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痛的掙扎:“為什麼沒有在你第一次劈腿的時候就放下?”

愛與痛的掙扎:“為什麼沒有在你第一次劈腿的時候就放下?”

作者: 梁華

永遠不要把你幸福的鑰匙放到別人的口袋裡。

周揚青與羅志祥分手後在微博發了封信,讓兩人近期都上了熱搜。在信中,周揚青說,“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次抓到你劈腿的時候就放下呢?” 是啊,無論羅志祥是如周揚青所言“天生渣”,還是後天渣,如果她在發現對方渣後立馬分手,對方如何渣都與她無關,而她也不會浪費9年的青春。但為什麼她做不到呢?

愛與痛的掙扎:“為什麼沒有在你第一次劈腿的時候就放下?”

不僅是周揚青,即便如你和我,在我們選擇投入的關係中都有可能做不到對背叛說“NO”。因為我們容易「背叛盲視」。

當你知道這段關係對你很重要,也清楚任何的反抗與面對很可能讓你的關係終止,你就會選擇「眼不見為淨」,用看不見取代看見,用逃避代替解決,心理學家詹妮弗. 弗爾德 和帕梅拉. 比勒爾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背叛盲視」(betrayal blindness)。

背叛盲視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常常能聽到分手或離婚後的人說:“當初我真是瞎了狗眼,明明那麼明顯,我怎麼就看不出來呢?” 當你周圍的朋友提醒你戀人或伴侶不忠時,你可能會反駁:“你們一定是看錯了。他不會的。” 而在你們分手或離婚後,再回顧這個過程的點點滴滴,一切卻變得清晰可見,原來對方的背叛早就有跡可循。只是你選擇了背叛盲視。

愛與痛的掙扎:“為什麼沒有在你第一次劈腿的時候就放下?”

為什麼會出現背叛盲視呢?


心理學家詹妮弗. 弗爾德和帕梅拉. 比勒爾認為,一個人越需要依附對方生存,就容易遭遇背叛盲視。換句話說,對方對你越重要,你越在乎這段關係,就越容易遭遇背叛盲視。

這裡的「依附對方生存」,不僅指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比如安全感,對愛的渴望等。

A先生當了三年的備胎,在談及這段感情的時候說,“我父母過世的早,是奶奶帶大的,因此,我內心深處非常渴望愛。我盡我所能對她好,對她有求必應。因為我希望她也能愛我,所以才會一次又一次原諒她的背叛。”

許多人無法正視親密愛人的背叛,並不是因為沒有「看見」,而是要「承認」這個事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更需要承擔很多負面的風險,比如爭吵,分手或離婚,或自我否定。

“我已經快35歲了。我在他身上浪費了三年的時間去期待一個美好的結局。為此,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感情,金錢,還有性,還錯過了其它不錯的人。現在要我告訴自己這個夢碎了,自己眼瞎選錯了人,做了錯誤的選擇,我無法接受,也不甘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會遇上更好的人。” 朋友靜在回想起讓自己至今難以釋懷的糟糕戀情時黯然地說道。

看不見背叛,是因為想維持現狀,所以大腦會選擇性忽略,暫時忘記它。

面對背叛,你也許會考慮離開TA的代價:周圍人會怎麼看我?孩子怎麼辦?他會不會報復我?我什麼都不會,要如何重新開始生活?我還能找到另一個人嗎?

你瞭解的代價越大,你越不可能離開這段關係。你越覺得無法離開這段關係,就越難以直面背叛帶來的痛苦和潛在代價,因而越容易遭遇背叛盲視。這也是很多人即便在婚姻裡不幸福,卻不見得會離婚的一個原因。因為代價太大。

此外,

我們在一段關係中投入越多,也越難離開這段關係──儘管你在這段關係裡並不快樂。

適應是一種偉大的能力。它能讓我們對欺騙和背叛視而不見,把虐待和侵害當作過眼雲煙。在《背叛:最不能觸碰的真相》一書中,詹妮弗. 弗爾德和帕梅拉. 比勒爾引用了非常多的研究指出:經歷家暴、性侵、背叛和不當對待的人,長大後會發展出較多的解離傾向,他們在許多認知實驗中,會忘記許多與負面、創傷、情緒有關的訊息。藉由這種方式,他們在不安全的環境裡獲得一部分自我欺騙的安全感。

愛與痛的掙扎:“為什麼沒有在你第一次劈腿的時候就放下?”

如何避免背叛盲視呢?

一方面要保持經濟獨立,擁有隨時離開一段糟糕關係的底氣。當你不需要依賴對方提供物質生存保障的時候,你才會有勇氣和底氣對一段糟糕的關係說「不」。

另一方面要學會愛自己,為自己建立安全感。愛人之前,一定要先愛自己。因為自愛,你才會知道什麼會讓你舒服,什麼樣的感情會讓你變得更好。你才能區分好的關係與糟糕的關係,值得愛的人與不值得愛的人,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避免被對方一次又一次傷害。

人這一輩子,誰能不遇幾個渣人呢?我們無法選擇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但我們可以選擇何時轉身離開。惹不起總躲得起吧。

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尋找平衡,在心理學中探尋更好的生活之道,一起更好地生活。 歡迎關注“多維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