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见证瞬间·影像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版面截图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图一:琼崖纵队部分女战士的战地合影。

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的这两句诗用在这一群琼崖奇女子身上,恰如其分。在这张琼崖纵队部分女战士的战地合影里,“红色娘子军”个个英姿飒爽,眼神中透露着一股坚毅。

琼崖纵队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坚持孤岛奋战,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丽史诗。1950年,为了帮助四野部队顺利渡海、解放海南岛,琼崖区党委、琼崖纵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图二:1949年,南区地委电台在工作。

提前谋划各项支前工作

“组织系统的支前委员会,以有力的执行支前工作。从地委级至乡一律建立起各级支前委员会,并确立上下级直接领导关系,每一级组织由同级或由组织派人组成,其组织人数规定由三人至五人……支前委员会的任务范围是包括组织民工、准备粮食、布置情报、动员参军。”1949年12月15日,琼崖区党委发出了《关于配合大军渡海解放全琼的紧急工作指示》,部署安排了各项支前工作。

当时,琼崖纵队已在乐东、保亭、白沙、琼中四县有较为稳固的根据地,并在其余各县大部分地区开展游击,犹如一把尖刀插入了敌后。更为可喜的是,党政组织已在各地普遍建立,经过多年的经营,我党在各县都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一张黑白老照片里,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竹篮,在当年险恶的斗争环境下,却是我交通员用于递送秘密文件的重要掩护。情报,在大战前夕尤为重要。

1949年2月,琼崖地下学联正式成立,琼崖学生运动也开始进入迎接海南解放的新阶段。1950年春,琼州海峡两岸战云密布,国民党残兵败将构筑起所谓的“伯陵防线”,狂妄叫嚣防线固若金汤。地下学联的学生们却智探敌军“伯陵防线”,为我党获取重要军事情报。

华侨中学邻近的秀英地带,是“伯陵防线”的主要地段。地下学联主席冯万本等人,常假借晚饭后散步,有意识地对秀英码头到海口海岸一带的防务细心侦察,并将这些情报及时送去琼崖纵队,为解放军渡海作战提供了情报保障。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图三:位于五指山腹地的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

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

有一张资料图片,显示的是1950年初,琼纵五总队电台用缴获敌人的美制V-101B报话机工作。而琼纵五总队,通过电台收获上级指令,完成了配合大军解放海南岛的一次重要任务。

1950年4月10日,琼纵五总队在崖县马岭地区文昌村附近伏击敌人军车,缴获了一批武器和物资。下午,正当部队在雅亮根据地会餐庆祝胜利时,总队电台台长吴乾明急匆匆地送来了一份绝密电报。

电报是冯白驹发来的:“奉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电示,我军主力共八个团,定于本月十六日夜间,在临高角一带海岸登陆,命令你部率六团和四团(欠ー个营)立即兼程行军,务于本月十六日拂晓前占领王五墟,以牵制那大和大成一带的敌人,并切断白马井向东援之敌,策应野战军主力登陆作战。”

电报内容直接点明大军登陆的时间、地点,及琼纵五总队需要配合的任务,即牵制敌人,策应主力作战。于是琼纵五总队经过4个日夜的兼程行军,赶在了15日凌晨出现在儋州王五、排浦一带沿海,并于当天下午与敌人展开激战,连夜拿下了王五墟,使敌人形成错误判断,达到了“调虎离山”的目的,掩护了主力部队的登陆。

与此同时,琼崖纵队的其余力量也在执行着接应任务,随后两天,在渡海部队和接应部队的沉重打击下,所谓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土崩瓦解。

“看着浩浩荡荡的野战大军从我们身边经过,向残敌麇集的美台地区追去,我不禁心潮翻滚。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接应大军登陆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我们接应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二月下旬以来,50多天为之艰苦奋战,烈士们为之洒尽鲜血的胜利日子,就在眼前了。”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图四:琼崖纵队战士接应渡海大军登陆后,在森林中搭锅做饭。

渡海部队与琼崖纵队战士间的情谊

照片中,一名琼崖纵队女战士笑容满面,握着一位渡海而来的解放军指战员的手。她对指战员说:“你们是海南人民的救星。”大军渡海,推翻了压迫在海南人民头上的国民党反动派。而渡海的解放军在与琼崖纵军的配合中,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我危难的时候是海南人民第二次救了我,之后又在他们细心的照顾下,得到康复,我对海南和海南人民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这是第43军战士宋宪华后来回忆时所说。原来,在福山战斗中,宋宪华被敌人打中了左大腿,留下了鸭蛋大的一个窟窿,好在琼崖纵队的救护队及时赶到,将他救了下来。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在险恶斗争环境中,我交通员用于递送秘密文件的竹篮子。

“他们穿着黑色或蓝色的衣服,下身只穿ー条短裤。他们的衣服褪了颜色,有的残破得露出了肉。脚上,他们穿着胶皮胎带做成的鞋子,有的干脆赤足。他们的腰际结着ー个小包,有的则仅仅背着一小块席片。”这是40军随军记者周明写的《海南岛解放战役片断》中的一篇,题为《和琼崖纵队的会见》。他以朴实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真实地记录了渡海部队与琼崖纵队战士第一次会见的真实情景。

周明还写道:“陆续来到的同志,都以亲切的眼色注视着第一次见面的战友——男女游击队员们,虽然互相只能从眼光和笑容中,从伸一伸大拇指的简单动作中,表示互相的钦佩,但也率直地交流了革命的感情。”

1950年5月5日,在海口的祝捷会师大会上,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说:“这次主力部队登陆,如果没有琼纵内部的密切配合,就不可能这样容易,这样顺利,这样迅速。”

链接

骨肉之亲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一名琼崖纵队女战士对渡海指战员说:“你们是海南人民的救星。”

海南解放70周年纪念特刊 | 见证瞬间·影像: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琼崖纵队女战士为受伤的指战员包扎伤口。

文\于振瀛

一批伤员在向后方转运的途中,由于太阳太热和敌机的搅扰,便停在树林里休息,这时伤员和抬担架的四十多人已经一天半水米未入肚了,附近十五里路以内又没有庄子。正在困难的时候,从山头上跑来一位琼纵同志,他看,便又跑回去。一会儿便有五个女同志从十五里路以外满头是汗的担来了粥,还来个庶务长,他们说是三总一团的,并问我们有多少人好给准备饭;女同志便热情的一口一口的喂伤员粥,庶务长又来了,带来了五付挑子挑着饭菜。还有四个女同志带来了镇痛锭……等药品;原来这些饭菜都是他们自己做好的晚饭,听说我们来到,便从十五里外给我们担来,她们忙的手脚不着闲。照顾了伤员,还照顾了担架员,她们抢着给同志们盛饭,看到同志们要喝水,便将水桶提到跟前,伤员也服下了药包扎了伤口,有的伤员被太阳晒着了,她们便折来树叶给挡上,用帽子给伤员扇风。还不时的上前送开水,慰问,说话虽然不懂,但是她们的浓厚阶级情感,感动得伤员流下泪来!负责转运的王干事写信致谢说:“你们这样伟大的阶级友爱精神,叫我们怎样感谢才好呢?”她们看了都嗷嗷叫的比手划脚说了一阵,一个女同志便写:“我们知道你们从东北打到海南岛非常辛苦,我们说话虽然不懂,可是我们看到为了我们解放而流血的同志,心里即非常痛心,我们要尽我们一切力量,做些实际事情出点力,表示我们一点心意!”(节选自《亲热的会面》,原载于1950年5月21日《新海南报》)

(作者为原43军127师《前线报》记者)

原标题:琼纵襄助,天涯热土迎大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