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股市爆雷不斷,A股卻頻頻增發新股合適嗎?

小鬼當家上路


印花稅和lPO長期以來一直是證監會調控滬深股市有效辦法之一,目前環境下繼續大量發行lPO其目的,我認為是證監會有意調控指數繼續緩緩下行,只要不大幅波動就是證監會目的,所以近期美國大跌時,上證反爾小幅波動甚至微漲,美股強勁反彈時,上證指數確弱勢下調。


小韓6227


A股是一個特例,自設立之初,就不是為投資者賺取回報而設立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國企融資問題,化解國企經營困境,抱著石頭過河的態度,不行就關了的態度。

經濟下行壓力越大,企業槓桿越高,融資越困難,資本市場融資任務壓力越大,也就是需要最大化IPO,支持實體經濟,化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最近股市走勢並不強,可是IPO悄然加碼,每週申購提高到7-8家,這種節奏是很快的,就在於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部分終端,我國經濟面臨疫情二次衝擊,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很大的,資本市場就成為金融樞紐,這個樞紐實際上就是需要更多的支持實體經濟。

前一段時間,有關媒體就報道,在維護市場基本穩定運行基礎上,繼續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每週核發一定數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種因素暫停IPO發行,也不因各種因素降低把關質量,助力企業解決較為迫切的資金短缺問題,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發揮好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大局的作用。

這裡提到了“助力”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也提到了“發揮好”服務好的問題,儘管強調“在維護市場基本穩定運行基礎上”,可是沒有提到股市要服務好投資者,要讓投資者中大多數得到投資回報,說明股市只要不破位下跌,IPO就會保持較快的節奏。

從常理來說,經濟下滑,股市難以上漲,IPO節奏應該兼顧市場的走勢,儘量少發IPO,可是在走勢和支持實體經濟上,A股歷來是傾向於支持實體經濟。

經濟不景氣,股市IPO不能停是對的,但是常態化節奏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因此A股頻頻增發新股是不是合適,專家媒體和投資者的觀點就可能出現不同的觀點,甚至發生碰撞。


杜坤維


個人觀點:經濟不景氣下A股頻頻增發新股會引起股票市場恐慌導致股價下跌,而且也損害了現有中小股東的權益,因此頻頻增發新股是不合適的。

1、經濟不景氣,市場需要消費刺激經濟,而增發新股就將資金流入股市,則會弱化市場消費能力,就更會抑制經濟增長,從而引起股票市場恐慌,增加拋售,導致股市進一步下跌。

2、增發新股會將股市有限的資金引入到新股,就會對股市現有的資金抽血,造成股市的供給資金不足,買盤就會缺少動力,就會形成僧少粥多的奇特景像,而經濟不景氣,投資者既缺乏消費能力,更缺乏再掏資金投入股市的信心,更多可能是拋售現有股票再投入新股,這樣就會形成市場擴容了,但並未有同步新增資金流入。

3、增發新股會讓投資者認為增加了股市股本總量供過於求的程度,從而導致投資者心裡的恐慌,供過於求價格下跌這是普遍的經濟規律。

4、如果是個股增發一方面增加了該股的可供給量,另一方面削弱了現有股東的權益,因為增發價通常是不低於前2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的8折,自然就會導致現在的股價向8折價格靠近,而且現有股東的權益就會重新分配給新進股東,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就會降低,那麼市盈率及市淨率就會上升。舉例說明:甲股現有股本10000萬股,年末淨利潤為5000萬元,收盤價為10元/股,則每股收益為5000/10000=0.5元,市盈率為10/0.5=20,現增發新股2000萬股,發行價為8元,則股本總額變為為12000萬股,每股收益則為5000/12000=0.42元,每股收益則減少了0.08元,市盈率則上升到10/0.42=23.81,市盈率上升則投資風險增加,因此股價就會走低以確保降低投資風險。A股市場出現很多次股價跌破增發價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