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為什麼國內加油仍然不便宜?

國際油價跌至30美元/桶,這是什麼概念?

有人將油價與水價做對比,發現一桶原油按30美元計摺合人民幣約209元,同樣容量的農夫山泉售價卻接近300元。

國際油價大跌,為什麼國內加油仍然不便宜?

同樣的桶,農夫山泉比原油貴

可能許多人認為,不合理啊,直接買過來就是低價石油啊。

那麼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石油期貨的概念,現在WIT、布倫特確實是便宜了,不過這些都是基準價格,需要去買啊,當下的石油煉製的還是之前囤的油,從上游傳導到煉製端一般都是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現在買的確實是低價石油,但是不是汽油!

在國際原油期貨的定價權方面,世界三大價格基準分別如下:
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該原油期貨合約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很高的價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
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也門等國家和地區,均以布倫特Brent原油為基準,由於這一期貨合約滿足了石油工業的需求,被認為是“高度靈活的規避風險及進行交易的工具”,也躋身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三大基準。
中東各大產油國生產的或從中東銷售往亞洲的原油,其作價的基準油是阿聯酋的高硫“迪拜(Dubai)”原油。這就是歐佩克油價,它往往可以反映亞洲對原油的需求狀況。其現貨主要在新加坡和東京交易,期貨交易量則很小。


其次,隨時煉製端能夠拿到價格更低的原油,出廠的石油確實會便宜,這些用常識都可以想得到,不過又有問題出現了,定價權不在企業手中啊。稍微做一下功課就可以知道,國內有個“神秘組織”——國家發改委,基本上掌管著國家大大小小的事務,其中重要一項就是成品油定價權,而發改委定價是有一套完整的機制的,雖然跟著原油走,但是有一個天花板價和地板價。


國際油價大跌,為什麼國內加油仍然不便宜?

具體而言就是,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天花板價時,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低於地板價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介於二者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該漲就漲,該降就降。之所以設置這樣的調控上下限,就是為了減輕國際市場油價過高或過低對國內市場的負面影響。

因此,油價只要低於40美金,成品油銷售價是不會調整的,這也就是為啥大家發現原油價格不斷往下掉,成品油價格不咋變化了。

不過,這其中也有一些門道,如果大家問問煉化企業的人,其實他們也是有苦不堪言。一方面,批發端其實是放開的,競爭無比激烈,另一方面銷售端又是已經定好了價格,因此批零差價難以避免,這也是為何搞得很窩火。

同時,隨時銷售端有指導價,但是如果大家仔細留意,又可以發現其實各個加油站其實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優惠,原因就是供給量太大,目前國內煉油能力超級過剩,而消化能力又跟不上,導致大量成品油擠上市場端,因此其實一般都比指導價要便宜一些,有的甚至可以便宜1一塊左右,相信山東的同志們能夠體會到。

最後,要來談談大家都會說的稅費。這個估計很多人一提起來都會“咬牙切齒”,哈哈。

國際油價大跌,為什麼國內加油仍然不便宜?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每升汽油徵收26.81%的消費稅、14.53%的增值稅、2.89%的城市建設稅、1.75%的企業所得稅、1.24%的教育費附加、0.83%的地方教育費附加。把這些稅加在一起,我們會發現一升汽油的稅費已經達到了48.05%,而真正汽油的成本價只有51.95%。

另外,其實油價便宜大家可能會覺得划算,但是如果過於便宜其實並非好事。要知道石油可是牽扯到許多行業,並且還有新能源逆淘汰問題,因此我們希望油價便宜也該有個度,物極必反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