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灶王爺與祭灶

臘月二十三,也稱作“小年”,可見,這一天是很重要的,它是大年初一的前奏,也預示著迎接春節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開始。

小年祭灶,年節來到,小妮兒戴花,小兒放炮,老婆兒穿花襖,老頭兒哈哈笑。

從這首民謠中,既看出小年的歡天喜地,又展現了小年最重要的一個習俗——祭灶。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祭灶,就是祭送灶王爺昇天,所以,臘月二十三也稱為祭灶節或祀灶日。但不同的地方,祭灶節的日期不同,有些地方則是臘月二十四,有的是臘月二十五。日期雖有出入,但節日意義都是一樣的。

傳說,灶王爺原本是天上的神仙,因為犯了過錯,被貶到人間,當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剛開始只負責管火,後來,又負責記錄一家人怎樣生活,怎樣行事。

我突然想起,我們當地有個習俗,新居入住時,一定要第一時間在新居開火做飯,最好能多宴請些賓客來家吃飯,預示著以後的生活紅紅火火。難道這就是要把傳說中的“灶王爺”請到家裡來?

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就是他上天述職的日子,他要把這家人一年裡的善惡禍福等事項都一一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再根據這個年終總結,給每家每戶定下一年的賞罰。

因此,每年這一天,家家都為他設宴餞行。祭灶儀式一般多在晚上進行,隆重而熱鬧。先要在灶臺貼上灶王爺的畫像,兩邊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對聯,然後上香,擺上各種祭品後,便開始燒香、跪拜,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幾句,保一家人富貴平安。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祭灶的習俗,先秦時便有。

《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後,暴至鉅富。”從此,祭灶風俗就流傳下來。

到了唐宋時期,祭灶的供品已經相當豐富。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的祭灶供品有極為形象的描述: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接神仙的車馬已經來到家門口了,家裡的大小杯盤都得用上,給灶王爺準備一頓豐盛的送行宴。煮得熟爛的豬頭,新鮮的魚,還有用豆沙、甘松、糯米等做成的各式糕點,一一奉上。

中國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所以,古時祭灶只能由男人出面,給灶王爺多敬幾杯酒,女人則要回避,但也沒閒著,各種供品都得精心的準備著,得讓灶王爺吃好喝好。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若是女人們在爭風吃醋,希望灶王爺您假裝沒聽見,萬一家裡的阿貓阿狗不小心冒犯了您,您也大人有大量,莫怪。您只管吃飽喝好回到天庭,為我們多說幾句好話。

一週之後,大年三十晚上,上天述職完畢的灶王爺,希望您能給我們多帶吉祥如意回來。

除夕晚上,灶王爺可不是一個人回來的,還會帶著各路神仙一起來到人間度假。灶王爺就像神仙的領路人一樣,“賄賂”好灶王爺,也能多沾些喜氣。過完年後,其他神仙都回到天庭上班,只有灶王爺一直留在廚房內,直到新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又再次上天述職。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民俗是靈魂的寄託

神仙只是人們虛構的,所以類似祭灶這樣的活動,常常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但我卻不這樣認為,這更像是一種精神寄託,就如西方的宗教信仰一樣。現在的年輕人,熱衷於過聖誕節、萬聖節,卻對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嗤之以鼻,好像洋節就是先進,傳統節日就是迷信。

孰不知,聖誕節紀念的耶酥和我們中國的神仙一個意思,而萬聖節也並非大家所認為的那樣只是鬧鬼搞怪,其實萬聖節相當於我們的清明節和中元節,都是為了祭奠祖先、追憶逝去的親人的。自己國家的神不信了,跑去信別的國家的神;自己的祖先不拜了,跑去拜別人的祖先。這是思想進步嗎?這叫數典忘祖。

古語有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保留中華本色、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但也懂得與時俱進,洋為中用,兼容幷蓄,這才是復興之道。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灶王爺與灶糖

祭灶的供品中,有一種特殊的食物,是人們自己熬製的糖,是給灶王爺專供的,稱為“灶糖”。希望他吃完糖,在玉皇大帝面前能嘴甜一些;也有的說因為糖很粘,希望糖能粘住灶王爺的嘴,別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嚼舌根。

灶王爺又豈是那麼容易被“賄賂”的呢,與其臨時抱佛腳,不如平日裡就潔身自好,吉凶禍福自有定數。但人們的心願是好的,給灶王爺準備點“年貨”,帶回天庭與眾神仙分享,這也是人情味兒嘛。

祭灶儀式剛形成時,灶糖還不是主要的供品,因為那時的製糖技術還不發達。直到唐宋以後,我們從印度那裡學到了新的製糖術,結合我們自己原有的技術,不斷完善和改進,製糖業已經非常發達。明清時期我們的糖甚至都賣到了歐洲,糖在當時中國出口貨物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呢。或許是因為製糖業的興起,人們慢慢的想到要給灶王爺供些甜品,讓他嘴巴變甜一點。於是,灶糖就成了祭灶時必不可少的供品了。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但灶糖可不是我們現在吃的糖果,也不是用甘蔗熬的白糖,而是用穀物熬製而成,主要成分是麥芽糖,古人稱為“飴”或“餳”。

可以用於熬糖的有糯米、粳米、大黃米、小黃米、粘高粱等。但光有米還熬不出糖,還得加點“催化劑”,古人用的“催化劑”也是純天然的,大麥、小麥或小米帶殼用水浸泡,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讓它們發出芽來。當芽長到3-4cm長時,把麥芽或谷芽剪下,剁碎,加到蒸熟的米里,米就會發酵,產生汁液,稱為糖漿,就像釀酒似的。米變成糖,其實是因為麥芽或谷芽中含有澱粉酶,這些澱粉酶把米中的澱粉分解成了麥芽糖。

《齊民要術》裡記載有製糖方法:“取黍米一石,炊作黍,著盆中,櫱末一斗,攪和,一宿則得一斛五斗,煎成飴。”

取一石大黃米,一石就是十鬥,把大黃米像蒸飯一樣蒸熟,放在大盆中,加入剁碎的櫱末一斗。櫱是指植物新發出的芽,這裡指的就是麥芽或谷芽,將麥芽、谷芽剁成末就是櫱末。把米和芽攪拌均勻,放置一個晚上,讓它發酵,這樣10鬥米+1鬥芽,一覺醒來就變成15鬥了,然後再經過煎熬就成糖了。

古人把稀的、清的糖稱為“飴”,把稠的、硬的稱為“餳”,“餳”和“糖”現在是通用的,古人也常常“飴餳”合稱。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中醫認為,用糯米熬的糖是最好的,大黃米次之,這兩種糖都可以入藥,其餘的只能當食物吃吃罷了。

飴餳是從穀物發酵煎熬而成,所以它自帶有穀物的屬性,可以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補中氣。很多調理脾胃的中藥方中,會用到飴糖,既有健脾的作用,又能調味。

但飴餳也不能多吃,多吃會生溼熱、動痰火、傷腎,簡單說來就是糖吃多了不想吃飯、肚子飽脹、還會傷到牙齒。

剛熬出來的糖,還不能給灶王爺吃,無從下嘴呀。熬好的糖,舀出來,放到案板或容器裡,等溫度降到80度左右,還要反覆的揣揉,就像揉麵一樣,這是個力氣活兒。

等把糖揉好了,還要拔糖,就是兩個人把糖拉抻到一定長度,又再合起,再次拉長,就像拉麵一樣。這樣反覆多次,糖會越拉越白、越拉越細,最後要拉到出現“蜂窩”是最好的。有些糖最後還要加上芝麻、花生等餡料。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拉好的糖再切成一定的長度,既方便售賣,也方便吃。

在東北時,每年臘月二十三前後,街上都有不少人推著小車賣灶糖的,每次經過,我都要買1小袋,和身邊的人分享。

廣西沒有吃灶糖的習慣,但我們家還有個東北人吶,做點灶糖,讓豆豆也能在他鄉感受一點故鄉的年味吧。

“蘭心牌”灶糖新鮮出爐

傳統的灶糖做起來比較費時,精力有限的我,只能另闢溪徑,化繁為簡,還要美其名曰“推陳出新”。畢竟,給灶王爺吃糖,只是想粘住他的嘴,沒說一定要吃麥芽糖,我也做一碟能粘住嘴的糖就好了唄。

準備材料:

花生仁、黑芝麻、白糖各等量,蜂蜜1瓶。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做法:

用小火把花生仁、黑芝麻分別炒出香味,再和白糖混合在一起,放到攪拌機中攪碎。如果想有嚼頭,花生不要打得太碎,粗顆粒即可,嚼起來很香。我媽的經驗是攪拌機中速10秒。前兩天媽媽剛做了些艾葉餈粑,就是用花生芝麻白糖餡,多餘了一些,我靈機一動,就拿回來做灶糖了。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稱出50g混合好的花生芝麻白糖,放到鍋中,用小火不停的翻炒。隨著溫度升高,糖會慢慢溶化、變粘,粘住花生、芝麻,就會開始結塊。

感受到糖開始結塊時,加入2勺蜂蜜。我用的是經過封蓋成熟的百花蜜,冬天這個溫度,已經開始結晶了,2勺結晶的蜂蜜比稀的蜂蜜量要多,如果是沒結晶的蜂蜜,要再多加一些。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保持小火,不停的攪動翻炒,讓蜂蜜和花生芝麻糖融合在一起,並把蜂蜜中多餘的水分蒸發掉,就會越來越粘稠。成熟蜜所含的水分已經很少,所以,不出1、2分鐘,糖已經熬得很粘了,關火。

糖不要熬得太久,水分熬幹了就差不多了,時間長了會熬出焦味,味道就沒那麼好了。熬到糖不起氣泡時,說明水分已經幹了,但糖在高溫時流動性比較好,看起來好像還很稀似的,不用在意,冷卻之後就會變粘變硬了。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等它冷卻一會兒。趁機準備一個卷壽司用的那種捲簾,鋪開,上面再鋪一張保鮮膜,方便脫模。等糖的溫度大約80度時,把糖舀出來,放在保鮮膜上,像做壽司一樣,用捲簾把它捲成條狀,並用力捏實一點。

如果溫度太高時就把糖倒出來,會很燙手;溫度太低了,糖變硬,又不好成形。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捲成條後,讓糖繼續冷卻。用手輕輕掰一下,感覺到有明顯的阻力就差不多了,把保鮮膜撕掉,趁還有點溫度,糖還沒完全變硬,用刀把糖條切成合適的長度。一小塊一小塊的花生芝麻灶糖就做好了,等它們完全冷卻,就變硬了。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抓起一把往碟子裡放,糖敲擊到碟子的聲音叮叮噹噹響,很清脆,就像悅耳的音樂一樣。拿起一顆放到嘴裡,甜滋滋的,想咬還有點咬不動,但在唾液和口腔溫度的融化下,片刻就變軟了,咬一口,真的很粘牙。這下我就放心了,可以粘住灶王爺的嘴了,哈哈。

年味|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灶糖,這樣做可以做出有花香的灶糖

因為我用的是百花蜜,所以,這灶糖還有幽幽的花香呢,再加上花生、芝麻的濃香,想必灶王爺一定會愛不釋口,那就多吃幾顆,把我們的心意和敬意帶去給玉皇大帝,保佑我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願我們一家人平安順遂,希望來年我能多中青雲,哈哈。

我是國家一級營養師蘭心,既關注什麼好吃,更關注怎樣吃得更健康。歡迎你也關注我。圖文原創,轉載請打招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