王村村。


一個立志要做全世界最無聊,並把無聊做到極致的人。


很多人無聊就會刷劇、聽歌、發呆、看小說......怎麼能輕鬆消磨時間,就怎麼來。


而王村村在卻不,他的無聊,很認真,也很艱苦。


網上直播睡覺一晚賺7.6萬,而我的工資卻是2000?


為了知道一碗飯有多少粒米,他願意花6個小時去數,總共16250粒;


為了過上羨慕的田園農耕生活,他便將浴缸變成了農田,種上了水稻;


為了吃上一盤“全天然”的超青菜,他自己做了廚具、種了青菜、鑽木取火


在無聊這件事上,他從未止步。


網上直播睡覺一晚賺7.6萬,而我的工資卻是2000?


起初,很多人不理解他對“無聊”的堅持,罵他為了博眼球,刻意放大無聊,像個小丑般譁眾取寵。


在一席的演講上,他做出了回應:


“我有時候覺得,任何一種東西或者方式,都能成為我們走向未來的驅動力。可能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那種方式,我恰好選擇了無聊而已。”


看似“無聊”的行為,在王村村這裡,卻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選擇。


他對生活的思考,對紛亂世界的的掙扎,都體現在他的日常無聊中。


04


現如今社會,幾乎所有人都要求年輕人要“深刻”。


你感到空虛?那可能是你工作學業不夠重;你感到孤獨?那可能是你在浪費大好人生。


被各種成功學裹挾的我們,即便無法確定前進的方向,也只能匆忙上路,不敢慢下來。


但“無聊”和“深刻”,難道真的是對立的嗎?它們有明確的界限嗎?


我並不覺得。


只要我們對生活還抱有好奇心,只要我們還願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即便行為看似“無聊”,又何嘗不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表達?


在很多個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叨姐都會無意識想起王村村那句口頭禪:


“我是村村,希望你開心。”


他從不做重複的事,卻在每個視頻結尾重複這句話。


是啊,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繁雜世界也不過雲煙而已。活的鬆弛,自在,快樂,已經很難得。


轉自微信公眾號,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