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作者:尹國興(著名民俗學家、歷史地理學研究員)

聲明:本文已授權轉載,創作不易,請勿抄襲!

在廣西桂林,人們一向津津樂道其山水。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素有“甲天下”的稱譽。一般認為,桂林山水的奇特造型是天然形成的,是自然力億萬年作用的結果。然而,如果以歷史地理學的眼光來看,這一說法並不正確,甚至可以說是完全錯誤的:桂林山水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來自於史前人類的卓越創造,是史前時期一處大型的造園遺址。不僅如此,這些奇譎詭異的山巒的設計和開鑿是有依據的,都是源自於一部上古奇書——《山海經》。桂林山水,即是一部立體的山海圖,體現了史前時期(夏代)人們對傳世典籍《山海經》的詮釋和解讀。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山海經

一、桂林山水與《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說為益所作。益,也作伯益,為皋陶長子,作《山海經》。帝舜年老,欲傳位於皋陶,但皋陶早亡,遂傳禹。帝禹年長,欲傳位於益,禹子啟代立,是為夏朝。《山海經》原來是有插圖的,叫山海圖,六朝以後圖已失傳,只留下了文字。《山海經》記載了許多瑞獸圖騰和神話故事,早在先秦已普遍流傳。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而是一部上古時期的傳世奇書,只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

“桂林”之名,最早見於《山海經》,稱“桂林八樹”。與史籍記載相對應,桂林是一處與《山海經》有關的地理名勝,壯美的桂林山水也就是一座形制巨大的《山海經》雕像園。古史經典“伏羲畫卦”“女媧補天”“夸父逐日”“二郎擔山”“黃帝戰蚩尤”“刑天舞干鏚”“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巴蛇吞象”“猩猩知人語”等都在桂林山水中有系統的演繹,形成了一個壯觀卓絕又構架複雜的人形山系統。

桂林的山川,夏人根據傳世《山海經》的記載進行了系統的修飾和整理,直接反映了夏人對《山海經》的理解。由此可見,在夏代的時候《山海經》就已經成書很久了。這個沿著灕江走行的夏代人文地理單元,長度達數百公里,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人能力和智慧。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記錄了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話,同時也描寫了龜蛇、龍虎、猩猩、犀牛、神鳥等瑞獸圖騰。古代中國一直把《山海經》作正史看待,是中國曆代史家必備的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桂林山水中,有很多人形山和人頭山,是史前人物的聚會,也有大量的瑞獸形象。灕江百里畫廊,峰叢之中不時出現的人像,有頭像和全身像。其中還有孕婦的形象,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存,是原始的生殖崇拜的表現。桂林山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一處園林山水工程的遺址,其設計和修鑿與《山海經》有直接的關係,歷史地理學上屬於後《山海經》時代,是《山海經》成書以後的作品。桂林山水是上古歷史和神話的雕像園,極具歷史文化內涵。

陽朔是桂林山水的核心區,史有“陽朔堪稱甲桂林”之謂,現主要以陽朔縣黃布灘一帶的山巒為例,試述桂林山水與《山海經》的關係。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1、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史前地理名勝,出自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逐日,原址在遼寧牛河梁北部,屬建平縣。其地表形態基本保存完好,是一個人持戈(或手杖)奮力奔跑的狀態(圖2)。在黃布灘,夸父是一個拄臂而眠的男子,另一隻手拿著手杖(圖3)。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牛河梁北部夸父逐日地象及其線圖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黃布灘夸父逐日之山

2、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為史前地理名勝,原址在遼寧牛河梁大遺址的南方。精衛鳥的嘴前有一座山,是一顆石子的樣子(圖4)。此即精衛填海的神話。《北山經》:“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述異記》捲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誓鳥,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陶淵明《讀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黃布灘有一處山巒,是一隻鳥叼著石子的樣子。這幅圖景,古人稱之為精衛填海,是說精衛鳥叼著石子要去填平大海。此處是《山海經》中精衛填海一事的重新演繹。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牛河梁南部的精衛填海地象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黃布灘精衛填海之山

3、女媧補天

女媧補天,上古神話。上古時期,共工與帝顓頊爭神,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傾,於是天降大雨,洪水滔天。共工把天捅出了一個大窟窿,女媧因此煉石補天。女媧為上古女神,為伏羲之妻。伏羲為太陽神,人首蛇身,稱太皞氏;女媧為月神,人首蛇身,主月事。黃布灘有女媧補天之山,是一個人首蛇身的女神捧著一塊石頭的樣子(圖6)。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6.黃布灘女媧補天之山

4、一手拘纓

一手拘纓,是一隻手去抓纓穂的模樣。《海外北經》:“拘纓之國在其(禹所積石山)東,一手把纓。一曰利纓之國。”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17號墓為一石匣墓。室內僅見一人的顱骨與一隻手的掌骨。墓主的一隻手應是放在髮辮之上的,雖然髮辮早已腐朽不存。此寓意為“一手拘纓”,也稱“一手把纓”(圖7)。

黃布灘有一手拘纓的雕像,是一個女神的半身像,一隻手撫著髮辮,在夸父逐日的旁邊(圖8)。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7.牛河梁第二地點“一手拘纓”之墓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8.黃布灘一手拘纓之山

5、刑天舞干鏚

刑天,遠古時期的英雄,神話人物,也作形天。《海外西經》:“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威以舞。”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黃布灘有刑天之山,是一個站立的無頭男子,砍斷的頭顱放置在身後一旁(圖9)。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9.黃布灘刑天之山

6、織女之山

織女,主管蠶桑紡織,歷史人物原型為上古時期的嫘祖,為軒轅黃帝之妻。歷史上,嫘祖發明了養蠶和蠶絲之法,民間奉為蠶神,後世也稱“先蠶”或“先蠶祖師”,即織女星,也稱須女。織女星中有一位教民種麻的女神,稱麻星,她發明了種麻之法,人類從此擁有了衣裝,並且開始了結繩記事。她因而被列為“上三皇”,也稱“天皇氏”。

桂林山水中有許多女子的形象,其中應該有織女星和麻星,主管桑麻、紡織和衣服之事(圖10)。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0.女神及其祭壇(碧蓮峰)

7、嫦娥之山

嫦娥,原作姮娥,一說即《大荒西經》所記“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讀羲為娥,逐漸演變為嫦娥奔月。《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桂林山水中,有年輕美貌的女神,戴著圓帽,穿著高領的衣服,旁邊有祭壇作為附屬建築,或是月中的女神嫦娥(圖11),祭壇或為月壇。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1.女神嫦娥(高田)

8、人面鳥喙之山

人面鳥喙,出於《大荒南經》:“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遠古時期,有山川望祭之俗,在“五帝”祭祀區,有人面鳥喙之山,虛空之中有一男子,應為驩頭,即歡兜(圖12)。

桂林山水中,有人面鳥喙之神,代表南方朱雀,其中,第一星東井為女神(圖13)。朱雀共有七宿,各施所職,也是人面鳥喙的形象(圖14)。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2.“五帝”祭祀區內的人面鳥喙之山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3.人面鳥喙之山(東井)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4.人面鳥喙之山

9、狗首人身之山

狗首人身,也作獸首人身。《海內北經》:“環狗,其為人,獸首人身。”《大荒西經》:“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海內北經》:“蜪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牛河梁西部有山如狗,為天犬(圖15)。桂林山水中有很多座狗形的大山(圖16),反映了中國歷史上一以貫之的狗神崇拜。歷史上,犬戎、壯族、畲族都曾是崇拜狗神的民族。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5.牛河梁北部牡犬地象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6.狗首人身之山

10、人面鳥身之山

《山海經》多次提及人面鳥身之神。《大荒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海外北經》:“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海外東經》:“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虢。黃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虢處東海,是惟海神。” 《大荒西經》:“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桂林山水中,有人面鳥身之山,為女神的陪祀(圖17)。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7.人面鳥身之山

11、人面虎身之山

人面虎身,即白虎,四象之一,代表西方,又名騶吾、騶虞,為遠古圖騰。《海內北經》:“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內蒙古翁牛特旗北部的大山,衛星地圖清晰顯示出了兩隻白虎的圖案,一雌一雄,曾交尾之狀。虎的尾巴在沙漠之中,比身子還要長。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了綠松石鑲嵌的騶吾之獸(圖18)。

黃布灘有人面虎身之山,為遠古圖騰,是一處大型的虎雕,為一儒雅的男子,人面長鬚,頭戴長巾(圖19)。桂林山水中的虎身人面像保存完整,形制巨大,比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高大數十倍之多。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8.二里頭文化綠松石鑲嵌騶吾之獸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19.黃布灘人面虎身之山

12、人面象身之山

黃布灘有人面象身之山,是一隻大象的形象,在人面虎身之山的旁邊,面部已殘損(圖20)。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0.人面象身之山

13、人首駝身之山

桂林山水中有人首駝身之山,俗稱駱駝峰,駱駝的樣子,頭部是一長鬚男子的頭像(圖21)。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1.人首駝身之山

14、人首蛇身之山

《山海經》多次提到人首蛇身之山,歷史上是伏羲女媧的圖騰標誌物。《海內北經》:“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貳負神在東,為物人面蛇身。”《海內西經》:“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列子》:“庖牲氏、女媧氏、神龍(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黃布灘除女媧補天為人首蛇身之外,附近還有一座人首蛇身之山,應為太昊伏羲的形象(圖22)。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2.黃布灘人首蛇身之山

15、月亮山

遠古時期,月亮與生產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因而有祭月的傳統。祭祀月亮要修築月山,桂林山水中有月亮山(圖23)。月亮山與太陽山古時合稱日月山。《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也。”《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鉅,日月所入者。”遠古時期沒有現代的計時系統。日月山的一個作用在於計時。一年之中的某一天,月亮(或太陽)正好在山脊上升起(或落下)。古時以此為標準判斷時間,指導打漁、狩獵、放牧、耕種、砍樹、祭祀等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此稱為“月令”。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3.月亮山

16、太陽山

桂林山水中還有太陽山,是祭祀太陽的地方。太陽山的形態如同城牆的垛口,古人從太陽昇起的位置判斷時間和節氣。這樣的垛口,稱雉堞,是人工建築,記錄太陽昇起的位置。桂林山水中的太陽山被巧妙設計在一個男子鬍鬚的位置,這個男子應是古人崇拜的太陽神,即太昊伏羲氏(也可能為祝融氏、炎帝等)。太陽山有的有三個垛口(圖24),有的有六個垛口(圖25)。太陽在垛口之間循環一次,表示一年,每個垛口表示不同的時節。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4.華江的太陽山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5.桂林的太陽山

17、天門山

天門,是天界的大門,是神仙進出的通道,其外形如漢字“山”字,所以也稱為山門。《大荒西經》有“吳姬天門山”。遼寧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四號冢灰坑內出土了一件滑石質地的“印章形器”,也稱“石碑狀器”,是天門山的地象圖,代表了天門的所在(圖26)。

桂林山水中發現多處天門,是神仙進出的通道。黃布灘有天門山,是“山”字造型(圖27)。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6.牛河梁出土印章形器(天門)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7.黃布灘的天門山

18、天門星之山和天關星之山

天門是神仙進出的通道,有星神把守,稱天門星。桂林山水中,天門之前是一男子的頭像,束髮長巾,即天門星,是鎮守天門的門神。天門星有上級星官,稱天關星,也是一男子的頭像(圖28)。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8.天門附近的天門星和天關星

19、奎宿之山

奎星,也稱天豕星、文昌星,為白虎尾巴的位置,是西方七宿的第一顆星,主農耕和文字。《說文》:“奎,兩髀之間。從大圭聲。苦圭切。”《孝經援神契》:“奎主文昌。”桂林山水中應該有奎宿之山,其中見有執圭的男子,或為一處奎宿所在(圖29)。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29.執圭的男子

20、天羊之山

羊,為傳統圖騰,《山海經》中有“常羊之山”,也有羊神,即天羊,也稱白羊座,是畢宿中的一顆大星。《南山經》:“(基山)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麢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馬軍],善還,其名自訆。”黃布灘有天羊之山,在人面虎身之山旁邊(圖30)。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0.天羊之山

21、天狗之山

天狗,為傳統圖騰,普遍崇拜的狗神。《海內北經》:“環狗,其為人,獸首人身。”《大荒西經》:“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桂林山水中狗神很多(圖31)。黃布灘有天狗之山,且有牝牡之分。天狗與天雞相連,應了《老子》“雞犬之聲相聞”的說法(圖32)。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1.“狗神之山”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2.黃布灘天狗之山

22、牝犬之山

歷史上,中國人崇拜狗神。狗神,即天狗,有牝牡之別。《大荒北經》:“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白犬有牝牡,指兩隻天犬,一雌一雄,趴在地上的為雄犬,旁邊還有一隻仰望蒼天的雌犬,是一座山峰的形態,在遼寧牛河梁西(圖33)。黃布灘狗神有牝牡,公狗旁邊有一母狗的形象,即牝犬(圖34)。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3. 遼寧牛河梁西部仰望蒼天的牝犬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4.黃布灘牝犬之山

23、天雞(昴)之山

天雞,為白虎座第四星,即昴宿。雞是中國人最早馴服的家禽之一,以雞為圖騰由來已久。黃布灘有天雞之山,在天狗旁邊,《老子》所謂“雞犬之聲相聞”(圖35)。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5.黃布灘天雞之山

24、並封之山

並封,是雙頭的怪獸,也稱屏蓬。《大荒西經》:“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海外西經》:“並封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黑。”遼寧東山嘴出土的紅山文化玉璜,是雙頭的怪獸,也是並封之山的地象圖(圖36)。黃布灘有並封之山,是雙頭的怪獸形象(圖37)。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6.遼寧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璜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7.黃布灘並封之山

25、猩猩之山

猩猩,也稱猩猩知人語、猩猩知人名,原址在牛河梁北,佔地空闊(圖38)。《海內經》:“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海內南經》:“汜林方三百里,在狌狌東。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狀如牛而黑。”《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黃布灘有一猩猩,是一巨大的雕像,猩猩的姿態活潑,在天羊的旁邊(圖39)。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8.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8.牛河梁北部地象:以手扶地聆聽人語的猩猩及其線圖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39.黃布灘猩猩之山

26、大蛇之山

大蛇,即玄武之一,龜蛇合稱玄武,主北方的大神,四象之一,《山海經》有“蛇山蛇水”。黃布灘有大蛇之山,蛇身在並封之山一側反覆盤卷之後,在女丑之山附近形成為一巨大的蛇頭(圖40)。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0.黃布灘大蛇之山

27、玄狐之山

《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海內經》:“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

黃布灘有玄狐之山,是一隻狐狸的樣子,在猩猩旁邊。

28、大鶚之山

大鶚,神話中的大鳥,出自於《山海經》。《西山經》:“鐘山子曰鼓,其狀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丕鳥]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瑤崖,欽[丕鳥]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黃布灘有大鶚之山,在天柱的旁邊(圖41)。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1.黃布灘大鶚之山

29、瑤臺

瑤臺,遠古的祭臺,最初為祭祀炎帝之女瑤姬而設,是一出山崖,也稱瑤崖。黃布灘有一處瑤臺,在天門的旁邊,包括三處祭臺,也稱三臺(或天台),對應三臺星(圖42)。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2.黃布灘之瑤臺

30、犀牛之山

犀牛,也稱犀兕。兕,雌性的犀牛。《海內南經》:“犀牛,其狀如牛而黑。”黃布灘有犀牛之山,在女媧補天和三青獸的旁邊(圖43)。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3.犀牛之山

31

、熊山

熊山,即有熊氏之山,黃帝部族有熊氏的圖騰,有多處。後世也以禹父鯀為熊神、大力神。《中山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啟而冬閉。”黃布灘有熊山,在犀牛的下方,為熊神,是大力神,為大禹的父親鯀的形象。

32、三青獸之山

三青獸,三隻獸頭的形象。《大荒南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足術]踢。有三青獸相併,名曰雙雙。”黃布灘有三青獸之山,以龍、虎、豹尾三青獸,明確了三青獸的具體形象(圖44)。黃布灘上有多種神獸,其設計必然是參考了《海內經》:“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其中所提神獸,黃布灘均可見。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4.三青獸之龍頭

33、女丑之山

黃帝第四妻嫫母容貌醜陋,《山海經》中稱為“女丑”、“女丑之屍”。牛河梁女神廟發掘出土了一泥塑女神頭像,古稱魌頭,為嫫母的形象(圖45)。《大荒東經》:“海內有兩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海外西經》:“女丑之屍,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大漠。”《大荒西經》:“有人衣青,以袂遮面,名曰女丑之屍。”在承德上谷村西,有嫫母之山,是軒轅黃帝的陪祀,山巒之間是嫫母的剪影,是嫫母的望祭之處(圖46)。黃布灘有一處女丑之山,是一個醜女,乳房突出,是嫫母在後世的形象,位在大蛇的旁邊(圖47)。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5.牛河梁女神廟出土的嫫母頭像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6.軒轅黃帝祭祀區內的嫫母之山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7.黃布灘的女丑之山

34、天目之山

天目,也稱一目,為南方七宿第二星鬼宿所在,也稱鬼國。《海內北經》:“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大荒北經》:“有人一目,當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意思是說,有人生活在一目那個地方,其地面的中央有一隻人眼。一種說法是此地的人姓威,少昊之子,以黃黍為主食。面,地面,舊訓為“人面”,誤。

“有人一目,當面中生”,舊時解釋為人臉正中長了一隻眼睛,雖非正解,但此誤由來已久。黃布灘的天目之山就是一個人的臉上長了一隻眼睛(圖48)。但是,這也許不是天目的真實形象,如果將此頭像倒立來看,出現了另一個人像,原來臉上的眼睛正好是此人眼睛的部位(圖49)。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8.天目之山:有人一目,當面中生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49.天目星

35、堯山

堯、舜、禹為上古聖王,《山海經》稱為“三天子”。 《海內南經》:“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一曰在海中。”《海外東經》:“百果所在,在堯葬東。”桂林山水中有堯山(圖50),是很多座人頭山,帝堯之山或居其中。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0.堯山

36、七星山

七星,即北斗七星。桂林山水中有七星山,為一組人頭山,七個山峰對應天上的北斗七星(圖51)。七星山,為一處北斗七星的地象所在,是北斗七星的一處分野。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1.七星山

37、天柱之山

天柱,即建木,眾神上下之所由也,為天地之中。《海內南經》:“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海內經》:“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昊爰過,黃帝所為。”《淮南子·地形訓》亦曰:“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黃布灘有天柱之山,如同蘑菇之狀,在精衛填海的旁邊(圖52)。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2. 黃布灘天柱之山

38、后羿之山

后羿射九日是《山海經》的神話。桂林山水涉及了很多夏代人物,后羿之山在其中應該會有所反映。《海內西經》:“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大荒南經》:“有人曰鑿齒,羿殺之。”《藝文類聚》引晉郭璞《山海經圖贊》:“十日並出,草木焦枯,羿乃控弦,仰落陽烏,可為洞感,天人縣(懸)符。”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3.峰叢中的男子頭像(后羿)

39、大踵之山

大踵,一曰長腿。《海外北經》:“跂踵國在拘纓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反踵。”《海外西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腳。”黃布灘有大踵之山,是一雙大腳,並有一雙長腿,應為大踵之山,在天門旁邊(圖54)。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4.大踵之山

40、鑿齒之山

鑿齒,即豁牙者,上古時期的部族,以打去門牙為部族標誌。《大荒南經》:“有人鑿齒,羿射殺之。”《海外南經》:“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淮南子·本經》:“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黃布灘有豁牙之山,也許為鑿齒之山(圖55)。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5.鑿齒之山

41、女媧之腸

女媧之腸,女性生殖系統的俗稱。女媧為遠古時期的女科學家,熟悉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結構,擅長接生引產之術。她修鑿了女媧之腸,是女性生殖系統的模型,用於闡發人類生殖的原理和過程。遼寧牛河梁有女媧之腸,山洞之形,包括女性外陰、陰道、宮頸、子宮體和兩側的附件。桂林山水有女媧之腸,是一座形如女性外陰的大山,在江水之中。

42、帽神之山

帽神,遠古時期發明帽子的人為帽神。傳說軒轅黃帝的大臣荀發明了帽子,為黃帝的“帽正”,主衣帽之事。廣西桂林山水中,完整保存了多處夏代的人形山。灕江邊有戴帽子的山神,神格應為天弁星,即帽神。頭頂的帽子,古時是部族身份的標誌。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6.“帽神之山”——廣西桂林灕江戴帽子的男子(駱駝峰)

43、二郎山與天犬之山

二郎神,大力神之謂,傳統神祗之一,有擔山填海的本領,尊號“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桂林山水有二郎山和他的夥伴天狗(東嶺)。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7.二郎山與天犬之山

二、桂林山水設計修鑿的年代

桂林山水是人文山水,是古時人工修建而成,並不是單純的自然山水。桂林陽朔黃布灘附近的《山海經》雕像群,包括人頭山、人形山和瑞獸之山,已經清晰顯示了桂林山水與上古典籍《山海經》之間的淵源關係。

桂林山水雖然大量使用了《山海經》的元素,但需注意的是,桂林山水並不是《山海經》本身。也就是說,《山海經》並不是參照桂林山水寫成的。《山海經》不僅是記載了這些元素本身,而且有方位、距離、大小、以及相互關係等地理指標,桂林山水,尤其是黃布灘之所見,各元素間的位置關係是紊亂的,與《山海經》所表達的地理信息並不匹配(圖58、圖59)。因此,結果只能是《山海經》在前,桂林山水在後,桂林山水是參考《山海經》修築完成的。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8.黃布灘《山海經》雕像園(一)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59.黃布灘《山海經》雕像園(二)

桂林山水的設計修鑿年代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歷史地理學上屬於後《山海經》時代,距今約4000年,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夏代。之所以如此斷代,是基於如下理由:

1、桂林山水中有母系氏族社會的思想遺存,尤其是女性生殖崇拜得到了具體體現,如突出女子的乳房、乳頭,突出懷孕的腹部甚至女陰。這一現象符合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女性生殖崇拜,不僅在桂林山水中有,廣西其他地區的人形山也體現了這一歷史文化觀念,如馬山縣的人形山(圖60)、大新縣的人形山(圖61),等等。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60.馬山縣的女神(懷孕的女子)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61.大新縣小明山的女神(懷孕的女子)

2、人物的姿儀神態和衣著服飾為斷代提供了重要參照。桂林山水中的人頭山和人形山有姿儀神態,有衣著服飾,還有輔助建築(祭壇),甚至還有遺址和遺物,這些可以體現出時代性,與夏代的歷史相對應。

3、桂林山水中,夏代的人物(如嫦娥、二郎神)置於突出的位置,是重點表達的對象,前輩祖先(如帝堯)的形象被弱化。這也可以體現出桂林山水的設計修鑿年代。

4、桂林山水中的天文,對應著中國古代天文的渾天期。桂林山水中的星神雖各有星名,但在地面的位置與之在天空中的位置並不一一對應。這是早期的天文地理觀念,與距今4000年左右的歷史相對應。

5、桂林山水的歷史文化元素與《山海經》直接相關,且晚於《山海經》,這是斷代的最主要的依據。

桂林山水的修鑿,工程浩大。《山海經》的文化元素在桂林山水中反覆出現,體現了不同時代的精神需求。因而,桂林山水是歷史的產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很長的歷史時期(比如1000年)才最終完成的。

三、桂林山水的設計和修鑿者

山川地理資料表明,設計和修鑿桂林山水的人應是夏人“楊戩”。桂林山水中,有一人形山,是一個束髮的年輕男子,旁邊是一隻陪祀的神犬,神主應為夏人“楊戩”,也就是後世民間普遍崇拜的“二郎神”,演繹了“擔山趕日”的神話(圖57)。桂林山水中的二郎山,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桂林山水的起源,指明瞭桂林山水的設計和修鑿者。

“擔山趕日”,上古神話,是說“楊戩”擁有很大的本領,能夠挑起大山去追趕太陽,引申為一個人在強大的壓力下仍然能高效率地工作。趕日,追趕太陽,引申為趕時間,和時間賽跑。遼寧凌源南部的田家溝地區流傳著“二郎擔山”的神話,是“二郎擔山”的一處歷史發生地。這裡所謂的“神話”,是古代英雄人物的史話,這裡的“神”,為民俗稱謂,是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敬稱。

“楊戩”的名字不見於正史,只見於《封神演義》《寶蓮燈》和《西遊記》等神話小說。桂林山水整體保留了“楊戩”的創作,還原了一個歷史真實中的“楊戩”。楊戩,一說為史前地理學家、建築家,即桂林山水的設計和修鑿者,二郎神的名號。他以大山為語言單位,完成了對傳世《山海經》的解釋,使桂林山水負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昂然於世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因為這一歷史功績,他被後世尊衍為“二郎神”,演繹了“擔山趕日”的神話,成為了在巨大壓力下仍能高效完美工作的能工巧匠的代名詞。

桂林山水是由上古時期(夏代)的能工巧匠設計修鑿的,是“二郎擔山”的另一處歷史發生地。因此,桂林山水中每一座山樑都是有文化意義的,沒有意義的那些在設計修鑿之初已被人為清除了,這使桂林山水具有了“無水無山不入神”(吳邁語)的特質。隨著桂林山水的修鑿年深日遠,歷史中真實的“楊戩”和工匠們的辛勤勞作逐漸被埋沒和遺忘,“楊戩”這個名字只留在了民間口頭,成了神話小說裡的“二郎神”。

《山海經》雕像園——桂林山水的科學解讀

圖62.“擔山趕日”:二郎神和陪祀的神犬

四、桂林山水的科學文化價值

桂林山水,是桂林當地山水建築的總稱;廣義而言,也包括桂林周邊、延及廣西全境及周邊省市的山水建築。整體而言,桂林山水是以《山海經》和古代天文為藍本人工修造的,年代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歷史地理學上的後《山海經》時代,是距今約4000年前夏代的產物。

桂林山水是中國古代工程技術成就的傑出典範,是科學技術、建築藝術和工程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桂林山水的存在證明了《山海經》的古遠,排除了各種晚出之說,證明了益(伯益)為《山海經》(《五藏山經》除外)的實際作者,解決了《山海經》的身世之疑。

桂林山水是中國旅遊名勝,也是中國山水文化的優秀代表,具有規模宏大、體系完整、保存完好的特點,同時極具地域歷史文化特色。桂林山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宏大的造園工程,是中國山水園林建設的重要成就,其建成4000年來,發揮了持續的生態效應和文化效應,對桂林乃至廣西的地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桂林山水保留了豐富的夏代的歷史和文化,有賴於此,人們得以撥開歷史的迷霧,把一個清晰的夏朝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參考文獻

《尚書》,【清】阮元校刻,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1980年10月影印。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

【清】郝懿行:《山海經箋疏》,中國書店,1991年版。

【清】畢沅校:《山海經》,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二子》本,1986年版。

顧遷譯註:《淮南子》,中華書局,2009年版。

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史禮心、李軍注:《山海經》,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任孚先、於友發譯註:《白話插圖山海經》,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尹達:《新石器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5年版。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陽市文化局:《牛河梁遺址》,學苑出版社,2004年版。

王增永:《神話學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尹國興:《紅山密碼》,齊魯書社,2014年版。

中國《山海經》學術討論會:《新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版。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灕江出版社編:《灕江百里畫廊》,灕江出版社,2002年版。

希瑟•庫珀,奈傑爾•亨貝斯特:《圖解天文學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版。

鍾文典,劉碩良,《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廣西卷》,中華書局,2013年版。

運營人員: 郝運 RD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