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曾經不敢想象的工程變成了現實。就比如在大海中修築橋樑,一度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空想,但如今空想成了現實,一座座跨海大橋已經屹立在大海之上。不過在海上建設橋樑工程,由於處在海洋環境,自然條件複雜惡劣,對技術水平的要求仍然很高,即使是現在的時代,也被認為是頂級橋樑技術的象徵,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建造的。

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有沒有技術已經不要緊,只要有實力即可。只要國家實力強,出得起錢,完全可以藉助他國的技術實現自己擁有跨海大橋的夢想。所以很多有實力的國家,紛紛萌生了建設跨海大橋的構想。就比如沙特阿拉伯王國,也有這樣一個構想。

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由於當時世界對石油的消耗並不太大,沙特的國力也遠沒有達到現在的高度,所以那時建築跨海大橋,沙特根本連想都不敢想。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世界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沙特的國力也開始水漲船高,因此才萌生了建設跨海大橋的構想。

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這個構想可謂非常大膽,沙特人稱其為亞非跨海大橋計劃,簡單來說就是一座橫跨亞洲和非洲的跨海大橋。光聽名字就會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如果仔細看構想本身,其實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這個構想雖然叫做亞非跨海大橋,但其實是連接沙特和埃及兩個國家的跨海大橋,因為埃及屬於非洲,沙特屬於亞洲,所以得名亞非跨海大橋。

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沙特和埃及兩個國家隔紅海相望,紅海是一片位於非洲東北部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的狹長海域,西北部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從地圖上看,紅海雖然狹長,但最寬處也有三百公里,以這個寬度修建跨海大橋是難以想象的,不過紅海有兩個位置比較狹窄,一個是南部的曼德海峽,最窄處寬約30公里,兩側分別是也門和吉布提。這個位置有修建跨海大橋的條件,但兩側國家的實力較弱,根本無力支撐跨海大橋的建設,而且曼德海峽為國際重要的航運要道,局勢複雜,所以建橋不太可能。而另一個比較狹窄的位置就是紅海北部進入亞喀巴灣的灣口處。

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亞喀巴灣位於紅海北部,西奈半島東部, 西奈半島呈三角形,將紅海北部劈出了兩個海灣,西邊是蘇伊士灣,東邊是亞喀巴灣。蘇伊士灣為埃及所獨有,北部為蘇伊士運河,也屬於埃及,有公路跨運河與西奈半島相連,所以南部沒有修建跨海大橋的必要。而亞喀巴灣,分屬四個國家,灣口處寬約20公里,有蒂朗島、塞納費爾島兩座島嶼,並有珊瑚礁,航行不便,東西兩岸大部分土地分屬沙特和埃及,不過在最北端還一小段海岸分屬約旦與以色列。由此可見,埃及和沙特雖然接近,直線長度只有約20公里,但兩國並沒有接壤,北部被約旦和以色列分隔。

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約旦和沙特埃及關係不錯,如果只隔著約旦一國,埃及和沙特也可以通過陸路交往。但在約旦和埃及之間,還隔著以色列。從地圖上看,以色列的版圖,就像是一個楔子,死死釘在了埃及和約旦之間,把阿拉伯世界分成了不想連接的兩部分。而且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非常不睦,從二戰後以色列立國開始,雙方爆發了多次中東戰爭,因此不僅是沙特和埃及的交往長期受制於以色列,西亞和北非兩個阿拉伯世界的交往也長期受制於以色列。雖然它們直線距離只有20公里,但卻難以通過陸路交往,這一直讓沙特和埃及非常困擾。

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所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隨著沙特國力的上漲,便提出了在亞喀巴灣灣口處,建設一座連接亞非的跨海大橋構想。如果構想成真,沙特和埃及,西亞和北非便可以通過橋樑直接進行交往,不僅無需被以色列制約,而且相比兩國長期使用的空運和水運交往,也更為省錢省時。

亞非跨海大橋構想,連接沙特和埃及,讓兩國交往不再受制於以色列

更關鍵的是,亞喀巴灣口處有兩座島嶼,為避免影響水上航道或空中航線,跨海大橋中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採用海底隧道工程,建成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跨海大橋。這樣一來,跨海橋樑不僅可以方便沙特和埃及,也不會影響亞喀巴灣的水上航道,可謂非常具有可行性。不過這個構想存在了三十多年,也一直沒有實現,這就像泰國的克拉運河構想一樣,想法雖好,卻一直沒有開工。其中的原因並非沙特差錢,更不是缺技術,而是因為三十多年來,埃及和沙特的發展越來越懸殊,如果建成跨海大橋,將亞非連接,沙特擔心非洲人會通過橋樑大量湧入沙特,將對沙特人的正常生活造成衝擊,因此到現在,亞非跨海大橋還只是一個構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