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手機廣告為什麼突然增多?

大山腳下趕路人


現在就是投放廣告的好時機,特別是內容營銷、精準效果廣告以及全鏈路數字廣告。

不同行業都要抓住這個契機,本身新興或者增長的行業要抓緊時間搶市場份額,已經休克或者下滑的行業要進行品牌積累與流量沉澱,迎接疫情後的反彈,清掃戰場。

在萬馬齊喑的疫情期,企業反其道而行之搶佔市場、強化品牌、儲備流量,疫情後就可以引爆市場,一馬當先,化危機為商機,而不是成為危機的俘虜。

不只是市場行為,企業今天一定不要因為外部環境的一時危機而消極懈怠,甚至自暴自棄,每一個寒冬都是佈局的好時刻。



隨手微拍


我的看法有三:

1.疫情期間逢春節、元宵節又置正月裡,很多工廠,餐飲服務等領域都停工停產,沒有更多的產品可出貨,所以廣告尤其是手機廣告自然少了些。

2.疫情過後,絕大多數地方都是零疫情啦,相對安全,兩個多月的疫情造成市場物質緊缺,包括生產和生活等方方面面,致使工廠報復性開工,餐飲娛樂業,物流快遞業也開始活躍,他們都要廣而告之宣佈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品牌。而手機現在是最好的媒介,大家一呼雀起,因此手機廣告井噴。

3.快手、抖音等大眾都能直接參與的公眾平臺給廣告傳播帶來了里程碑似的跨越。過去廣播、電視、報紙三大傳統傳媒,他們的廣告費用不是一般小微企業和個人能消費得起的,動則幾萬,數十萬,成百上千萬。而現在的網絡平臺只要花幾百元買套設備進入直播間,花花就能發廣告,帶貨,立馬賺錢。所以手機廣告多不足為怪啦!

不耽誤大家時間,歡迎批評指正。


墨傭李江


手機廣告本來就在風口,疫情更是催化了這股風潮,越來越多實屬正常。下面來談談理由。

1,三塊屏,電視電腦和手機,在廣告市場中本來就備受青睞。其他形式的廣告要麼沒聲音(平面),要麼沒畫面(廣播),要麼畫面不會動(平面)。所以這三塊屏的廣告,在市場上獨領風騷。更何況,三塊屏越來越佔據了老百姓很多很多的時間。

2,在三塊屏當中,手機異軍突起。先是電視後來電腦,作為媒體和網絡窗口,曾經各領風騷。但是,手機的便攜性是二者所不能替代的。人人一部以上的手機,這個誘惑性擺在那兒,讓商家虎視眈眈。

3,疫情,部分限制了現實生活的交流,催化了網絡虛擬空間的交流和互動。手機更是第一受益者。君不見,釘釘上課上班風生水起,直播帶貨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些手機就是第一媒介。

4,還有那些騷擾電話和短信其實也是廣告,還有各種推送。但是相對於前幾年,這方面的管控相對嚴格了些。這段時間,出現了看個廣告你可以收穫1分錢2分錢,也是一種廣告新的策略。

5,還有更隱秘的廣告,就是各種營銷號,就是那種“軟文”,表面上可能會偽裝成“公益”“答疑解惑”“生活指導”“經驗之談”“薅羊毛”,實際上也是一種陰險的廣告。

手機廣告伴隨著大浪淘沙,伴隨著優勝劣汰,方興未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