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支付機構收購網絡小貸牌照,欲探尋盈利新口?

多家支付機構收購網絡小貸牌照,欲探尋盈利新口?


多家支付機構收購網絡小貸牌照,欲探尋盈利新口?


大概在2016年左右,隨著消費貸市場的火爆,具有全國範圍內放貸資質的網絡小貸牌照也跟著火了,當時互聯網、遊戲、影視、乳業、甚至賣飼料的、做陶瓷的、搞運輸的公司等也紛紛跨界“哄搶”網絡小貸牌照。


多家支付機構收購網絡小貸牌照,欲探尋盈利新口?


移動支付市場上,在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霸佔市場的局面下,不少第二梯隊的第三方支付玩家們,也在不斷拓展著除支付業務以外的信貸業務。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40家支付機構直接擁有或其母公司擁有小貸牌照。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3年及以前,全國範圍內被准許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的小貸公司不超過10家,支付機構擁有網絡小貸牌照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那一年,包括浙江金融辦和廣東金融辦各獲批了一張網絡小貸牌照,分別為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順德區美的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


多家支付機構收購網絡小貸牌照,欲探尋盈利新口?


據統計後發現,有些支付機構甚至擁有多張網絡小貸牌照。以支付寶為例,目前已有包括浙江杭州和重慶在內的4張網絡小貸牌照;拉卡拉、京東、美的、蘇寧、快錢等擁有3張網絡小貸牌照;而唯品會、國美等則有2張網絡小貸牌照。


但隨著監管部門2017年11月發佈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的通知,以及監管對買家較高要求,註冊資本需在5億以上,高門檻導致新玩家難入局,網絡小貸牌照成為也較難獲得的金融牌照之一,此外國家對現金貸的嚴監管也很多平臺選擇“隔岸觀火”的主因。


又現“收購潮”


在監管嚴擊“714高炮”等非法現金貸活動之後,市場上關於網絡小貸牌照轉讓和受讓市場開始風生水起。近期,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又開始收購小貸牌照。據消息稱,連連支付於今年3月成功收購了網易小貸牌照,而拉卡拉支付也吃起“回頭草”,重新收購上市前已剝離開的廣州拉卡拉小貸公司。


事實上,連連支付和拉卡拉早已涉足放貸業務。


連連支付旗下浙江貝連科技有限公司有一款助貸產品有貝錢包,巔峰時月放款達6億元。據媒體消息,連連支付此次收購小貸牌照將會開展現金分期、商品分期、供應鏈金融等業務。而拉卡拉2015年就開展放貸,旗下擁有“替你還”、“易分期”及“員工貸”等產品,為小微企業主及個人提供消費信貸等服務。


盈利新口?有待考量


當前,支付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隨著監管常態化,斷直連後很多中小型支付機構“如履薄冰”,僅通過提供支付通道這類傳統的業務越來越難以達到以往的利潤,再加之即將推出的央行數字貨幣,為保持市場競爭力,支付機構也不得不考慮如何創新形式、豐富支付場景、尋找新的出路,多家支付機構收購小貸牌照或許是想要尋找新的盈利突破口。


據瞭解,上述支付機構收購小貸牌照只屬個別現象,網絡小貸牌照並非萬能牌照,也會受到槓桿率和放貸能力限制,並且,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此前也承接著為貸款平臺服務的業務,如果利用這些數據去做信貸業務的話,會增加客戶的疑慮。在火爆“搶購”背後,小貸牌照是否適合每一個支付機構的發展,能否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仍有待斟酌與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