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2020年春節前後新冠病毒率先在武漢發難,之後在三四個月的時間裡肆虐全球,近乎又爆發了一次慘烈的世界大戰,不過這次戰爭的對手從同類變成了病毒。在這場與病毒的抗爭中,中國和歐洲文明體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應對方式,戰果也天差地別——至少目前呈現的結果如此。

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在熟悉病毒傳播特性後,立刻成立最高級別的領導小組,下令封閉千萬人口的城市,很快全國各地都關門閉戶,完全割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之後動員全國的醫生、護士和數不清的物資馳援疫區,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整個過程完全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性:幾千年代一統的國家組織形態,鑄就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面對兇殘的“敵人”時迸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中國農耕傳統延續了幾千年,遵從、秩序、個人服從集體的觀念深入到每個國人的骨子裡。也許這是我們能夠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歷史原因。

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而歐洲、美洲和澳洲的情況呢?我相信只要不是家裡剛通網絡,都很清楚世界各國的疫情表現。如果更關心一點的,估計瞭解多個主流國家的抗疫策略。那麼有多少人思考過,他們為何為採取這樣的抗議策略?僅僅是因為體制不同?其實這是一部分答案,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歷史和文化傳統——這是我重讀本書的原因。

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中歐文明的對照》是臺灣歷史學大家許倬雲先生的歷史人文普及版本。作者提出討論的乃是中國和歐洲——這兩個人類史上重要的文化系統,數千年的發展以及經過途徑的同和異。完整閱讀後人類漫長曲折的發展歷史,曾經瀰漫在眼前的迷霧逐漸散去,目之所及逐漸清晰,尤其是中國和歐洲兩大文明主體在面對新冠病毒時的採用不同應對策略的深刻背景。

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在序言中許倬雲老先生寫道:我打算從這兩個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發展開始,討論古代人類對當地環境的適應以及因此而採取的不同對策。我也想討論這兩個地區的古代人類與鄰近地區的其他人類有怎樣的互動方式,然後,我們再從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經濟發展、國家形態等方面一項一項的加以比較。

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在這種情況之下,兩個大文化系統起起伏伏終究各走各的道路,16世紀之後,海洋航道開通,東方和西方能夠直接接觸了。至這兩個大文化系統之間的互動,也就決定了,後兩個文化分別開展的方向。總的來講,16世紀後。歐洲走完了同盛到衰,同谷底要重新開闢新途徑的時候。中國呢,經歷漢唐兩次盛世以後,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來近代四五百年的接觸中,中國的衰世碰到了歐洲的盛世,就不免有招架無力之感。

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弔詭的是歐洲這四五百年來,也在經歷一個成、住,壞、空的過程。從16世紀開始的上坡,走過興盛繁榮,進入現在正在衰退的叔世,可能就將走向衰亡。中國呢?在這個時期,蓄積了200年的委屈和沮喪,累積了反彈的動機,可能轉化為再起的強大動力。將來情況可能就倒過來了,中國要同衰世回頭的時候,歐美卻從盛況轉向衰退。這種推測,目前已經能夠看出一些跡象,中國挾其蓄勢待發的動能,接過歐美留下的觀念和制度。然而問題在於,中國人接過來的是一個正在腐爛的現代文明,我們怎麼能期盼已經衰敗的種子長出優良的果實?

相比歐洲,中國應對疫情取得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