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智能養老模式

1.國外研究進展

通過文獻檢索,數字化智能養老產業在國外發達國家已日趨成熟和完善。基於射頻識別( RFID) 傳感器的全新監測系統目前正在美國推廣,該系統由一個與互聯網連接的電腦、電視界面、電話和一系列傳感器組成。這些傳感器可放置在老年人活動的任意地點,監視老人的生活情況並記錄他們的行為; 如果遇見突發情況,系統也會自動向家人發出警報。鄭世寶報道,歐洲多數國家正在大範圍推廣名為“e 醫生”的遠程醫療系統。一方面,該系統可將醫療電子數據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實現異地診療; 另一方面,面對面的可視化遠程醫療技術可以大大減輕病人和醫院雙方的負擔。與此同時,“e 醫生”可將所有的醫院、診所聯網,監管和支付養老基金,從而實現真正的智能醫療服務。此外,歐洲正在研發和推廣“智能生物醫學服裝技術”,通過紡織、生物醫學傳感器、移動通信等組成的綜合技術,實現遠程實時監護、健康管理和治療。在荷蘭薩蒂拉區域醫療中心,一種名為ZoneFlex 的醫療系統正悄然興起。該系統通過300 多個Wi-Fi 設備實現老人的電子信息管理,從而提升養老看護服務品質。從技術層面講,每一個ZoneFlex 智能Wi-Fi 接入點都集成了Ruckus 專利的動態波束形成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網絡延遲問題; 從內容層面講,該系統支持視頻流、電話網絡、自動輸液系統及重症老人的監護等網絡應用。

數字化智能養老模式

2 國內研究進展

借鑑發達國家養老市場數字化應用的成功案例,我國在數字化智能養老服務這個課題上也開始有了較多的實踐和探索。劉敏豐等研究並設計了一種基於B/S 架構的社區遠程健康監護網絡系統,該系統採用LAMP 平臺網絡架構,使用模型-視圖-控制器( MVC) 設計模式的Joomla 內容管理系統及Servlet技術進行開發設計,通過便攜式家庭監測終端設備實時採集使用者的生理指標如血氧、心電等,再通過無線或有線網絡,將採集信息反饋到監護網絡系統的中心服務器,當使用者的生理指標出現異常時,服務中心會發出警報,從而實現對家庭居民的健康監護。趙秋芬等採用面向對象和模塊化設計思想,應用基於. NET 的程序設計和數據庫訪問技術C# 和Java Script為開發語言設計開發了基於B/S 模式的社區健康服務網絡平臺。該平臺不僅可對居民健康檔案進行便捷管理,同時提供網上預約、健康評價、健康教育等遠程醫療服務,滿足了社區用戶和醫生遠程交流和診斷的需求。王亞妮等設計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信息管理平臺,基於聯機分析處理( OLAP) 技術,建立當地居民的個人健康檔案,並實時將檔案數據通過互聯網上傳到平臺服務與數據處理子系統,方便檔案的維護和管理。該系統的亮點在於可為醫療管理人員提供一個跨平臺的查詢服務界面,遠程即可自主定製查詢分析的方式與需求,獲得直觀的分析數據及各類圖文報表,最終實現輔助相關衛生管理人員進行綜合分析決策的功能。徐婷等報道,基於雲計算的社區健康管理遠程平臺在上海試點應用取得了良好反響,多方利益得到兼顧。首先從居民的角度,該模式能有效解決醫療檢查費用較高的問題,降低相關醫療費用; 其次,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角度來看,雲計算遠程平臺有效緩解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缺乏的問題,使社區醫生可以快速準確地獲取個體健康數據,為診療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最後,從政府的角度,雲計算遠程平臺投入低、維護成本低並支持無限擴展,遠期可獲得巨大收益。

數字化智能養老模式

杜娟報道, 2012 年12 月,由NEC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 與匯晨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統在北京昌平區北七家匯晨老年公寓投入運行。該系統充分運用了面部自動識別、RFID、雲計算、移動計算等多項技術,涵蓋老年公寓入住服務流程管理、自理/護理業務管理、老年公寓運營管理和信息化辦公管理功能。集團旗下多個養老公寓運用雲技術共享一個互聯網技術( IT) 平臺,既減輕了系統管理和維護的工作量,又降低了成本,同時也方便醫護人員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隨時收集和查詢入住者的各種信息。劉俊等〔14〕報道,武漢市武昌區在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上突破創新,開展一鍵通養老服務平臺建設,針對該區有服務需求的65 歲以上老年人免費發放“一鍵通”手機或服務終端,以社區為服務單位收集轄區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親友信息,以街道為監督機構管理轄區加盟服務商家的服務質量和資質遴選,由社區的工作人員擔任坐席員,24 h 為其轄區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助餐應急、精神慰藉等4 項基本居家養老服務。目前該平臺已初步形成區、街道、社區工作站和加盟商的三級服務管理體系,完成了14 條街道42 個社區工作站的建設,為近8 萬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王中生等提出,社區居家養老系統可基於傳感網絡,以監護對象家庭終端為最初節點,以社區監護中心為二級節點,以區( 縣) 或市級醫療機構為三級或四級節點,以服務器控制中心為最上層。家庭節點以紫蜂協議( zigBee) 平臺為基礎,通過傳感器節點對監護對象生命體徵數據的採集,以STC89C52 為控制器,以CC1101 和CC2530 為數據收發模塊。該系統可根據不同的需求增加不同的傳感器,完成監護對象溫度、血壓、脈搏、血流量等數據的採集與傳送,從而實現對監護對象的遠程監控。綜上,與傳統養老模式相比,數字化智能養老模式能提高服務資源共享性,通過連通各個社區網絡,整合政府、市場、家庭、個人等多方面的資源,使資源最大限度地被利用,既節約社會養老成本,又優化養老資源配置,促進了社會養老事業的和諧發展。目前國內外數字化智能養老服務多采用西方醫學及護理手段,應進一步加強數字化智能養老模式結合中醫護理的研究,構建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養老護理模式的網絡集成化管理平臺。

(此文為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