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电子噪音”毁了“地铁文明”

12月1日起,新修订《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乘客不得将手机声音外放。但《守则》中并没有对违法行为做出处罚规定。对此,上海地铁有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对于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工作人员和执法队会进行劝阻。另外,上海地铁工作人员也逐步在列车车厢内张贴标识,以提醒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11月30日《澎湃新闻》)

眼下,地铁已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一个主要交通工具,但一些不文明的地铁陋习也随之出现,诸如大声接听手机、大声播放音乐、大声播放视频等“电子噪音”,这些地铁车厢里的“电子噪音”不仅令人烦躁不安,而且也严重侵犯了广大乘客的“安静权”,已引起越来越多乘客的不满和愤慨,广大乘客纷纷要求“还我安静权”。

众所周知,地铁车厢是一个公共场所。既然是一个公共场所,就需要每一位乘客养成文明乘坐地铁的良好习惯,不妨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自觉远离不文明行为,而保持地铁车厢“安静”,便也是一种“地铁文明”。

12月1日起,上海新修订的《守则》将明确乘客不得将手机声音外放,这其实就是针对地铁车厢“电子噪音”扰民的一次“大整顿”,是对广大乘客“还我安静权”的一种“回应”和“保护”。

笔者以为,“保持安静”应是乘坐地铁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地铁文明的涵盖面是很广泛的,既包括禁食、霸座,又包括大声喧哗、大声接听手机、大声播放电子设备等。尤其是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更是成了一种严重的“噪音污染”,成了一种人人反感的“地铁陋习”。因此,笔者以为,规定乘坐地铁时使用电子设备不得“外放声音”之举,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但笔者以为,要真正让地铁车厢里“电子噪音”变为“电子静音”,还需“两手抓”。一方面,需提升广大乘客的“文明自律意识”。不妨通过正能量的传播和宣传,让文明自律意识根植于每一位乘客的心中,自觉做到“电子设备不外放声音”,从而让“文明乘坐地铁”成为每一位乘客的一种自觉行为。另一方面,需提醒和处罚并用。对肆意在地铁车厢里大声接听手机、大声播放音乐和视频等不文明行为,地铁车厢管理人员需给予“温馨提醒”,而对于那些“屡劝不改”的乘客不妨采取“罚单”或列入“黑名单”的处罚机制,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公共场所文明公约。

笔者相信,只要“文明”和“处罚”两手抓,就一定能有效遏制地铁车厢里的“电子噪音污染”,还广大乘客一个安静、文明、舒适的地铁乘车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