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居民服務業增量擴容 優質提效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1]是生活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五年來,該行業總量增長,規模擴大,質量提升,結構優化,全市促消費、調結構、惠民生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推進取得積極成效。


  一、增量擴容,總體規模迅速擴大


  總量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3.6萬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8萬個,企業數量翻倍。行業資產總計1021.4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25.3%,資產規模明顯擴大。


  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10億元,比2013年增長66.6%,增速高於第三產業31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居民服務業實現收入131.3億元,增長92.3%;機動車、電子產品和日用產品修理業實現收入190.8億元,增長34.1%;其他服務業實現收入187.8億元,增長96.7%。


  吸納就業作用增強。2018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從業人員30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47.1%,增速高於第三產業11.9個百分點,在促就業、惠民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質量提高,服務供給逐步升級


  消費升級引領供給水平提升。伴隨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居民的生活觀念逐漸轉變,消費需求不斷提高,推動著居民服務領域供給更加多元化。寵物服務悄然興起,涉及飼養、美容、馴化、寵物醫院、寄託收養等多種服務,2018年寵物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4億元。家庭服務在保姆、保潔、家宴製作等服務需求增長的帶動下獲得快速發展,2018年家庭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是2013年的2.7倍。此外,貼近百姓需求的托兒服務、洗染服務、婚姻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分別是2013年的3.6倍、2倍和8.5倍,增長迅速。


  “互聯網+”拓寬供給新模式。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更加註重改善經營方式,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信息化投入3.6億元,用於信息通信軟硬件設備的購買及運營維護。伴隨著信息化投入加大,互聯網經濟逐漸滲透到傳統居民服務業,服務供給出現新模式。2018年,該行業有37個企業擁有自由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金額共計7.8億元,其中服務銷售金額4.2億元。


  三、活力增強,各類經營主體勢頭良好


  私營企業發展壯大。隨著營商環境的改善,市場活力不斷增強,私營企業迅速發展。2018年末,該行業私營企業3.4萬個,比2013年末增長171.3%,佔行業總單位數的92.2%,比2013年提高24.8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340.4億元,是2013年的2.5倍,佔該行業營業收入比重為66.7%,比2013年提高22.8個百分點。


  港澳臺和外資企業較快增長。近年來,隨著服務業擴大開放的穩步推進,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外資企業獲得良好發展。2018年末,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共計179個,比2013年末增加38個,增長27%;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05.8%和144.1%,分別快於行業平均增速39.2個和77.5個百分點。


  四、特徵鮮明,各區域差異化發展顯現


  “一核”“一主”集約發展特徵明顯。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穩步推進,“一核”“一主”地區居民服務業集約發展特徵明顯。2018年末,中心城區企業數量比2013年末增加0.8萬個,增長64.4%,其中核心區增加502個,增長21.1%,分別低於行業平均增速33.8個和77.1個百分點;2018年中心城區實現營業收入362.1億元,對全市居民服務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1%,其中核心區實現營業收入52.3億元,增長60.2%。


  “一副”“多點”“一區”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一副” “多點”和“一區”近年來注重補齊服務短板,居民服務業覆蓋面逐步拓展,各區域單位數量分別是2013年的2.2倍、2.8倍和3.5倍;收入增速分別是2013年的3.3倍、2.1倍和3.6倍,快於行業平均增速和中心城區,其中,懷柔區增長最快,收入水平為2013年的5.8倍。


[1]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行業門類,包含居民服務業、機動車電子產品和日用產品修理業、其他服務業三個行業大類。其中,居民服務業涵蓋家庭服務、托兒服務、洗染服務、理髮及美容服務、洗浴和保健養生服務、攝影擴印服務、婚姻服務、殯葬服務和其他居民服務業行業中類;修理業涵蓋汽車和摩托車等修理與維護、計算機和辦公設備維護、家用電器修理和其他日用品修理行業中類;其他服務業涵蓋清潔服務、寵物服務和其他未列明服務業行業中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