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目前,手机和电动车等产品中使用的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虽然这项技术在未来几年仍将如火如荼地发展,但科学界早有了一个共识:

如果没有大突破,锂离子电池无法满足未来的储能要求

如果,你想要买个一口气跑几百公里的电动车,或者用个三五天不充电的iPhone,那么关于电池的未来,你还需要知道点别的。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商用的锂离子电池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钴酸锂正极,碳负极和电解液。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出来,经过电解液,到达负极,同时电子经过外电路转移到负极,放电时则相反。于是,随着电池一次又一次地充放电,锂离子不断地在两极间往返。这个体系自从被开发之后,已经几十年没有重大的改变了。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面临着三个问题,分别是能量密度低,安全存在隐患,以及成本太高。

如果,锂离子电池的后续乏力,那么,下一个登场的领跑者会是谁呢?未来电池的4大发展方向:

纳米锂电池:充电时间大幅缩短。

技术发展使得电池容量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充电时间的延长,对充电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主流电动车的慢充时间在5到10小时之间,快速充电能在1到2小时内充满,但长期使用会影响电池寿命。而世界上最快的特斯拉超级电站,仅需40分钟就能充电80%,但这和纳米锂电池一比就不算什么了。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发明了一种基于纳米管的新型电池,能在2分钟内充电70%,其使用寿命长达20年。传统的锂电池无法快速充电,主要出于石墨电极的安全考虑,在工作时电极表面会形成电解质膜,减慢锂离子的运输速度。但南洋理工大学采用二氧化钛纳米管凝胶来替代石墨,能让化学反应加速,进而缩短充电时间。但由于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这项技术要普及恐怕还需要好几年。

锂空气电池:蓄电量倍数提升。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锂空气电池的最大优点是能量密度高,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只有200 Wh/kg左右,而现有的锂空气电池已经达到500 Wh/kg,理论上的极限是12k Wh/kg,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IBM公司很看好这项技术,发起了“电池500”的项目,也就是将续航里程提升到500英里(即800公里)。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锂空气电池的正极是多孔导电碳,负极为锂电池,为了让锂离子和空气充分接触,特意将电池内部结构设计得像人体肺部一样,来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这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是一大难题,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发生短路爆炸。最早看到它应用在电动车上,估计要等到2020年。

固态电池:更轻便,更安全。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传统锂电池采用液态电解质,而固态电池原理相同,只是将电解质换成固态——通常是金属混合物。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让更多带电离子聚集在一起,传导更多的电流,同时有效减少电池体积和重量,安全性更出色。因为液态电解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副反应,容易产生爆炸,而固态电池就不会有这问题。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虽然固态电池全方面改良了锂电池,但特斯拉CEO马斯克并不看好它,因为它生产成本实在太高,短期内难以下降。正因如此,许多资金匮乏的新创公司或者破产,或者被收购。目前最接近量产的Sakti3固态电池就已经被戴森公司接手,戴森最近宣布投资14亿美元来建立电池厂,这场豪赌能否让固态电池尽快普及?仍有待观察。

半固态锂液流电池:生产成本更低。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在此领域最领先的莫过于蒋业明教授开创的24M公司,半固态锂液流电池可以说是对液流电池的改进,它的电极由锂化合物粒子和电解液混合而成,电极厚度比传统锂电池增加5倍,既提升了能量密度,又减少80%的“非活性”材料,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电池的现状让人捉急,未来这些电池可能会取代现有电池

同时这种设计还免去了干燥这道工序,意味着可以撤掉不必要的生产线,生产时间也得到压缩。据推测,到2020年每千瓦时容量的成本将降到100美元以下。这项技术颠覆了传统思路,但也意味着现有生产线和工艺不适用于它,所以24M公司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不知道更远的未来,有没有一种电池能结合以上电池的优点,做到完美,未来值得期待。除了以上这4项技术,还有泡沫电池、锂硫电池、石墨烯等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部分都处于研发阶段,还很难说哪种电池会成为下一代的主流产品。百花齐放虽是好事,但也造成了研究资金的分散。

研究机构Lux Research数据显示,在过去八年,新创公司平均只获得4000万美元的总投资,换成每一年就是500万美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要实现量产可谓荆棘满途。而反观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比如三星、LG和松下,近几年愈发保守,更倾向于改进现有技术,缺少大刀阔斧改革技术的决心。因此,锂电池在短期内不会被淘汰,仍将占据主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