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紅葉傳情”的故事

在唐代詩人當中,顧況名聲並不響亮,但有兩段軼事卻流傳甚廣,盡人皆知。

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據說,顧況幼年曾向他的叔叔七覺和尚學習佛經,在儒學之外,精通佛老,和東南一帶有名詩人、僧人都有交往。顧況原籍不詳,後遷居蘇州海鹽橫山,故史書多稱其為海鹽人。

顧況“紅葉傳情”的故事


相傳在天寶年間,年輕的顧況閒居洛陽。有一天,他在皇家宮女所住的上陽宮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陽市西下池村)的河水裡撿到了一片紅葉,紅葉上題了一首詩(天寶宮人《題洛苑梧葉上》,一本作:“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題一片葉,將寄接流人。”):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很明顯,這樣哀怨的詩句定是常年幽閉在宮中的宮女所寫。顧況猜想著這個“年年不見春”的可憐女子的容顏,而自己這個有幸看到這首詩的“有情人”,豈能沒有回應。於是,他也在一片紅葉上寫了一首詩(《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一本作:“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裡斷腸時。君疇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並把這片紅葉從上水池傳進了宮內: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顧況“紅葉傳情”的故事


巧合的是,這首詩竟然被寫詩的宮女看見了,於是顧況和那位哀怨的宮女取得了聯繫。此後,他們經常憑藉紅葉傳遞戀情。

隨後安史之亂爆發了,洛陽失守,顧況趁著戰亂找到那位和他傳詩的宮女,帶她逃出上陽宮,二人結為連理。這就是著名的“紅葉傳情”的故事,從此,紅葉被視作了堅貞不渝的愛情的象徵,這段甜美的愛情故事也被稱作“下池軼事”,流傳至今。

此事是否真實姑且不論,但這段愛情佳話使得顧況在後世名聲大增。

至德二年(757年),顧況考中了進士。建中二年(781年)到貞元二年(786年),韓滉擔任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他徵召顧況為幕府判官。貞元三年(787年),由於李泌的推薦,顧況入朝擔任著作佐郎。

在此期間,又發生了一個著名的故事。

唐朝張固在《幽閒鼓吹》裡記載: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剛到京城時,就拿著自己所寫的詩歌去拜見著作佐郎顧況。顧況看到詩稿上“白居易”的名字,就開玩笑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意思是說長安米貴,居住不容易。但當他打開詩稿,看到第一首詩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讚歎著說:“道得個語,居即易矣。”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居住下來就容易了。 後來,顧況經常向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才,對他大加誇讚,因而,白居易詩名大盛。

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了,顧況也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他被貶的原因,大約是因為作詩嘲諷而得罪了權貴。李肇在《唐國史補》裡說他“傲毀朝列”,皇甫湜在《顧況詩集序》裡說他“不能慕順﹐為眾所排”。

顧況晚年隱居茅山,有《華陽集》行世。

顧況“紅葉傳情”的故事


顧況寫詩注重思想內容,注重教化。他的樂府詩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現實。其中以揭露閩中官吏取幼童作閹奴罪行的《囝》最為著名。他的七言歌行《公子行》﹑《行路難三首》等,揭露貴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諷刺封建帝王追求長生的愚昧行為,也頗有現實意義。此外,他的七絕清新自然,不乏佳作。除了上面所引的《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外,還有寫被禁閉深宮宮女哀怨的《宮詞》: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還有學習江南民歌的《竹枝曲》:

帝子蒼梧不復歸,洞庭葉下荊雲飛。

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

顧況不僅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畫家。《太平廣記》記載,顧況曾有一次請求讓他擔任新亭監,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餘要寫貌海中山耳。”我要畫海中的山而已。求官不為名利,只為畫畫,可以看出他的為人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