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战略轰炸机对中国有何必要性?

#空军#

#轰炸机# #战略#

除了战略威慑以外是吧?请看下面的数据:

战斧巡航导弹长6.17米,射程2500公里;

飞毛腿弹道导弹长11.12米,射程300公里;

伊斯坎达尔弹道导弹长7.2米,射程480公里。

轰20战略轰炸机对中国有何必要性?


发现什么了吗?战术弹道导弹的性价比较低,所以中国在发展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的同时,也在发展长剑巡航导弹,它更便宜,更方便生产。而战略轰炸机就是非常棒的巡航导弹投射平台。

中国大陆到关岛大约2600公里,从岸上发射巡航导弹就得让导弹实打实飞这么远,但是用隐身轰炸机至少可以省出约600公里的距离(大约是福建到台湾东侧那么远的距离),节约出的里程可以赋予导弹更大的剩余能量,提高突防能力。甚至隐身轰炸机可以秘密突破第一岛链,获得更大的机动范围。

而轰6这种非隐身轰炸机,在敌方威胁下不容易达到理想的发射阵位。

轰20战略轰炸机对中国有何必要性?


按美军的装备算,一架B2轰炸机可以携带16枚远程巡航导弹,中国造出10架同级别的就能发射160枚,20架就是320枚,怎么看都是非常恐怖的火力(考虑到日本列岛对美国本土的屏护,中国隐身轰炸机不大可能有机会骑脸美国本土,因此我们可以降低航程的要求,换来更大些的载弹量或更低些的价格)。

轰20战略轰炸机对中国有何必要性?

战略轰炸机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武器,不但可以执行战略任务,也可以执行战术任务。

举个例子,这种导弹叫LRASM-A,是一种射程大约800公里的反舰导弹。

B-1B轰炸机可以载24枚这种导弹。

这意味着B-1B可以在敌人航母舰载机防御圈外倾泻火力。

如果中国有了比B-1B更强的轰炸机,挂载数量、性能相当,甚至更强一点的反舰导弹。配合现有岸基火力,就可以在航母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更好的遏制美国航母。

按照“前卫战——决战”的海战理论,海战的发展趋势是这样的:

一战前后:战列巡洋舰担任前卫,战列舰承担决战任务;

二战:航母取代战列巡洋舰担任前卫,战列舰负责决战,但实际上被舰队航母发现即摧毁,战列舰打酱油,决战无限延后,或者说航母包揽了前卫战与决战任务;

轰20战略轰炸机对中国有何必要性?

当代及近未来:反舰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等新锐力量参与到决战中,航母有回归到专职前卫战岗位的趋势。

大载弹量、长航时的战略轰炸机还可以减轻己方航母负担,使其能以更多兵力投入到制空权的争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