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紀委書記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他是第一人

紀委書記,在人們眼中就是正義的化身。

他們通常的工作就是領導查辦案件,帶領團隊成員對公權部門和公務人員進行有效監督。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紀委書記在一個單位中的分量也越來越顯得重要,其排名在不少單位都逐漸有靠前的趨勢。

正因為如此,紀委書記擁有不容忽視的權利和能量。

這一職位一般由政法、紀檢或政工幹部出身的人擔任,並且形成了一個剛正、嚴明的臉譜形象。

而由純粹業務、技術幹部出任紀委書記的情況少之又少,尤其是由科學家或學者專家擔任這一崗位的情況更是有如曇花一現般罕見。

在2019年新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博導葉向東教授就是學校前副書記和紀委書記。

紀委書記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目前已知第一人。更準確的說法是,他是擔任過紀委書記者中首位中科院院士。

向東是大海,有著寬廣的境界。

海歸回國

作為知識分子中的紀委書記,他自然有著不同於一般紀委書記的成長軌跡,其人生躍升過程中烙上鮮明的“學人”特色。

葉向東院士是安徽人,出生在1963年。

16歲那年,他考上大學,來到合肥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學習。

此後六年間,在這所幽靜的學府裡,他讀完了本科和研究生課程,順利拿到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從中科大畢業後,23歲的他再次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人生抉擇:出國深造。

他的目的地不是歐美,而是前蘇聯。

在莫斯科大學數學和力學系,他如飢似渴地閱讀、自學各種專業書籍,5年時間過得比較充實。

28歲的時候,他在蘇聯完成了學業,通過了論文答辯,獲得了Ph.D(副博士學位)。

隨後,他沒有直接回國,而是奔赴文藝復興的故鄉——意大利,進入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專門做博士後研究。

在那幹了兩年後,葉向東決心將平生所學報效祖國。

當年,年僅30歲的他毅然回國貢獻,回到母校中科大教書。

兩年後,32歲的他開始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進行著動力系統、遍歷理論和拓撲學方面研究。

原紀委書記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他是第一人

風生水起

學佳則善理,研優則從管。

在這個985大學,他一邊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為興趣而工作,一邊擔綱了院系管理的重任。

如此一來,能力出眾的他迅速得到成長,幾乎是一帆風順:

34歲時任中科大理學院副院長,成為最年輕的副院長之一;

35歲時一身挑三擔(理學院副院長兼數學所所長、數學系副主任);

38歲時任理學院副院長兼數學系主任;

40歲時任學校委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執行院長);

44歲時任學校副書記、副校長;

46歲時任學校紀委書記;

51歲時任學校副書記、紀委書記(直至2019年4月)。

令人羨慕的可不只是這些平步青雲的經歷,更有不勝枚舉、閃耀星辰的榮譽:

33歲時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35歲時獲得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37歲時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50歲時獲得第十四屆陳省身數學獎;

56歲時因“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複雜性研究”,與合作者共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除了這些,他在培養人才方面的成績不俗,在國際高水平數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迄今為止,他已經培養了僅20名博士,其中2名分別獲得國家傑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名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名獲得中科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名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在葉向東的影響下,他的弟子們接過接力棒來傳承科學精神,為數學播種,讓數學光大。

紀委書記

在其擔任近十年的985大學紀委書記期間,葉書記完美地履行了其“裁判”、“盯崗人”的職責。他主持這所中國名校的校紀委全面工作,協助校黨委書記落實相關黨治責任,並協助校長負責監察工作,成為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與其他非學校紀委書記相同的是,擔子不輕的他要分管紀委辦和監察室兩個工作機構,並需抓好廉/政和反/腐這兩大要務,經常需要做好、推進落實學校各項重大事務的監察工作。

當然與非科研或教育單位紀委書記不同的是,他既要堅守著紀委書記的工作使命與職責,也能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指導其研究生或率領其科研團隊人員完成相關科研課題研究,在動力系統的機構及其複雜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他身上,完美融合了紀檢人與科學家的風範。實際上,他更多時候仍然是中科大的一名老師,平常總是擠出時間來務實地教書育人搞科研。

作為“原紀委書記當選院士第一人”,他行正風清,躬身垂範,實現了“榮譽齊聲”與“治學有成”的雙收穫!

原紀委書記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他是第一人

參考資料:

1、葉向東:求索數學之美-作者:劉愛華 來源:中國科大新聞中心 發佈時間:2019/1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