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背後的“真生活”與“偽概念”

《2019年中國智慧社區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統計顯示,中國有16.44萬個社區,近8億城鎮人口,支撐起智慧社區的萬億級市場。

有人認為安幾個智能家居就是智慧社區,也有人對智能社區的想象是自動泊車、溫度調節、人臉識別……有人將智慧社區視作是科技互聯網時代最高級的居住形態,也有人說“智慧是需要讓渡隱私才能實現的,所謂的智慧社區其實不怎麼樣”。

你瞭解真正的智慧社區嗎?

什麼是你心目中理想的智能生活?

住在智慧社區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帶著這些問題,36氪隨機採訪了幾位路人,來聽一聽他們眼中那些智慧社區背後的“真生活”與“假概念”。


真智慧 vs 偽概念

“聽說過,但沒住過”

“很多人吐槽很雞肋,就是偽智慧”

“智慧社區我不知道,智能家居我有很多”

我們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智慧社區的某些概念,新風除霾、智慧安防、人臉識別、智能溫控……

住在“智慧社區”的王女士,最開始就是被這些概念所吸引的。

然而住進去之後,王女士卻發現所謂的智慧安防就是有個監控,所謂的智能服務就是在小程序上繳納物業水電費。

“下了一堆APP,關注了好幾個公眾號,每個設備都要用不同的APP,只是都可以用手機控制而已”,甚至後來這些東西也慢慢就荒廢了。

而糖糖距離智慧社區最近的距離,就是前段時間小區門口裝上了人臉識別。“確實挺方便,也挺安全的,但進單元門還是得刷卡輸密碼,那我還是得帶卡!”

從專業角度來看,智慧社區指的是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組織等多種數據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企業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類應用。

“智慧社區”的關鍵是技術、場景、服務和數據整合。

而從現實的視角出發,人們想要的就只是更迅速、更智能和更便捷的生活體驗。

有人想要自動泊車,有人想要智能溫控,阿森的想法則更具象,“我理想中的智慧生活應該是鋼鐵俠的家,或者黑鏡裡男主角的家”。


真AI vs 偽互聯

提到智慧社區,萬物互聯是一個繞不開的概念。

被各種智能家居、智慧設備圍繞的我們,總是在幻想能一鍵控制所有設備,然而真正的“萬物互聯”是有條件的。

阿森曾經看中了某品牌的智能控制終端,但買回家才發現要把檯燈、電視、空調等都換成同品牌旗下的產品才能成功“互聯”。如果看上了另一品牌的設計,就不在互聯的體系當中。

“最大的bug就是信號不好,互聯狀態經常會斷,而且花在調教智能設備上的時間,比自己操作的時間還長”,有時候,就連實現人與物對話的語音控制系統也會出現問題。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的識別和學習能力還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則是品牌與品牌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大多數情況只能做到“品牌內互聯”。人與物、物與物之間“語言不通”,導致智慧社區最核心的“數據整合”只能是紙上談兵。

假如智慧社區有了自己的AI大腦,統一各項產品的“語言”之後,大數據算法下的智慧社區又會是什麼樣?

智慧社區背後的“真生活”與“偽概念”

AI大腦下的智慧社區

“現在的AI算法、大數據那麼發達,為什麼就不能有個智能管家能知道我的一切喜好呢?”在糖糖眼中,理想的智慧社區應該比人“更懂生活”,想吃的東西送到門口,想要的服務也都能提供。

而明明則覺得智慧社區的場景要更多元,可以從家連接到社區,甚至將智能延伸到社區外。

一個理想的智慧社區生活場景是:工作日的清晨,洗漱完就能吃上廚房裡提前熱好的早餐,收拾妥當後下樓坐上停好的無人駕駛車,一路駛向最近的公交站或地鐵口,跟公共交通無縫銜接。

真正的智慧社區或許不應該只是萬物互聯,而應該同時做到人物對話、物物對話,靠著精妙的AI大腦和算法分析讓生活更精細、更便捷一點。


真科技迭代 vs 偽產品升級

拋開各種華而不實的智能概念和偽真相,那些真正住在智慧社區裡的生活到底怎麼樣?

“剛住進來還可以,但兩年多過去了,總覺得有點跟不上需求”。

李先生剛買房時,新風系統、智能溫控這些概念很是新奇,然而住進來沒多久,這些概念就成了智慧社區的標配,現在大家討論最多的成了人臉識別和無人車。

眼看著其他新小區有了更智能、更便捷的功能,業主們提議眾籌安裝,卻被物業告知“沒有技術接口”。

“最大的問題是日常維護太麻煩了”。

就在今年夏天,李先生家中央空調的其中一個風機失靈了,不得已叫了物業上門維修。第一次檢修的師傅沒修好,改天又換了另一個師傅來,連續來了四五波人檢測,才明白是哪裡出了問題。

“結果那個配件一年前在國內停產了,還得從國外調貨”,前前後後折騰了一個月,結果風機修好了,空調也用不上了,李先生說“體驗感真的特別差”。

一邊是迅速迭代的科技,一邊是快速過時的產品,跟不上腳步的“智慧社區”難免讓人有預期落差。

而在技術壁壘之外,很多開發商也只是拿著“智慧社區”的噱頭,只做一時的買賣。沒有長期、高效的運維和升級,再“智慧”的社區也得過“保質期”。所以有人說,“當你住進智慧社區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慢慢落伍了”。

“我們的手機、電腦都是系統自動更新,那為什麼社區不能也這樣呢?”,王女士說,“應該讓智能來適應我,而不是我去適應它”。

人臉識別、萬物互聯、AI控制、大數據分析……真正的智慧社區不該是簡單的技術羅列,也不應是冗餘的技能拼接。人們不但寄希望於智慧社區滿足一切智能、便捷的居住需求,而且還期待著它能自己學著越來越懂自己的需求,會自己升級進化。

事實上,OTA(Over the Air空中無線升級)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手機、汽車行業。這種技術通過移動通信的空中接口,實現對移動終端設備進行遠程升級。智能手機廠商使用 OTA 升級來進行新版系統、新功能的發佈,以及進行錯誤和安全性的修復。特斯拉則通過 OTA 升級來改進車輛性能,增強從自動駕駛到空調設定的各個方面。

如果能把OTA應用於社區,打破智能設備之間的信息壁壘,真正實現物物對話、萬物互聯之後,智慧社區能有怎樣的想象空間?

12月1日,“智慧人居領航者”實地集團將在北京發佈首個OTA智能社區。繼2018年提出構建智慧人居生態系統、2019年在重慶落地國內首個全場景智慧社區之後,實地集團此次突破性地把OTA理念應用於智能社區,會給用戶帶來什麼樣的新體驗?

真正的智慧社區可以有多聰明? 等你來看。

智慧社區背後的“真生活”與“偽概念”

實地集團OTA智能社區發佈會預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