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速讀成甲《好好學習》: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目錄

1.本書簡介

2.知識管理

3.深度學習

4.臨界知識

5.核心臨界知識

5分鐘速讀成甲《好好學習》: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好好學習》

01 本書簡介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是一本教你如何學習的書。

作者成甲有一家諮詢公司,同時自己也是得到app的“轉述人”。所謂“轉述”,就是自己閱讀大量的書籍,挑選其中的好書,再把書中最精華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給聽眾。

《好好學習》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從大家學習的場景引入,教大家告別低水平奮鬥陷阱;

第二個部分是“臨界知識”的概念,以及如何提升學習能力。

第三個部分是如何使用“臨界知識”。

第四個部分是作者自己總結的“臨界知識”。

02

知識管理

要學會知識管理,我們首先要知道“知識”是什麼。

成甲老師定義“知識”是: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

知識管理有三個維度:數據管理、信息管理和底層規律。

第一個維度,數據管理。也就是對數據本身進行管理,舉例子說明就是你從書中看到一個知識點該怎麼保存,在微信看到一篇乾貨文章應該怎麼收藏,從微博學到一個新技能該怎麼記憶……這是對數據本身的管理,這個維度的技能學習可以看李參的《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或者蕭秋水的《有道雲筆記·記錄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二個維度,信息管理。我們學習了那麼多零散的知識,該怎麼進行管理呢?是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還是做一個PPT整理邏輯?或者是乾脆寫一本書講給別人聽?甚至是錄製一套音頻課程出售?對知識的消化理解應用,就是信息管理。這個維度可以學習的內容有很多,前陣子很火的《學習之道》和《刻意練習》都是很好的教材。

第三個維度,底層規律。底層規律在這本書裡被作者稱為“臨界知識”。底層規律是藏在表面的定律的背後,更加廣泛和通用的普遍原理。

學會以上三個維度的技能,就算是掌握了知識管理的核心內容。

03

深度學習

知識管理的核心是通過管理知識提升我們的認知深度,進而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三個維度。

簡單的認知是對事物本身作出的回答,這些回答往往是自己的直觀感受、應激情緒、過去的經驗,這種回答只能解決當下的一個特定的問題。

深度的認知是通過思考,找出現象背後的抽象規律,根據實驗驗證或者有數據支持下得出結論,這些深度的答案能夠解決類似的很多問題。

怎樣能夠進行深度認知?就拿讀書來說,我們可以放慢閱讀速度,把新學到的知識跟自己已有的舊知識建立聯繫,思考哪個知識更加有用,以及這個內容是否還能用在其他地方?它能起作用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它底層的臨界知識是什麼?

要學習臨界知識,要具有綠燈思維。也就是把“我”和“我的認知”分開,看到一個新觀點首先考慮怎麼用它來幫助自己。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應該把時間花在那些真正重要的知識上面,把底層的原理和規律打通,這樣很多細節和現象的表述的內容即使沒有讀完,這本書的真正內涵你已經學會了,可以去讀下一本書了。

學習的本質是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學習臨界知識最方便的教材就是覆盤我們的生活,調整我們的假設。

04

臨界知識

工作和生活中,很多看起來複雜多變的系統,其實是有背後簡單的基本規律決定的,這些基本規律就是臨界知識。

我們想找到屬於自己的臨界知識,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步驟:

①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之所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是因為你會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擁有好奇心,好奇心能促進你不斷地鑽研,為心中的疑惑尋找答案。互聯網帶給我們很多便利,我們可以從網上購買這個領域的經典教材進行學習,也可以看名校公開課,都是很好的學習途徑。

②找到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我們依然可以用互聯網進行搜索,找到科學家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這樣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到這個知識的適用範圍以及可能的侷限。

③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解釋這個知識。

這一步是尋找臨界知識的關鍵,透過現象尋找本質。比如巴菲特擅長的長期投資,背後的邏輯可能是“複利效應”。

彩票公司經常在報紙上講這樣一個故事:某個普通大媽在很普通的一天,從菜市場回來隨手買了兩張彩票,花了四塊錢,一週以後中了500萬元獎金。讓大家感覺這就是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自己只要多買彩票就能和這個普通大媽一樣。彩票公司讓大家看到極端低的概率產出的結果,引誘大家花錢買彩票,彩票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商家賺錢邏輯就是“概率論”。

④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當找不到背後的邏輯時,我們可以查找相關領域的論文,看別人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或者自己思考出一個邏輯合理的假設,用這個假設去驗證事實。

05

核心臨界知識

複利: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

比如你在銀行存了一年定期10000元(A),第二年到期後利息300元(B),繼續存款這10300元都成了本金(B加強了A)。

概率論:生活是一個各項條件隨機發生的概率分佈,過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結果,是眾多可能的結果之一。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也將有無數種可能的結果。

概率分為兩種:主觀概率和頻次概率。主觀概率是猜,也就是自己根據當下的信息來判斷事情發生的概率有多大。頻次概率是能夠用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概率,比如拋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

概率論的方法論:在大概率事件上堅持,為小概率事件做備份。

黃金思維圈

表層:what——事情的表象

中層:how——如何做這件事

裡層:why——為什麼做這件事

方法論:看事情不只看表面,要知道它深層次的原因。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它對我們的公司有什麼影響。

進化論: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周圍的問題,沒有什麼是不變化的,也就是“不連續性”。

方法論:精益創業——最小化可行性產品試錯,快速迭代。

系統思考:很少有孤立發生的現象,這些現象往往是一個系統運轉中的表現之一。

方法論:及時反饋,對系統進行調節。

二八法則: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

方法論:把80%的精力用在這20%的人事物上面去。

安全空間:小概率事件必然發生。

方法論:冗餘備份(完整備份,關鍵節點備份,B計劃)

精簡,減少做決策的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