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快樂的單身漢”後來怎樣了?(一)

是不是寫得太長了?如果一篇二三千、四五千字的文章,大家是不是會沒有耐心讀完?感覺剛寫了一個頭,一看就千把字了,不過也好,似乎獨立也可以成篇。那就先把它當成(一)吧,交作業嘍!

那些“快樂的單身漢”後來怎樣了?(一)

1983年的影片《快樂的的單身漢》,由上海電影製片攝製,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沒有看過。然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對於大多數七、八十年代生人卻都耳熟能詳,這得益於那個年代用電影命名的“校園魔鬼詞典”——週一叫《掉進深淵》,週二叫《路漫漫》,週六叫《黎明前的黑暗》,週日叫《勝利大逃亡》,不及格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被趕出教室就叫《快樂的單身漢》。

七、八十年代生人,調皮搗蛋的孩子被趕出教室是常有的事,所幸我是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雖然如此,坐在教室裡的我,仍然對那個“快樂的單身漢”充滿了想像——

那些“快樂的單身漢”後來怎樣了?(一)

快樂的單身漢剛被趕出教室還有幾分懊惱和羞愧,一邊低著頭。一邊雙腳無所事事的摩擦著地面。過不了一會兒,他就發覺站在教室外面並沒有那麼糟。當大家不得不挺直腰背緊盯著黑板,跟著老師朗讀“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時,他卻可以高高在上的站在窗口巡視全班,這使他獲得了某種特權。藉著窗戶間牆壁的掩護,單身漢逃脫了老師嫌惡的目光,他變得越來越自得起來,一會兒對這個同學擠眉弄眼,一會兒又故作嚴肅,假裝不滿要訓斥某個同學的樣子。這麼玩了一會兒,單身漢玩膩了,不再理會教室裡那幫傢伙的挑逗,轉過身去趴在欄杆上,饒有興趣的觀察起樹上的小鳥。小鳥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快樂的單身漢向它們吹著口哨,引得小鳥頻頻回過頭來張望,單身漢得意的“嘿嘿”笑著,他的心早已和那些縱身躍起的小鳥一起飛向了雲端。

那些“快樂的單身漢”後來怎樣了?(一)

當然這些都是我的想像,快樂的單身漢們一般情況下並沒有這麼好運,通常的情形是這樣的——老師發現了什麼,凶神惡煞般的衝出教室,單身漢卻還沒有查覺到異常,站在走廊裡一個人玩得正嗨。老師不由分說一把揪住他的耳朵,拖進了教室,一腳踹倒在講臺邊。快樂的單身漢剛來得及收回嬉皮的笑容,就不得不爬起來抹著鼻涕,露出了熊包本質不爭氣的哭了起來。

現實歸現實,意象世界裡那個快樂單身漢的形象卻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裡,即使到了成年,一旦提起“快樂”這兩個字,最通常跳出來的還是他。

那些“快樂的單身漢”後來怎樣了?(一)

這也不奇怪,楊萬里的詩裡不是說“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嗎!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其愁眉苦臉,能夠暫時抽身,把自己和自己正經歷的悲歡,都當成人生舞臺上劇情正酣的演出,用灑脫的心饒有興致的觀賞一翻。生而為人,從來到人世那一刻起,就註定要充當或此或彼的角色,身不由已、萬般無耐、逢場作戲,所有光鮮或是齷蹉的,本質都沒有什麼羞恥,關鍵的是,那顆包裹在皮肉深處的靈魂,它永遠是鮮活和自由的,命運無法掌控,快樂卻永遠是靈魂天賦的權利。所以隨時隨地能自嗨一翻,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大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