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做“網紅”,“不打工哥”們還能幹啥?上海這所監獄是這樣幫他們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4年前,網絡上躥紅的一段採訪視頻將年逾三十、多次因盜竊入獄的周某推到了風口浪尖,周某被戲稱為“不打工哥”。沒想到4年後,刑滿釋放的周某竟然又因為當年的這句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周某出獄時,有超過30家網紅經紀公司希望與周某簽約,兩三百萬元的簽約價都有人提過。


依然不願意打工的周某拒絕了簽約,也表示自己不會再偷車,會珍惜自由,現在想種地,“種點瓜,種點青菜,不去城市裡闖社會了,待在家。”


文化程度較低、沒有一技之長,曾喜歡賭錢玩樂的周某未來人生走向將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如周某一般因缺乏就業意願、就業技能,好逸惡勞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不打工哥”卻不少。他們在刑滿釋放後,不會有公司出高價簽約,那他們的就業路該怎麼走?有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嗎?


從上海市五角場監獄,記者找到了答案。

除了做“網紅”,“不打工哥”們還能幹啥?上海這所監獄是這樣幫他們的


大牆裡有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五角場監獄是全國最早探索出監教育的幾家監獄之一,也是目前本市唯一的一所出監監獄,主要關押對象為臨近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


大多數成年服刑人員在刑期的最後3個月都會被移送到五角場監獄接受出監教育,這裡的改造以教育為主,目的是幫助服刑人員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之路”,順利迴歸社會,實現“軟著陸”。


除了做“網紅”,“不打工哥”們還能幹啥?上海這所監獄是這樣幫他們的

監獄為服刑人員提供了多種技能培訓項目


但臨釋人員在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時,並不如旁人所想像的那般只有激動、興奮的情緒,忐忑、緊張、焦慮往往也困擾著他們。


“出去後怎麼生活?”這是不少即將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對文化程度較低的服刑人員來說,出獄就面臨著失業。


近年來,五角場監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刑釋人員做回訪調查。民警介紹,“服刑人員出獄後的前3個月,是他們重新違法犯罪的高危期。培養一技之長,是防止他們再次犯罪的關鍵。”


為了服刑人員培養一技之長,五角場監獄建立了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有建築物保潔、中式餐飲、水電工、汽修美容等學習項目,每週一天有專門的老師來給服刑人員上課。


在為服刑人員上課的老師看來,前來學習的服刑人員出勤率特別高、上課紀律有保證,這當然離不開監獄的管理,但他們本身強烈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很重要的。儘管不少服刑人員的學歷較低,但只要他們肯學肯幹,通過考試取得技能證書,出去找工作就有了方向。


除了做“網紅”,“不打工哥”們還能幹啥?上海這所監獄是這樣幫他們的

服刑人員進行技術學習


根據介紹,監獄開設的技能培訓都是比較容易掌握、社會需求量較大的項目,能讓臨釋人員短時間內掌握一門謀生技能,且通過技能培訓考試後獲得的都是得到國家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書,可以為以後就業增加優勢,不至於為了生計再次走上歧途。


能夠憑藉在培訓中心學會的一技之長找到工作自然是令人欣慰的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人才競爭激烈的當下,找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有不少企業對刑釋人員過去的劣跡仍有介懷。比如五角場監獄曾經的服刑人員小張,他的學習能力很突出,也在監獄中通過學習獲得了中級水電工資格認定證書,同時習得一手好字。讓民警意外的是,小張出獄沒多久後就又“二進宮”了。


經過了解,民警得知,小張雖有技能證書,但去應聘的公司都因為他的前科而拒絕了他。生活壓力下,小張的想法再次走歪,又和以前的狐朋狗友走到一起,沒多久就“重操舊業”。


教服刑人員技能是較為簡單的事,可要改變整個社會對刑釋人員的認識,讓用人單位完全信任、立刻接納他們的確是很難的。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刑釋人員解決就業的問題?監獄民警不斷思索,也嘗試與專業部門機構合作開展創業幫扶項目等新探索。


出獄前先體驗“模擬人生”


無論是培養就業技能,還是進行創業指導,五角場監獄的核心理念都是“幫助服刑人員順利迴歸社會、融入社會、遠離犯罪”,讓他們真正走上“新生之路”。通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監獄逐步構建了“收、管、教、幫、評、訪”的出監教育六項工作機制。技能培訓不過是其中一環。


而且對服刑人員來說,迴歸社會面臨的問題可能不止就業。民警舉了一個發生在較早時的真實事例,有一名在監獄待了二十幾年的服刑人員終於迎來了刑滿釋放的那一天,他“與世隔絕”太久了,當看到新版百元大鈔時還不高興,以為別人給他的是“冥幣”。


出監教育避免了這樣的“笑話”再出現。監獄用“類社會化”的管理教育為主要手段,破解臨釋人員管理教育模式的難題。所謂“類社會化”,就是在對臨釋人員的管理教育上模擬出與真實社會相仿的情境狀態,讓服刑人員有條件、有機會、有途徑提前感知與適應社會。


在五角場監獄,可以看到自助火車票購票機,服刑人員在民警的指導下,用一張模擬身份證就可以模擬操作購買火車票的全部流程;從外觀到辦事流程都與真實銀行一樣的模擬銀行也可以在監獄中看到,服刑人員可以在其中有最真實的模擬體驗。


除此之外,公安局、司法所、工商、社保中心等模擬機構在監獄裡也“一應俱全”。記者瞭解到,雖然這些機構部門是模擬的,但工作人員都是真實的。


五角場監獄先後與全市各區司法局建立協議關係,每月定期由區司法局協調組織司法、公安、民政、人保、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社會機構來監,通過開展模擬社會實訓的方式,教會臨釋人員如何辦理身份證、辦理社保醫保等事宜,並及時瞭解最新的相關政策。


不認識百元大鈔的例子現在可能少了,但是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服刑人員卻有很多。許多在生活中已經被一般人習慣甚至離不開的APP,比如支付寶、微信等,對服刑時間較長的人員來說“還只是個傳說”。服刑人員想了解學習使用這些APP,但監獄裡不允許任何人攜帶手機,這怎麼辦?民警想了個辦法,用PPT的方式,在大屏幕上演示智能手機的界面,讓服刑人員對一些常用APP有一個大體上的瞭解,不至於聽到、看到這些APP的時候一臉懵、鬧笑話。


在模擬體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新變化、新科技之外,民警也會設計服刑人員未來可能遇到的與家人、朋友相處時的情景,讓他們在“模擬人生”中提前對各種情況做好心理準備。


在“模擬人生”中,不少服刑人員都會出現不知如何面對家人、朋友的情況。有服刑人員在模擬辦理社保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緊張,因為他得知有些手續要去原單位辦理,結果在“原單位”門口,他徘徊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敢進去。


這些在模擬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民警都會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與心理建設,幫助服刑人員減輕迴歸社會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在刑滿釋放後儘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做一完整的社會人,從而減少重犯率。


織一張“網”鋪一段路


去年年底,刑期只剩3個月的廖某調入五角場監獄接受出監教育。有著大專學歷的廖某有過不錯的工作,自己也創過業,但是經過5年多的刑期,改過自新的廖某對未來的生活還是充滿忐忑,尤其是不知道就業路在哪裡。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與瞭解,監獄通過與上海市新航社區服務總站合作的“新起點”就業平臺,幫廖某與一家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


雖然最後因為疫情影響,廖某未能與這家公司成功“牽手”,但他後來能有自信應聘找新工作,與“新起點”當時給他的肯定分不開。


除了“新起點”就業平臺,在相關社會機構的幫助下,監獄每年都會召開現場招聘會。根據招聘要求與自身條件,有就業意向的臨釋人員可以與招聘企業簽訂就業意向書,為刑滿釋放後的工作就業打下基礎。


除了做“網紅”,“不打工哥”們還能幹啥?上海這所監獄是這樣幫他們的

相關機構進監獄開展就業指導


民警告訴記者,服刑人員的再社會化工作僅靠監獄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還非常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這些年來,監獄構建了與各區司法局、市愛心幫教基金會、新航社區服務總站、市幫教志願者協會等“五位一體”的安置幫教合作機制,以內外聯動網絡為有力支撐,破解臨釋人員迴歸社會銜接問題。


同時,監獄搭建了包括“愛啟新航活動日”在內的教育社會化對接平臺。“愛啟新航”是監獄與新航社區服務總站開展的臨釋人員迴歸教務服務項目,內容包括一對一無縫銜接、“心靈導航”心理幫教服務、重點人員服務評估、跟蹤反饋機制等七項。“新起點”就業平臺就是在此項目基礎上的新探索。


此外,監獄還在教育方面請來了“外援”,邀請社會機構、院校專業人員走入大牆為臨釋人員開展教育培訓。如楊浦區社保中心、就業促進中心的工作人員每月定期都會為臨釋人員義務提供社保政策指導、職業指導等。


在五角場監獄,刑滿釋放的人都會走過一段綠色的“新生之路”,對他們來說,這是在監獄的最後一段路,卻也是未來漫長人生路的第一步。有民警說,監獄可以為服刑人員鋪設“新生之路”,也可以與其他機構部門聯手,教育、引導、幫助他們為重新成為社會人做準備,但是一個人改變的真正關鍵還是在他自己。

來源:上海法治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