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00

浩浩史書奇事多, 聽說過死刑犯被涉, 但因為報出個去世幾百年的祖先名而被赦的,這恐怕是絕無僅有……

被赦的人叫範文從,只因他亮出了范仲淹的後人的身份,便被天不怕地不怕,砍忤逆者人頭絕不手軟的朱元璋無條件赦免了。


常言道:富不過三代,可範氏家族卻妥妥興旺了八百年, 瞭解這位名臣的一生, 或許,我們也能找到, 過好今生,福延子孫的路。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02


有錢難買少年窮


他是范家命運轉折的里程碑, 子孫後代因他“轉運”, 但他卻是一個沒承襲什麼祖上財勢的”子孫“, 翻譯下,寒門之子。

他父親是個七品芝麻官, 本來也能安穩度日, 可偏偏在他兩歲時去世了。 他的母親,按封建社會習俗, 應該在還算富裕的家境中,守寡終老的。 可偏偏, 她思維前衛大膽,見搞不定沒有老公的”家“,便索性帶著孩子改嫁去了。

繼父姓朱,於是他得了個很好記得名字——朱說。

朱說從小好學,在長山縣長白山醴泉寺寄讀。在醴泉寺,日子過得很艱苦。據說,他每天晚上煮一鍋粥,第二天早上用刀切成四塊,早上兩塊,晚上兩塊,然後把各種鹹菜野菜搗碎,用醋一拌,加點鹽,和粥一起吃。如此過了三年。

腦補下, 這就是成語“劃粥斷齏”的來歷。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劃粥斷齏)


他一生的好運或許應該算是從醴泉寺開始的。

有些人一輩子貪求不到的財富, 小朱說卻在捉老鼠挖地洞的”遊戲“中,無意中發現了。 他看見了滿滿的一罈罈金銀。 隨便拿點兒,這輩子就是不得功名也無憂了。

然而, 他卻認認真真地辦了件”腦殘“事,把金銀給埋了, 分文不取。(多年後此寺衰敗, 他才告訴方丈,用此財重修廟宇)

自己不拿錢就算了, 兄弟們花錢他也有意見。 :“兄弟啊,咱家境不富,父親賺錢不易,你們別亂花錢,好好讀書!”

朱家公子聽了,滿臉鄙夷,說道:“你有什麼資格說我!你的哪樣花費不是我們朱家的錢!”

朱說當時愣了:什麼?!你們朱家!!

他這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不顧母親的苦苦哀求, 攜劍走天涯去也

“十年內不恢復範姓,我誓不為人!”

那年, 他二十三歲!

03

天子來了?不見!後會有期


朱說來到河南應天府求學。應天府是公費學校,讀書不要錢,但生活要自理。那時,朱說仍然窮得厲害,每天仍然只能喝粥。

一天,一同學看不過去,從家裡帶來魚肉飯菜送給朱說,朱說推脫不要。同學以為他不好意思,就把飯菜留下來了。過了幾天,同學發現飯菜他一動沒動,飯菜都發黴了。

同學很生氣!

朱說道:“真的不好意思,平時吃稀粥鹹菜習慣了,我擔心吃了你這個後,再也吃不慣稀粥鹹菜了。”

朱說很珍惜在應天府的學習機會。他晝夜苦讀,晚上困了,就用涼水洗臉,實在不行了就和衣而睡一小會兒,據說五年之內,從來沒有“解衣就枕”過。

一日,信道教的皇帝要去朝拜太清宮,隊伍路過應天府,同學們和其他老百姓一樣,都去大街上等著看皇帝,只有朱說不聞不問,繼續埋頭苦讀。同學回來後說:“朱兄!皇帝多難見到啊!你怎麼不去看看?”朱說答道:“等書讀好了,再見皇帝也不晚!”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

多難未應歌鳳鳥,薄才猶可賦鷦鷯。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期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看看後面四句,范仲淹自比顏子和鍾期,自視甚高!這就是寒門才子的自信!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應天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


後來, 他科舉順利, 當了個小官,把母親接到了身邊,再後來他官位連升,在向蘇州范家保證絕不分家產後,得到皇上特許,恢復範姓。 這離他舍家辭母,發願認祖歸宗之刻,不過五年光景。

04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到京城後,擔任密閣校理,就是皇家圖書管理員。

歷史上很多牛人都做過圖書管理員,例如老子,例如毛澤東。小說中那些看守藏經閣的,大多也是絕頂高手!密閣校理官不大,但離皇上近啊!經常能見到皇上,這是最大的優點。

那年北宋的皇帝宋仁宗,十九歲。有點慘的是,皇太后還在聽政,大權在握!

剛好趕上皇太后大壽,皇上帶著大臣到會慶殿跪拜給太后祝壽。這明顯不合禮制,但群臣都不敢說什麼。

范仲淹不幹了,寫奏摺說:“皇上啊,這不行!你孝敬母親可以,這是家事。但文武百官一起叩拜,這是國事。有損皇上威嚴。”隨之又上書給太后:“太后啊,皇上都已經十九歲了,你應該結束聽政,把權力交給皇上......”

知道此事後,舉薦他的晏殊很生氣,說:“我剛舉薦你,你就給我捅這麼大簍子!你不為自己想,也得為我想想吧!”

范仲淹一愣,說:“啊,我正是為你想啊。我擔心別人說你舉薦的人毫無作為........”後來,他寫了一封長信《上資政晏侍郎書》,道歉並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原則。

范仲淹得罪了太后,其結果可想而知。很快,他被調離京城,去河州府任通判。這是范仲淹的“一進一出”。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1033年,太后駕崩了。宋仁宗一想,上次那個敢說真話的范仲淹不錯啊,調回來吧。於是范仲淹第二次進京,擔任右司諫,也是個小官:掌箴誨鑑戒,以拾遺補過。

期間,皇后和妃子鬧矛盾時,不小心打到了皇上。皇后是個不錯的皇后,平時管理後宮嚴厲,但得罪過一些人,此時那些人抓住機會,躥騰皇帝廢了皇后,宰相呂夷簡也在其內。

這是大事啊!范仲淹很是不平,先在朝堂上和宰相大肆爭辯,未果。後來寫好奏摺,要上書勸皇上不能廢皇后。

范仲淹的妻子很擔心,拉著他的衣服,說:“相公,你被貶過一次了。這次你能不能別管?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我們母子考慮啊。”

范仲淹看了看滿臉愁容的妻子,把九歲的大兒子叫了過來,說道:“我這次上朝,如果回不來了,你就帶著弟弟好好讀書,以後永遠不要做官!”

說罷,轉身離去,留下一道蕭瑟的背影!

結果是,范仲淹還在等著見皇上,宰相呂夷簡就討來了聖旨,直接把范仲淹貶到浙江桐廬任知州。

這是范仲淹的第“二進二出”!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之後,范仲淹調任蘇州知州,治水有功,又被調回京師,擔任國子監,後來升為吏部員外郎。吏部就是管那些官員的。

范仲淹發現舉國上下太官僚了,機構太臃腫了,而且宰相呂夷簡培植羽黨,任用親信,把持朝政。范仲淹繪了一張“百官圖”,列出了誰是誰的親戚,誰是誰的門生,誰又是走了誰的後門,直接遞給了皇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議。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分成了兩派,相互指責!這就是有名的景佑黨爭。

唉,呂夷簡是政治老手,權謀多厲害啊,范仲淹仍非其對手。

1036年,范仲淹又被貶黜,這次貶到江西饒州。從京城到饒州,這一路很淒涼,竟無一人接待。范仲淹苦中作樂,寫下一首詩:

三出專城鬢似絲,齋中蕭灑過禪師。

近疏歌酒緣多病,不負雲山賴有詩。

半雨黃花秋賞健,一江明月夜歸遲。

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是啊,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這是范仲淹的第“三進三出”。是年,范仲淹四十七歲!

范仲淹的朋友,著名詩人梅堯臣寫了一篇文章《靈烏賦》,來勸范仲淹以後儘量少說話,不要多管閒事,要像報喜鳥而不要學烏鴉......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05

厚德無私,福延子孫


舍宅為寺

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為天平寺,用來興崇三寶。

范仲淹出將入相數十年,所得俸祿全部用來佈施賙濟別人,所以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不夠。

而他的四個兒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個個能繼承父志,舍財救濟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孫輩也極為發達。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廣置義田

範公讀書時,心中念念想著救濟他人。後來他作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祿全部拿出來購置義田,贍養一個家族幾百戶的貧寒之家。

他的幾個兒子請求他買一所園宅,他說:“京城裡的大官園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經常去遊園,誰會不准我去遊他們的園林?何必要自己有花園才能享樂呢?”

範公出將入相幾十年,一生廣修福田、行善積德,並設置義田贍養一族三百戶貧寒子弟。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風水寶地不自享,捐辦學堂植人才

範公年青時貧窮,後來做了官。他很孝順,請風水家看母親的墓地,風水家說他母親的墳是'絕地',他家會斷絕後嗣,勸他遷移。他說既然是絕地,也不應別人去受;如果我該絕後,遷墳有什麼用?結果沒有遷墳。

另外,當時蘇州有座著名風水寶地——南園,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蘇州本地人,於是許多人勸他把南園買下來做公館,以利後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說,一家人富貴範圍太小,於是他買下南園辦了'蘇州書院',培養出不少人才。

他死後,兒子範純仁依然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輩出。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隨時助人

範公在越州作知府時,有個叫孫居中的人,死在做官期間,他的孩子很小,家裡貧困沒有錢,回不了家鄉。

范仲淹拿出自己的俸祿,替他們準備船隻,而且派部下送他們回鄉。

臨走之前,又寫了一首詩,交待說:路上如有關卡盤查,把這首詩拿給他看。詩中寫道:“十口相依走河川,來時暖熱去悽然,關津不必問姓氏,此是孤兒寡母船。”(這一家十口相依為命,乘船過河,他們來時暖熱,去時淒涼悲哀,關口不必問姓名,這是孤兒寡母所乘的船。)因為范仲淹的幫助,孫家一家老小順利返回了家鄉。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德行傳子孫

隨著範公官位不斷提升,俸祿也比較多,所以他“推其俸以食四方遊士”。讀書人沒錢的,他都盡力的去資助他們甚至到了只能勉力維持自家生活的地步。

範公的仁愛之心,對他的子嗣影響深遠。

範公之子範純仁,一次運了一船糧食要回自己的家,碰到一位遇到困難的長輩,他就把糧食給賣了,結果錢還是不夠。範公就對範純仁講,那你就把船給賣了嘛。範純仁說,我已經賣了。這就是父子同心。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範公四子,因為家境貧窮,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大家輪流穿,叫“易衣而出”。

範純仁掌管慶州時,有一年鬧饑荒,餓殍滿地。範純仁請求開倉發米,救濟災民。郡官認為必須上奏才可以發米。範純仁堅持道:“人不吃就要死,上奏再發,濟什麼事。你們不必擔憂,有罪我來擔代。”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於是當天發米賑災,救活了無數災民。後來範純仁亦官拜宰相。

印光大師說,範氏家族興盛將近千年,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最好證明。

他們一家積德行善,墳是'絕地'的風水,也起不了作用。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公後世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

他祖墳在絕地,窮得叮噹響,卻逆襲成貴族,家族興旺近千年


範公的四個兒子不但貴為官卿、道德極高,且能遵父舍財濟世之風;

其後代子孫在朝為官者亦屢出不絕,這都是得自範公的庇廕。

世人若想後代子孫昌綿久遠,當學範公積善造福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