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發生了什麼

中秋佳節之際,家人團員,其樂濃濃。看似一團祥和,實際卻隱藏憂傷。

具體發生了什麼呢?

原來親戚家的老人由於太無聊就打開了電視,看的電影,名字叫(捉妖記),捉妖記,想必很多大人都看過,裡面主要是有各種小妖,被好人(捉妖師)消滅或者降服。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可想而知那個畫面感是不是充斥著暴力、和恐怖的畫面?老人家是看的京津有味,這時我五歲的兒子出現了,我趕緊跟自己的爺爺奶奶商量可不可以把電視關掉?奶奶出於對客人的尊重和禮貌,只能回絕說算了算了。這時孩子已經進來了看到了電視的畫面,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一刻也不眨的盯著電視。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我心想,這可如何是好?回去肯定會做噩夢的,但是我現在制止他看也是無效的,有可能還會引發一次關係衝突,到時家裡人這麼多鬧得不愉快,得不嘗失。突然把電視關掉吧也是一樣的後果。沒辦法我只能帶著忐忑心情等著兒子快點把電視看完。

果然回到家後,孩子遲遲不能入睡,後來實在太困了就睡著了,但是沒過多久就醒了,嘴裡一直念著害怕,我過來詢問他是不是做噩夢了?他沒有回應,然後再一次難以入睡。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這時我心情是非常心疼和焦慮的,我非常理解孩子的這種感受。既然暫時睡不著那就陪他聊聊天吧。聊著聊著兒子似乎放鬆了心情漸漸的入睡了。

可是我的心情並沒有很快平復,我不禁思考自己。

兒子為什麼喜歡看這種打打殺殺的暴力電視呢?應該說大部分的男孩都喜歡這類節目。兒子曾經還特別喜歡看奧特曼,為什麼越是害怕越是想看呢?那麼多節目有記錄片、有友情片、有體育節目、還有溫情友愛的動畫片、而最喜歡的還是這種感官更加刺激的打鬥畫面?造成這種情況不是我默許的嗎?我可以禮貌而果斷的拒絕或關掉嗎?該怎麼避免和應對呢?

我不禁回憶起來,曾經的我也是喜歡看電視的,也是喜歡看那種光怪陸離、是非黑白、正義戰勝邪惡的電視節目。

我還記得在某天的一個晚上,我看到電視裡面正在播放(包青天),其中有一個場景我現在都記憶尤新。

那是一個黑衣人,在漆黑黑的夜晚拿著血淋淋的刀,追殺了一個小女孩的家族,地上橫屍遍佈,小女孩躲在石頭後面瑟瑟發抖。

當天晚上入睡後我就夢見了那把血淋淋的刀,驚醒後嚇出一身冷汗。這件事給我的映像極深,以至於我後來特別怕黑怕夜晚,總是想象著哪裡會出現妖怪、鬼、惡魔來要害我。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現在想想兒子現在的情況和我當時的狀況是如出一轍呀。

其背後的心理原因

五歲的兒子和當年的我都處於發展想象力的萌芽時期,也就是3-8之間。

對於現實和虛擬沒有辦法客觀理性的分析和看待。

就像我們大人睡前看完一個恐怖的鬼片,關燈入睡前總也睡不著,腦子裡想的全都是剛才屏幕裡裡鬼怪的樣子,你會感覺床下有人、廁所有人、被子裡也有人、哪哪都是人。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儘管這樣,還是忍不住好奇心想要看個究竟,越是阻止越是按捺不住那顆好奇的心。而對於有些很有教育意義的節目,卻不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這是為什麼?我想可能有以下這些原因:

1、和傳統文化,人類基因,社會大環境有關。曾經我們的名族也是靠戰爭迎來了現在的和平,人類從進化前的猿猴開始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常態就是互相競爭,相互比較的。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2、和家庭環境有關,和夫妻關係有關,特別是父母的思維模式、語言模式、行為模式無時不刻影響著孩子。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3、無意當中接觸到了這些信息,瞬間引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這就是心理學所描述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孩子吸收這些信息不需要調動意志力,不需要刻意專注就可以做到,但是看其他類型的節目卻需要動腦,需要用心並主動專注,這就是差別。

可是再想想事情已經發生了,還是想想怎麼幫助孩子減少恐懼的情緒,減少接觸,讓孩子多對有建設性的活動、信息提起興趣吧。

如何彌補加強心理建設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1、多陪伴,多向孩子表達愛,表達你很安全,豐富業餘生活,加強運動。用運動的方式把害怕表達出來也是可以的。

2、每一次的困擾都和孩子在事後覆盤,客觀事實的描述,分析問題的利弊,頭腦風暴解決問題。

3、孩子痴迷暴力電視的背後可能是情緒的積壓,適時的帶著孩子一起釋放壓力,抒發情緒,比如:去樓頂大喊大叫,玩打敗怪獸的遊戲,讓孩子多體驗不同的情緒感受。

4、參加電視臺的後期製作過程,或者是瞭解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觀察怪獸是如何在屏幕上出現的?

孩子痴迷某類動畫片,其背後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5、和孩子制定規則,篩選精緻而適合孩子看的動畫片等內容。比如:小豬佩奇,雨果帶你看世界,海底小縱隊,改編後的,西遊記的故事等等。在合適的年齡看合適的節目,就像在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一樣,這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必要前提。

最後我想說到不是,抨擊哪類作品,而是有選擇的替孩子篩選和把關。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同時,保護好孩子幼小、友善、靈性、柔軟的心,這是我要表達的最終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