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姜窖,讓一畝姜巴賣到兩萬七千塊錢

今年我家小黃姜挖的有點晚,過年的時候才挖,雲南普洱溫度比較高,挖的時候已經發現有些潮溼的土裡發現出芽的情況。去年種了七畝,一畝產了三噸左右。我父親說把姜留到雨季在賣,6~8月份,老薑已經不多,新姜還沒下來,希望能賣個好價錢。但是貯藏是一個問題,普洱溫度高,水分喪失很快,姜巴失重很多,到了雨季,連綿細雨,發芽也快,高溫加雨水,開始出現腐爛。

想到這些因素,我們挖了個地窖,可是效果卻不是非常明顯。

如何利用姜窖,讓一畝姜巴賣到兩萬七千塊錢

大概如上圖這樣,後面把找來竹子把頂也封了,覆蓋土大概六十公分左右。

就這樣封閉窖藏了半個月,然後我總結一下發現的問題:一是姜窖是密閉的,半個月發現進去了味道難聞,不通風;二是姜窖裡面溫度變化不大,但是平均溫度比外面還高,進去熱浪撲面而來,這是隻會讓姜提前發芽,並不是我們想要的;三是發現姜窖頂上都是水珠,然後我們定期在土壁上潵水、通風才得以緩解。

才認識到北方姜窖是為了防凍,南方姜窖為了降溫,防止其發芽。

如何利用姜窖,讓一畝姜巴賣到兩萬七千塊錢

我們這裡三四月份2.5元一公斤,到了五月份大家的姜基本全種完了,留得不多,價格回升了一些,已經到3元一公斤。到了六七月份,市場上只有零散的小部分姜巴,己經到了5~6元一公斤,我家姜窖裡姜已經發芽,也賣了很多。8~9月份的時候最高到了9元一公斤,我家小黃姜也賣到一噸9000元,一畝三噸也就是兩萬七千塊的收入,去掉化肥、農藥和人工也有兩萬四左右。

如何利用姜窖,讓一畝姜巴賣到兩萬七千塊錢

今年雲南雨水少,來得晚,很多農民紛紛提前種,雨水沒有,姜巴在地裡一個月也沒冒出土,長勢也不好,明年我們這片地區姜巴可能會高一點。往後可能越來越高,但是小黃姜儲存一直是難題,到了七八月份,總是長出長長的芽來,廢工廢時還影響小黃姜的美觀。

冷庫造價太高,只能在姜窖上下功夫,今年打算好好改造一下姜窖,但是是窖姜的菜鳥,希望大家能普及一下,讓我們種姜的農民能年年賣上好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