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年报”出炉。离全国推广还有多久?

近日,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年报”,数据显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显增长,而干垃圾处置量同比减少了17.5%。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正在显现。

作为全国首个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年报都说了什么?

01 上海垃圾分类年报都说了啥?

1、三增一减,生活垃圾分类初见成效

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平均每天4049吨,有害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0.6吨,湿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7453吨,较2018年底分别增加431.8%、504.1%、88.8%,而干垃圾处置量平均每天17731吨,比2018年底减少了17.5%。

上海垃圾分类“年报”出炉。离全国推广还有多久?

2019年上海市底垃圾分类数据

2、大部分市民已初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副处长 齐玉梅:尽管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很多小区志愿者已经撤出了,但是我们大多数的市民,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市民依然表现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破袋、分类投放,从我们抽查的小区数量来看,三分之二的小区依然表现达到优秀的水平,三分之一的小区略有下降。

同时上海市也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上海还开展市民绿色账户积分换购生活用品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刷卡积分,鼓励居民通过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获得积分,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上海垃圾分类“年报”出炉。离全国推广还有多久?

3、法德并举,巩固垃圾分类实效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不仅对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作出规定,同时也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城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加强监管,帮助市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上海垃圾分类“年报”出炉。离全国推广还有多久?

垃圾投放时间


02 上海垃圾分类成果对其他城市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上海市垃圾分类推出之初,国内很多反对的声音出现,有的认为中国目前没有成功的先例,有的认为国民素质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有的认为立法监督还不够完善,有的认为垃圾分类产业不健全,等等。

这份年报的出炉,给其他省份实施垃圾分类提供了参考和行动指引。为进一步在国内其他省份实施垃圾分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03 垃圾分类向全国推广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1、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如何让居民学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教育培训必不可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是摆在眼前的第一位的问题。

上海市的举措可以作为借鉴,如给居民印发垃圾分类手册,教会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在中小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和知识竞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在微信小程序、APP上开发垃圾分类小程序,让居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分类方法;利用媒体引导,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学习的新风尚等。

2、法律法规的健全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法律还完善了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环境防治制度。

3.垃圾分类产业链有待升级

尚普咨询公司发布的《2018-2019年垃圾分类产业链分析报告》指出:

定量来看,我们认为2019年垃圾分类的政策推动执行有望显著带动:1)垃圾收转装备和服务需求的提升,2019-2020年市场空间约442亿;2)餐厨垃圾处理需求的提升拉动约300亿空间。

定性来看,分类的推进和落实也有望进一步促进垃圾收转、环卫、再生资源的产业升级,从而提振再生资源行业回收量提升和规范化发展,而在各环节规范化的背景下,前期运营规范、技术经验成熟的龙头企业有望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上海垃圾分类“年报”出炉。离全国推广还有多久?

垃圾分类产业链

4、完善垃圾分类监督体系,以立法保障垃圾分类真正落地。

建立市民和物业、环卫部门三级监督体系,市民投放垃圾,由物业监督指导;物业是否在垃圾箱房分类存储垃圾,可由市民监督;垃圾运输车如果发现小区垃圾分类没做好,可以督促物业分类;同样,物业可以监督运输车是否“混装混运”。同时建议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范围,以处罚金或强制手段保证垃圾分类真正落地实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