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說裡的美食文化,除了曹雪芹,我只服張嘉佳


論小說裡的美食文化,除了曹雪芹,我只服張嘉佳


《孟子》說:“食、色,性也。”愛好美食是人之天性,很多文學作品中都記錄了各式各樣的美食。

提起小說裡的美食,曹雪芹的《紅樓夢》絕對是位居榜首。

據學者對《紅樓夢》的統計,其中食品的數目多達兩百餘種。不管是主菜、糕點、還是茶湯、粥,單聽名字都能讓人垂涎欲滴。譬如,茄鯗(xiǎng)、風醃果子狸、楓露茶、碧粳粥、綠畦香稻粳米飯、棗泥餡的山藥糕、糖蒸酥酪、梅花香餅兒、香薷飲、玫瑰清露、蓮葉小蓮蓬湯、合歡花浸的酒、胭脂鵝脯等。

後人還通過對《紅樓夢》中食譜的研究,開闢了獨一無二的“紅樓菜系”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雲邊有個小賣部》裡的美食。

《雲邊有個小賣部》是張嘉佳2018年新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叫劉十三的男孩的成長曆程。故事發生在雲邊鎮,一個大山裡安靜唯美的小城。劉十三從小和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王鶯鶯手很巧,隨隨便便就能搗鼓出許多種美食。

比起《紅樓夢》裡曹公筆下的那些精巧、昂貴、花樣百出的美食,張嘉佳筆下的美食最大的特色就是接地氣,食材簡單。也許正是因為太貼近我們的生活,所以才更容易引起共情。

據說,曹公在《紅樓夢》中所展示的美食,一部分來自於民間小吃,還有一部分是他親自試驗研製出來的。所以,《紅樓夢》中的美食,不僅有名字,還有詳盡的做法,也難怪後世能仿製“紅樓菜系”呢。

這一點,張嘉佳和曹公很相似。只有親身經歷過的,才不是虛構,才更容易讓人折服。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雲邊有個小賣部》裡的美食。

論小說裡的美食文化,除了曹雪芹,我只服張嘉佳


1、羊肉湯

少年劉十三邂逅了身患絕症的小女孩程霜,聽她講訴了自己的病情之後,決意請她吃這世上最美味的東西。於是,他偷了外婆的羊肉。

王鶯鶯操持羊肉是一絕。

“取山羊後腿肉,切塊,沖洗乾淨,下鍋和水煮開撈出,一邊用冷水衝,一邊用棒子敲打五分鐘。

鍋中放油,蔥白、薑片、蒜頭煸香,沖洗完的羊肉同時也被敲松,加辣椒爆炒。小火,加黃酒生抽老抽。換大火,加水剛剛沒過,煮開後才放鹽和紅糖。再小火燜蓋半小時,蘿蔔切塊同煮十五分鐘,撈出不用。洋蔥切塊同煮十五分鐘,撈出不用。收汁。 汁濃肉嫩,一碗噴香,羶氣全無,只留鮮糯的羊肉湯做好了。”

中國文字的魅力正是在於它的“

言有盡而意無窮”。寥寥的文字卻能激發無盡的想象力。

讀到此處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六旬老太正忙前忙後地再烹製一鍋羊肉湯。

羊肉性溫,能活絡氣血,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冬日食用。羊肉湯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歷史。

關於羊肉湯,歷史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戰國策》中記載了一箇中山國君,一次宴請大臣吃羊肉湯,不小心漏掉了司馬子期。司馬子期就覺得國君是故意疏遠他,一怒之下,跑去更強大的楚國,並憑藉著自己的才能說服楚國出兵,最終滅了中山國。

都說“紅顏禍水”,原來,美食也可能是禍水。

論小說裡的美食文化,除了曹雪芹,我只服張嘉佳


2、泡椒江團

失戀又失業的劉十三,被王鶯鶯拖回了雲邊鎮。滿腹牢騷的他正準備收拾行李離開,卻碰到了王鶯鶯正在做泡椒江團。

他慷慨激昂的情緒,瞬間被一鍋魚消滅了。

江團,就是一種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淡水魚,每個地區的叫法都不同。

家常做魚,一斤半最方便入味。魚身斜劃七刀,刷一層料酒醬油,腹內塗鹽,塞打結的蔥、生薑塊、蒜頭,冰箱醃兩個鐘頭。油燒八成熱,先炸花椒,放魚煎到兩面金黃,倒進泡椒和一勺豆腐乳,加生抽、白糖、醋,中火燒沸,反覆澆淋。半碗水小火輕煮,出鍋的火候,就只有王鶯鶯知道了。

熱愛美食的人,一定也很熱愛生活吧。張嘉佳的細膩都體現在他筆下的美食裡,每一種食物的出現都像是專業級別的菜譜。

其實,魚在我國食材史上可以說是年代最久遠,流傳最廣的材料了。《屍子》中記載:“遂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魚繁殖快,非陸地上一般動物所能比的。在遠古年代人丁稀少,魚是先民取之不盡、食之不竭的天然佳品。

魚,諧音“餘”,也是富裕的意思。又因其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倍受人們喜歡。

除了羊肉和魚,《雲邊有個小賣部》裡還有很多種美食記錄,比如說,蛋餃、蔥油蟶子、宮保蝦球、紅薯幹、酒釀,蹄髈燒麵筋等。

每一種美食都是一種情緒,曹公筆下的美食是他對曾經的榮華富貴的回憶,而張嘉佳筆下的食物則是他對家鄉味道的眷念。

書中的美食,每一道都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再現,也是飲食文化的傳承。

那麼,你在讀書過程中有沒有遇見過垂涎欲滴的美食呢?

全文完

本文由@月出姣兮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