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为何总成“纸上令”

“限塑令”为何总成“纸上令”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5月1日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进入倒计时。严禁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等行为都在监督检查的范围之内。

其实,早在2008年,我国就开始实施“限塑令”。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曾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并明确了禁塑、限塑期限,包括电商、外卖等新兴领域也在其中。此次,北京将于5月1日起实施新版“限塑令”,这无疑值得期待。

但笔者以为,“限塑令”不能老是成为“纸上令”,还需有实招和妙招应对才是硬道理。首先,需有源头治理理念,公布了“限塑令”,关键在于落实,这就需要从源头上入手。其次,需纳入信用体系,可考虑把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个人等相关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其三,需跟进可替代品,需要尽快研发可替代品,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广大市民不受“限塑”“禁塑”的框定而影响日常生活。

当然,落实“限塑令”还需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广大市民应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自觉做到不使用塑料袋。笔者相信,只要抓住禁止生产、纳入信用体系和研发替代品这三大关键抓手,再辅以市民绿色、低碳的购物习惯和方式,“限塑令”才不会老是成为“纸上令”。

(来源: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