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從13歲開始就被立為太子作為國家未來儲君重點培養。在朱元璋眼裡,朱標性格和善,能選賢任能,接納忠言,是一個難得的守業之君。經過多年的精心培養,朱標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朱元璋心裡也很欣慰朱標具備了繼任大統的能力。但是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因病久治不愈,最後英年早逝。這讓朱元璋的培養付之東流,他的所有計劃全被打亂。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標死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到了垂暮之年,急需選擇新的國家繼承人,朱元璋在傷心之餘,還是要以國家為重。於是他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和自己的考量,最終選擇了孫子朱允炆為繼承人。按正常的邏輯,長子死了應該由次子或者是有能力的兒子繼位,朱元璋為何要逆向思維選擇了孫子繼位了?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選擇孫子繼位是有他自己的考慮的,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他完全繼承了父親和善的性格,朱元璋從起義到統一天下殺了很多人,他深知自己殺戮太重,建國後政策上也表現得比較強硬。他知道創立國家這些手段是必須的,但是創立之後就需要用懷柔的策略來治理國家,使天下歸心 。所以就要有一位仁德之君來統治,而朱標就是他所希望的人選,所以他死後自然就看中了孫子朱允炆的這方面。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棣在所有兒子中能力是比較強的一個,朱元璋也比較欣賞他的英勇,朱棣繼承了朱元璋的性格特點,和他一樣比較強硬,嗜殺,作戰勇猛,在這方面是無人可及的,在朱元璋眼裡,朱棣適合開創基業,開疆拓土,而現在國家已立,需要像朱標這樣的人來以文治國。這也是朱元璋不選朱棣的原因。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其實朱元璋也曾經考慮過讓朱棣繼承大統,但是朝中大部分大臣都持反對意見,大部分都支持立朱允炆為儲君,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在他前面還有秦王和晉王,按照古代的長幼有序,怎麼也不會輪到朱棣。而且秦王和晉王雖沒有朱棣那樣厲害,但他們都有野心並且手中都握有重兵,朱元璋考慮到,如果讓朱棣繼位會使其他諸王不服,有造反的危險,而且也會惹來天下人的非議。為避免這樣的事件發生,立孫子為儲君是最好的選擇。既能堵住天下人之口,也能避免兄弟相殘。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元璋出於這些考慮選擇孫子朱允炆為儲君就非常有必要了。朱標有安邦治國之才,朱棣有保國擴土之能,一文一武,一內一外是絕美的配合,如果朱標不死,大明王朝或許就是另外一番盛世景象。可惜天妒英才,朱允文太年輕,做事不成熟,如果像朱標一樣,經過多年精心培養,也會成為一代守業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