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病毒》作者畢淑敏透露,在做完非典疫情的素材收集後,她曾什麼都不願寫。但那段時間,她甚至會不斷夢到各式病毒,確信它們伺機重出江湖,侵襲人類社會。她覺得應該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寫出來,因為這是一個作家的責任。8年沉澱和醞釀,1年伏案疾書,心願終於了卻。書中的預言卻成了現實。
圖說:《花冠病毒》 網絡圖
大難不斷,人類的書寫和記錄也不會停止。而關於今天這段特殊時期的心靈書寫,除了專職作家,每個人都有下筆的慾望。
通過網絡,900萬武漢人留下上萬本關於疫情的文字。印象深刻的,有一篇餓了麼快遞小哥在自家外賣平臺上的書寫。封城期間,每天在武漢他都會接到各種單子,有一天最後一單,是一個不能回家的客戶請他在樓道里找到鑰匙開門喂貓。儘管已經精疲力盡,打開門的剎那,小哥心裡最後一點堅強的防線崩塌了,兩個同樣祈望求生的小傢伙依舊頑強地等待著食物,看著它們重獲生機,這座城市的明天也露出曙光。
這些平凡個體書寫的,不只是一個關於病毒的故事,更多是探索個體在災難面前如何應對心靈危機,表現人性在危難中迸發的悲憫,絕境中激發的堅韌。疫情雖然打亂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卻也給文學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圖說:我們書寫和閱讀的,不只是故事本身 網絡圖
這一階段,閱讀成為人們從事最多的精神活動。經典名著、人物傳記、歷史文學成為人們重新認識瞭解自身發展的最佳途徑。而網絡的特性,又大大拓展文字交流的空間。像文字彈幕“段評”成為年輕用戶最喜愛的社交工具,新增數量超過3500萬。吐槽、催更、提建議, 讀者的“腦洞”也成為作者靈感的重要來源。
希望這樣的改變能持續下去,讓更多人瞭解讀書的樂趣,培養閱讀的習慣,創造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因為只有具備足夠強大的精神力量,人類才可能面對一次次大災大難屹立不倒。(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