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題記: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曹植進京都洛陽朝見天子,在回封地鄄城路上途經洛水時,想到宋玉的《神女賦》中有關襄王和神女的故事,心中有所感,才有了這篇流傳千古的《洛神賦》。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儒家倫理道德限制下的愛情轉移

傳統的儒家倫理對夫妻關係的定義是“人之大倫”,而當時的人對夫妻間的“性愛”叫做“敦倫”,也就是說,當時人對夫妻的定義是一種倫理關係。而女性作為妻子,她們的首要任務是傳宗接代,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是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德、容、言、工。而對男性的要求是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因為這種傳統倫理道德的限制,男性的愛情發生對象往往就不是妻子,而是會轉移到其它地方去,比如侍妾,如歌伎等。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趙孟頫行書《洛神賦》


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的關於丈夫和妻子關係的定位,男人對於愛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現實生活他們常常沒有辦法真正好好愛一個人,諸多文人開始轉向文學世界裡去尋求一份愛情。他們嚮往在一個空虛的世界裡,與神,與妖,與狐發生一份能滿足他們精神空虛的,可以憂傷,可以依靠,可以感覺到體溫的愛情。比如宋玉筆下的襄王神女,比如南宋出現的白蛇,比如後來《聊齋》裡的狐。

在《洛神賦》之前,男性對女性的愛情幾乎不存在現實中,而《洛神賦》打破了男女關係倫理的定位,將女性作為獨立的個體,描繪她們的美好,對她們的欣賞。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中國傳統文人對女性的審美,多著眼於精神與性靈的美

我們的傳統裡對女性的審美是屬於比較精神層面和性靈方面的,比如對林黛玉的形容是“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我們的傳統文學裡,不會用豐乳肥臀、性感這樣的詞彙來形容女性,而古希臘對女性的審美則是非常直接的肉體美。從他們的壁畫和石膏像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非常注重身體的骨骼、肌肉和線條美。再看顧愷之筆下的洛神,是非常超現實的,你只能看到她的飄逸與神秘,是絕對看不出她的高矮胖瘦的。

《洛神賦》用了一大段文字來描寫洛神的五官、服飾、體態、動作,但大部分都是神光離和,飄忽而閃爍的。比如他對體態的描寫是:“穠纖得衷,修短合度”。就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一切都剛剛好。你心中最美的體態是什麼樣子,她就是什麼樣子,不同於後世對女子容貌客觀描寫的文字:“杏眼桃腮”“櫻桃小口一點點”。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洛神賦》是一場精神上的戀愛,曹植一開始就將女子定義為一種精神的存在,她是神: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紅樓夢》裡,當賈寶玉來到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就說他是“天下第一淫人”。賈寶玉的淫就是精神上的追求和嚮往。

而《洛神賦》裡的曹植也是一場自我的精神越軌,是一場“意淫”。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非理性讓審美髮生

我們的傳統文化理念裡,是提倡理性而抑制非理性的。包括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給我們灌輸的理念,都是不要越軌。通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理性地思考,理性地工作、處事。但是非理性,在審美和藝術領域中又非常的珍貴。曹植的這篇《洛神賦》就是在一種精神飄忽、越軌的狀態下完成的一次審美的體驗。

就如同白蛇的故事裡,法海永遠被討厭,而白素珍卻被大眾喜愛。哪怕法海其實代表的才是理性,而白素珍是違背了天道倫常。往往美的產生就是思維的非理性,是生命的某種超越。而在現實中,我們站在白蛇的角度上去憎恨法海,但其實往往扮演的是法海的角色。或許這就是文學的魅力,角色不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但又常常產生一種特殊張力,讓我們能夠在角色和情境投射自己的感情。


曹植曾是曹操最寵愛的兒子,曹操曾經想要立他為世子。而從曹植之前的詩裡也可以看出,曹植曾經是一個被寵愛、被溺愛的貴族公子。如《白馬篇》裡:“白馬飾金羈”,連白馬身上的配件都是黃金的,他的詩裡有一種華麗的貴族氣,有一種打馬看花的飛揚與灑脫。而後來他在政治博弈中落敗,曹丕對他更是提防,屢次想要找機會除去他,先後殺了他的密友丁儀、丁廙二人,後來曹植也是先被貶安鄉侯,後改封鄄城侯,再立為鄄城王。他曾有“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理想,到現在連生命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回鄄城的路上,曹植的心情是鬱悶而壓抑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才有了曹植的這一次精神越軌,這一次思緒飄忽的精神戀愛。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漫畫《洛神賦》


生命的愛與美,是融合在一起的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河山可親,草木有情,曹植用自然的植物、天氣和動物形容洛神,最後達到人景互融,相得益彰的境界,景因為人而有了情,人因景而更美。

美是可以互通的,我們往往因為眷戀一個人,而將這種感情擴大到對不同事物的欣賞上。比如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下雨天,比如因為一個人戀上一座城。驚鴻、游龍、秋菊、春松,這些彷彿跟女子沒有關係的東西,巧妙地融於一身。其實當你一遍遍讀《洛神賦》後,你會發現,腦海中不止有了一個飄逸女子的美,還有整個自然的美。

愛會讓生命的美無限擴大,當一個人陷入愛情時,他眼裡的世界都是美好的。炙熱的太陽在他們眼裡是陽光明媚,連綿的陰雨在他們眼裡是詩意的。傳說這篇《洛神賦》曹植是寫給甄宓的,也是他的嫂嫂,無論事實如何,我想曹植一定有過一場偉大的戀愛,因為這種愛將他生命擴大到對整個自然界的審美。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流傳千年的最美情書《洛神賦》


精神的嚮往和提升

康德認為美感是精神的回憶,快感是身體上的刺激,快感是短暫的刺激,美感是深厚的滿足。

《洛神賦》是曹植的一次精神出軌,也是他一次精神審美的自我完成。我們的生命都需要愛,也需要美,這樣我們的精神世界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後來許多文人無數次地寫這篇文章,喜愛這篇文章,便是在文章裡完成一次出軌,找尋一種精神和美學的滿足。

今天的生活節奏快到讓人不敢眨眼,許多人都陷在一種奇怪的焦慮中,對所有人和事的判定標準就是有用和沒用。《洛神賦》就是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如何繁重,我們都要隨時保持對美的欣賞,從而完成精神的提升,實現生命的豐富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