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场日军歼灭多少英国人?

冬天我最帅1


首先认为歼灭这个词用的不正确,歼灭的是敌人。而从战争性质来看,英国属于反法西斯阵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是正义的一方,怎么能用歼灭这种字眼!

不计受伤和失踪人口,英国死于二战的总人口约40万人,其中38.3万人是士兵,剩下的则是死于德国轰炸。有36万士兵战死于欧洲和北非,其他部分则死于别的战场。为什么要用别的战场这个词语,请看下面的分析。

自18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以来,英国一直都是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国家,一张图看看二战爆发前的英国殖民地分布情况。

英国的崛起少不了对殖民地的剥削压榨,但是一场世界级别战争来临,英国也要背负更多的责任,整个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战线最广的就是英国。除了本土在欧洲战场上直面德国,北非战场还要和德国和意大利打,太平洋战场、亚洲战场、大洋洲战场又要和日本打。所以日军杀死的英国士兵不仅仅在太平洋战场,还有亚洲战场和大洋洲。

最开始时候,受制于正面战场德国的炮火,英国很难支援驻扎在几千里之外各个殖民地的守军,英国士兵和本地人组成的联军仍是不敌日本,一直处于边打边退的状态,但是海外殖民地面积大啊,打不过可以一直撤退,最终死亡的士兵有2万多人,和其它战场上死亡人数对比来看不是太高。


痴语呢喃1988


1941年,日本确定了“南下”政策,攻占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夺取石油,但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进行一场战争。所以,就有了同时攻击珍珠港和东亚各国的方案,并为避免道义上的谴责,决定向美国宣战的同时,开始进攻。

说白了,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但事与愿违,当“宣战书”送交美国时,珍珠港遇袭已过2个小时,进攻变成偷袭,成了彻彻底底的“婊子”。日军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与德国的“闪击战”一样,趁对方不备,力求速战速决。

2个小时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

日本大本营十分清楚,为了保证“南下”作战的成功,关键在于绝对保密。尤其是“偷袭珍珠港”,尽管“嗜赌如命”的山本五十六,将攻击目标选定在六千多公里以外的珍珠港,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但还有许多具体的措施:

一是,在选择路线上,绕远路走北太平洋。冬季的北太平洋,风紧浪急、险象环生,而且乌云密布、雷雨交加,很少有船只走这里,却掩盖了庞大舰队的行动;同时,从出发到进攻这段时间,舰队始终保持无线电静默;

二是,利用在美国的间谍,密切关注美军的一举一动,并提前派出17艘侦察潜艇到达指定海域,掌握其防守规律。可以说,在舰队出发前,日军已经做好了突然袭击的准备。当然,也做好了一旦被发现,实施强攻的准备。

为了增加突袭效果,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麻痹”手法。他们一边与美国就两国矛盾进行谈判,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有谈判破裂后才会动武,这中间有一个准备过程;一边继续保持两国间的航运贸易,彻底地麻痹了对手。

12月8日星期天,350架日本舰载机分两批,从6艘航空母舰起飞直扑珍珠港。轰炸效果非常好,击毁各类舰只40多艘,飞机近300架,可以说太平洋舰队基本丧失战斗力。然而,就在前方指挥官要求出动第三批飞机扩大战果时,却被南云忠一叫停了。

原因是,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因故不在港内,南云担心遇袭,决定见好就收,也留下了山本五十六的遗憾。不管怎么说,此役成为二战中最为成功的战术之一,人类战争史上的航母时代开始了,尤其是美军,痛定思痛,从此大力研发航母。

然而,偷袭珍珠港只是日本进攻东亚各国的准备战役。

日军的最终目的是获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只是为了“扫清障碍”,就在“偷袭”得手的同时,对香港和马来半岛的进攻开始了。马来半岛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日军占领荷属东印度的天然屏障。

日军的企图此时是“路人皆知”,丘吉尔决定派出英国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截击日军登陆部队。不料被发现,遭到上百架日本航空兵的轰炸,远东舰队全军覆没。消息传来,丘吉尔哀叹:“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更让他痛苦的是,日军第25军在山下奉文的率领下,创新和发展了德军“闪击”战术,采用“电钻”战术,摧枯拉朽般的攻城掠地。英联邦军队毫无斗志,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反抗就迅速后退,日军也是“不计后果”的追击。

于是,一场自行车追逐赛开始了。可笑的是,炎热的马来半岛让车胎很快爆裂,日军士兵干脆去掉车胎,几千辆只有钢圈的自行车发出的声音,远远过来就像坦克的辗轧声。这下可好,本就惊恐万分的14万英军,更是不战自垮,纷纷溃逃。

这支“自行车兵团”55天,推进了1100公里。率先抵达到新加坡城下的日军也就3万人,而且疲惫不堪。令人失望的是,退守该城的8万英军,在山下奉文的恫吓下,居然不战而降,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规模的投降”。

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沦陷,对于英国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对日本人来说,通向荷属东印度的大门,敞开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在这里,美国拥有在亚洲最大的海、空军基地,一旦失守,日军“南进”的大门将彻底打开。

让日军失望的是,本来计划45天结束的战役,打了5个月。

在日军整个南方作战中,盟军唯一的“闪光点”就是菲律宾战役。倒不是麦克阿瑟的指挥水平有多高超,而是日军自己“不重视”造成的。原来,战役一开始进展顺利,日军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马尼拉,美菲联军近8万人退守巴丹半岛。

日本人眼看已达成战役目的,将部分主力调往荷属东印度和缅甸战场,用第14军的剩余兵力进行清剿。在美菲联军顽强抗击下,双方展开激烈的丛林战、山地战,最终形成胶着状态,直到日军第4师增援才打破僵局。

麦克阿瑟丢下部队,乘鱼雷艇转移到澳大利亚。留守的部队又坚持了一个多月,弹尽粮绝后缴械投降,7.8万人成为俘虏,在酷暑难当的菲律宾丛林里,这些战俘步行120公里,在6天的行军中,有1.5万人被虐致死,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为了保住荷属东印度的油田,避免设备遭受破坏,日军首次使用了伞兵部队。这支鲜为人知的部队,是日军看到德国闪击西欧时,空降兵的巨大威力,在1941年秋,提出由德国帮助建立2个伞兵旅,但由于时间仓促,事故频发。

以至于德国教官曾评价道:“这是世界上战术技能最糟糕的空降部队”。尽管投入战役的2000名伞兵伤亡1/3,但在步兵的配合下,还是完整地夺取了油田。至此,从战争开始仅过半年,盛产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的东南亚各国,落入了日本之手。

速度之快,超出了日本原定的目标。裕仁在听到一个个捷报时,不禁心花怒放。说道:“胜利也太快了”。就连当初反对与美国开战的“亲美派”、“稳健派”也大受鼓舞,他们认为,“稀稀拉拉”的美国大兵,根本不会打仗。

让人费解的是,40多万盟军被日军歼灭了30多万,其余的狼狈逃窜。一时间,日本上下一片欢腾。但在山本五十六等人的设想中,以撤出菲律宾为条件,与美国达成“和平协议”。不过,他想多了,仅过5个月,日本就遭到报复性轰炸。

日本在战争初期取得的巨大成果,既有充分准备、出其不意的因素,也有盟军放松戒备、缺乏训练的原因。总之,日军“速战速决”的战术效果很好,开战仅半年就占领了东南亚,控制了1.5亿人口的地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军连吃败仗,仅有的两艘战列舰都被日本飞机炸沉了。日军在中南半岛进军时,英军根本抵挡不住,只能求助于民国政府出兵帮助,即使在战争后期在地面战也没什么闪光点。

关于日本军在太平洋战场

杀死美国军156283名

杀死英国军42344名。

杀死澳大利亚军17501名

杀死印度军26000名

杀死加拿大军554名

合计杀死242682名

再加上杀死的菲律宾军,南非军,荷兰军等,共杀死近30万美英等国军队。

中途岛战役前,南云还指挥日本航母机动部队打了个锡兰海战,英国也输了个精光。按理说英国在东南亚经营很多年了,驻军也不少,装备也不比小日本差吧!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军连吃败仗,仅有的两艘战列舰都被日本飞机炸沉了。日军在中南半岛进军时,英军根本抵挡不住,只能求助于民国政府出兵帮助,即使在战争后期在地面战也没什么闪光点。

中途岛战役前,南云还指挥日本航母机动部队打了个锡兰海战,英国也输了个精光。按理说英国在东南亚经营很多年了,驻军也不少,装备也不比小日本差吧!

正相反,因为华盛顿条约的关系,英国不能加强东南亚的防御。直到日本宣布退出华盛顿条约后才加强新加坡的防御。而且还有欧战的拖累。

44年到45年的缅甸战役打得还是不错的

英帕尔战役,皇家海军奇袭“高雄”号,击沉“羽黑”号,空袭巨港。。。

在远东,英军被日军追着砍,基本就像砍瓜切菜一样,表现和国军差不多

怎么能说很差呢?那是相当的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