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困大渡河,為何不學紅軍飛奪瀘定橋?

(一)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困大渡河,為何不學紅軍飛奪瀘定橋?

1863年5月14日清晨,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第一抹晨光中兵臨紫打地,從這個日子開始,石達開正式拉開了死亡戲劇的大幕。

72年之後,另一支軍隊——紅軍避開了這個日子,他們則是在十天後,即5月24日傍晚,來到了安順場。與石達開不同,他們避免了覆滅的命運,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安順場就是紫打地。

紫打地因為光緒年間的一場洪水而改名為安順場。

紅軍時叫做安順場,石達開時叫做紫打地,都指同一地點。

石達開部人數清軍說有三四萬,因為清軍一向喜歡謊報敵人軍隊人數,太平軍也喜歡吹噓自己,所以數字需要大打折扣。

紅軍呢?《紅軍長征綜述大事記表冊》記載:35年1月遵義會議期間為3萬7千人,同年六月,即過了大渡河之後為2萬人。

比較一下兩支軍隊的戰鬥行動,我們便會發現,紅軍渡過大渡河分兩步。

那麼,紅軍的兩步是什麼呢?

1、在安順場搶渡大渡河,並控制對岸。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困大渡河,為何不學紅軍飛奪瀘定橋?

問題來了,既然紅軍已經控制了安順場流域的大渡河兩岸,為何不從此地過河呢?

原因是安順場水流湍急,不能架橋,只能船渡。

然而,紅軍只找到了四條船,只有一條是好的,即使有足夠多的船隻,渡口也不夠寬敞,同時擺不下太多的船。

所以,種種條件決定了紅軍在短時間內不能把大軍全部渡過河去。

此時,追尾的國民黨薛嶽部正在向大渡河一帶趕來,所以紅軍必須迅速實施第二步軍事行動。

2、直趨瀘定橋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困大渡河,為何不學紅軍飛奪瀘定橋?

紅軍留下部分部隊繼續在安順場渡河,過河之後,沿大渡河向瀘定進發。

主力則在安順場南岸沿大渡河直趨瀘定,兩軍夾河而進,直奔距離安順場320裡外的瀘定橋。接下來便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飛奪瀘定橋”了。

(二)

與之相對的,石達開是怎麼做的呢?

石達開來到紫打地之後,由於找不到渡船,又天降洪水,他不得不在此地停軍三天。

石達開凌晨到達紫打地,客觀條件決定他無法在12個小時之內過河。

當天夜裡,洪水肆虐,他自然過不了河了。這才是石達開在紫打地停留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民間傳說的石達開是因為王娘生子,犒賞全軍將士三天,耽誤渡河時間的。

三天後,清軍來到了對岸,石達開幾次搶渡,因為洪水水位不降,對岸的清軍又開炮射擊,所以搶渡都失敗了。因此,石達開無法完成紅軍的第一步。

因為紅軍是兩岸夾河去的瀘定,也就是說,石達開在紫打地即使過不了河,同樣也是可以去瀘定的。

那麼,為什麼石達開沒有這麼做?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困大渡河,為何不學紅軍飛奪瀘定橋?

原來,如果想從紫打地去瀘定,先要過一條河——松林河。

松林河對岸,就是土司王應元的屬地松林地。

石達開本來可以像紅軍一樣,通過鬆林地來到瀘定。

因為比起大渡河來,松林河是一條小河,河上還有個鐵索橋。

但是,石達開為何沒有做到呢?

答案是翼王慢了半拍。

石達開剛剛到達紫打地的時候,大渡河並未漲水,鐵索橋也並未拆除。

當時,石達開命一支小分隊前去探路,卻被橋對岸的土司部隊用劈山炮射擊。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困大渡河,為何不學紅軍飛奪瀘定橋?


於是,石達開下令收兵,沒有繼續嘗試佔領對岸。

如果翼王石達開在這個時候發動猛攻,是能夠佔領松林地的。

然而,石達開卻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當天夜裡,大渡河發了百年不遇的洪水。

土司王應元也拆除了松林河上的鐵索橋。

於是,石達開便被困死在了紫打地,既過不了大渡河,也過不了松林河,因此,他自然也就無法去瀘定,更別說飛奪瀘定橋了。

這可能是一種天命所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