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与保养好你的指甲,从容地弹一曲古琴曲

学琴和爱好古琴的人越来越多,学琴的途径也越来越多。

但是关于如何修剪及保养指甲,很多琴友对于此却不是特别清晰。

指甲的误区

很多古琴萌新会陷入误区,有人觉得弹琴一定要有坚实的指甲,而有人觉得弹琴不可能指头上没有老茧。

正确的指法运用,并不会造成指甲破损及上面手指出茧的情况。弹琴时需做到:

1、人琴合一,身心合一,气和力汇于指尖,意随“气、力”而动,如有接触过太极或武术的琴友,更有此体会。

2、指尖弹弦的方向、力度、角度。

左右手如何下指触弦

龚一老师的《古琴演奏法》右指“五要点”指的是“着弦点”、“触弦点”、“45度角运力”、 “附着击弦”和“关节联动”。各要点书中都有说明,在此不作赘述,其中“触弦点”、“45度角(向琴面)运力”最为关键。

“触弦点”是指右指指头离指甲尖2毫米皮肤的部位接触弦,这是由于手指力度及各关节灵活运行的需要,也是为能发出圆润的音色的需要。

常见有触弦点置于离甲尖4-5毫米处的,除了运指时欠灵活外,还因触弦点的起点与指甲尖端产生了不应有的距离,因最终是由指甲尖端拨弦发出声音的,这段距离就会使弦音产生木讷迟缓的感觉或出现“托、托”杂声,还会出现指甲尖碰击弦的高频声音(当然这必须在共鸣箱结构的设计是符合振动原理,若结构设计不合理,即使弹奏方法再正确也发不出圆润饱满的声音。)

右指是“音源”的发源,因此至关重要。

左右手指法原理

敷在岳山和龙龈上的弦,它是向下压力,使振动体与传导产生密切的关系,经过振动再经过最充分、流畅(与岳山的木质有关)的传导,共鸣箱才能发出厚实饱满的音色。

据此原理,右指弹奏时应向下动力,而因弦与琴体的结构原理,向面板方向45度的角度动力较为适宜。

若指法向斜上方动力,就必然使振动体的弦离隙传导体的岳山,声音也就没必然虚、毛、散。

左手按弦的功能是改变弦长、改变音高,其中大指及无名指的应用最为频繁。大指应以“正位”(指大指于指甲底线向指尖方向约3-4毫米处的侧面处,甲北与弦成垂直90角)按弦,名指则用近小指一侧的指端按弦。大指名指按弦时其余手指仍应呈自然弯曲关,切忌僵直。大指与名指音的虎口呈圆形,两指间距2.5厘米,虎口的平面与琴面呈45度的斜面。“走音”时手形须保持自然弯曲,手腕略放低,不得与小臂、掌背平行。力的传动运行顺序是肩——臂——腕——掌——指之间的五部位联动,不可某一部位单独运行。“走音”(包括“进、退、复二上、二下等)到达另一音位的过程,可作委婉的或干练快捷的多种训练,但必须讲究音准精确。

因此初学者须深谙弹奏方法、手指的运力方向、处理乐曲的基本原理与法则,通过练习掌握其中的规则,其实就是探究用何种弹奏方法才能使琴弦得以充分的完全的振动。

如何修剪指甲?

修剪与保养好你的指甲,从容地弹一曲古琴曲

为保持弹琴时的力度,不宜留太长,约2mm,修剪如右图

修剪与保养好你的指甲,从容地弹一曲古琴曲

大指甲沿口的突峰须修剪在靠左一侧,在“托”时手腕就可免得抬得太高。

弹奏者的指甲宜“两圆”(即竖向前后圆、横向左右圆)且厚实为佳。

指甲长度也须因人而异,指尖肉头较厚者指甲适当留长,反之留短,一般留2-3毫米为宜。

左指甲无须留长,尤其左大指即使留得1毫米,也会碰擦前方不演奏的弦而发出杂声。无名指若长,则会影响按弦的角度与力度。

半甲半肉当然得音最好。如果特殊情况不能留指甲,只要指力强健,也能出好音,比如管平湖先生。

如何保养指甲?


修剪与保养好你的指甲,从容地弹一曲古琴曲


《与古斋琴谱》坚护指甲法:以生姜白芨等分,切片,水熬浓,蘸指甲上,久渐坚硬有力。

制作方法:中药店购买白芨(约10元),放入碗中以水浸没,待水变为粘稠状,切等量生姜片,加一升水熬煮两次,剩下的浓汁就是坚甲灵药。

使用方法:每日早晚将各手指浸入其中1分钟,拔出后待自然干即吸收完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