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清宫服饰

随着近几年清宫剧的热播,很多人都渐渐熟知了许多满族姓氏,比如齐佳氏、伊尔根觉罗氏等等。满族共有六百五十余个姓氏,但每个氏族的居住地和人口数量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清朝社会中的地位也各不相同。在众多氏族中,以八大氏族地位最高,且最为尊贵,故而被称之为满洲八大姓。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满洲八大姓

所谓满洲八大姓,是指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和钮祜禄氏。不难发现,爱新觉罗氏并不存在于其中,是因为该氏族为皇族,地位远远凌驾于八大氏族之上。

这八大氏族中,并没有出现叶赫那拉氏,这主要与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之间的历史恩怨有关。然而在清朝的历史中,却常常能够发现叶赫那拉氏活跃的身影。到了清朝末期,叶赫那拉氏更是出现了慈禧这一强权人物。但可惜的是,清朝也毁在了慈禧的手中。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慈禧太后照片

叶赫部被吞并,向爱新觉罗氏效忠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的关系,那么"宿敌"一词则再适合不过了。在爱新觉罗氏尚未崛起之前,二者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而是两个敌对的部落。

叶赫的历史可谓是相当的悠久,是女真最为古老的部落之一。由于该部落定居于叶赫河旁,所以得名为叶赫部。但爱新觉罗部的起源则相对较晚,直到公元16世纪左右才逐渐崛起。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叶赫部和爱新觉罗部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叶赫部遗址

自努尔哈赤崛起后,就一直在努力统一建州女真各部。与此同时,爱新觉罗部还与势力深厚的叶赫部达成了联姻。叶赫部的首领杨吉砮将自己的女儿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嫁予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成为其大妃,也就是后来的孝慈高皇后,也是清朝第一任皇后,其意义不言而喻。

此时的叶赫部和爱新觉罗部之间的关系还算比较友好,毕竟有着血缘关系在其中维持。杨吉砮死后,其子纳林布禄成为了叶赫部的实际控制人。但纳林布禄却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并时常借助血缘关系向努尔哈赤索要建州的土地,这自然不会得到努尔哈赤的同意。因此,恼羞成怒的纳林布禄率领叶赫部向爱新觉罗部宣战,双方正式进入了战争状态。

纳林布禄之所以选择向努尔哈赤宣战,主要还是为了扩张叶赫部的领土范围和影响力。换句话说,纳林布禄想要成为关外之主,进而统一女真各部。而同时崛起的努尔哈赤自然成为他统一路上的绊脚石,所以二者之间的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清帝国的奠基者清太祖努尔哈赤

公元1593年,纳林布禄兵发建州,洗劫了归属于努尔哈赤的部落。到了下半年,纳林布禄更是联合了其他部落将努尔哈赤包围,意图将其彻底歼灭。然而纳林布禄的野心虽大,但他的个人能力却不足以匹配,很快就陷入了劣势局面之中,最终惨败于建州的土地之上。虽然战后双方恢复了同盟关系,但纳林布禄还是常常背弃盟约袭扰努尔哈赤的领地。公元1604年,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发动了对叶赫部的全面进攻。对此,《清史稿·列传》中曾有相关记载:

"二十九年,纳林布禄以兵侵之,太祖遂以吴尔古代归。三十一年秋九月,高皇后疾笃,思见母,太祖使迎焉。纳林布禄不许,令其仆南太来视疾,太祖数之曰:'汝叶赫诸舅无故掠我户布察寨,又合九姓之师而来攻我,既乃自服其辜,歃血誓天为盟誓,而又背之,许我国之女皆嫁蒙古。今我国妃病笃,欲与母诀,而又不许,是终绝我也!'既而,高皇后崩。三十二年春正月,太祖帅师攻叶赫,克二城,曰张,曰阿气兰;取七寨,俘二千馀人而还。"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叶赫那拉古城

早在公元1593年时,叶赫部的综合势力就因战败而受到了重创。即便是在努尔哈赤兵发叶赫时,也没有恢复好元气。而这次的战败,又一次打击了叶赫部的实力,为后来被爱新觉罗氏征服埋下了伏笔。

六年后纳林布禄死去,金台吉和布扬古成带领部族继续与努尔哈赤抗争。为了彻底消灭努尔哈赤及其部族,叶赫部不惜与明朝达成联盟关系一同兵发建州,这就触及到了努尔哈赤的底线。公元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结束过后,努尔哈赤率兵攻向叶赫部。负责坚守东城的金台吉宣布要与城池共存亡,在一把火焚毁了东城后自己却选择趁乱出逃,反被努尔哈赤的部队所抓获并处死。坚守西城的布扬古意识到大势已去,故而选择向努尔哈赤投降,并宣布叶赫那拉氏自此向爱新觉罗氏效忠。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叶赫那拉古城

需要提到的是,相传金台吉在死前的最后一刻,曾经对努尔哈赤施下诅咒,称即便叶赫那拉氏仅剩下一名女人,也要毁掉爱新觉罗氏,这大有战国末期时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味道在里面。

有趣的是,在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慈禧成为太后之后,整个清朝就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开始衰落。虽然在乾隆一朝过后清朝已经明显出现了颓势,但依然可以借助先前几代清帝所奠定的基业而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但在慈禧掌握大权后,常常以个人喜好而轻易左右国策,最终使清朝丧失了许多进入近代化社会的时机。

当然,金台吉的诅咒是可以单纯理解为死前的不甘与愤怒之言。在叶赫那拉氏被爱新觉罗氏征服后,历代清帝也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有刻意压制叶赫那拉氏。但是由于叶赫那拉氏并非一开始就跟随于爱新觉罗氏,而是被征服的部族,所以在清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该氏族的地位一直不如满洲八大氏族。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金台吉影视剧照

叶赫那拉氏族人纳兰明珠权倾康熙一朝

时间来到康熙一朝,此时的叶赫那拉氏已经和爱新觉罗氏和平相处了多年,二者的关系也早已变得十分亲密。在康熙帝继位后不久,身为叶赫部贵族的叶赫那拉·纳兰明珠就进入了皇宫之中担任侍卫一职。纳兰明珠为金台吉的后代,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孝慈高皇后)之间还存在着血缘关系,所以纳兰明珠和康熙帝也有着血缘关系。在纳兰明珠成年后,还曾迎娶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的女儿为妻,这就使纳兰明珠和康熙帝之间的血缘更加亲近了。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纳兰明珠影视剧照

或许是因为血缘的关系,再加上纳兰明珠本身就才能出众,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康熙帝的提拔。公元1666年,也就是康熙五年,纳兰明珠就被晋升为弘文院学士,拥有了参政议事之权。又过了几年,又再次被升任为刑部尚书,升迁之快实在难以想象。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清帝确实没有因陈年往事而对叶赫那拉氏采取较为严格的打压政策。反而还促成了两大家族的联姻,很明显是意在笼络叶赫那拉氏。不仅如此,康熙帝的皇长子胤褆也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惠妃所生。可见,两族关系在当时非常亲密。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生下皇长子的惠妃叶赫那拉氏

此后无论是平定三藩,还是收复台湾,都有纳兰明珠活跃的身影出现。纳兰明珠不仅理政能力强于旁人,还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康熙帝还曾直言夸赞其文学功底,称"卿才能素著,持管丝纶重地,赞理机务,因卿夙稽典史,晓鬯古今责难陈善之理"。康熙帝的文学造诣本就较高,能够得到如此评价也意味着纳兰明珠确实有过人之处。

不仅如此,其子纳兰性德还是清朝初期的大才子。在其16岁那年,就高中殿试二甲第七名,也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平日里康熙帝常常和他讨论诗词,其他时间则命他持刀护卫在自己左右。对此,《清史稿·纳兰性德传》中曾有相关记载:

"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进士,年十六。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再迁至一等。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俄疾作,上将出塞避暑,遣中官将御医视疾,命以疾增减告。"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

虽然身为叶赫那拉氏后裔的皇长子胤禔最终并没有成为储君,甚至还被康熙帝判处了终身监禁,但这并不能够表明是康熙帝提防叶赫那拉氏的行为举动。即便在纳兰明珠在其政治生涯末期,遭到了康熙帝的冷遇,但这全部都是因为他任职期间结党营私,与另一权臣索额图控制朝政并进行激烈的党争才带来的结果,本就与叶赫那拉氏无关。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叶赫那拉氏还算处于比较辉煌的时期。即便叶赫那拉氏是被征服的氏族,清廷也并没有因此断绝了该氏族升迁的机会。纳兰明珠的从政经历和惠妃的身份就足够表明,只要才能出众和足够忠心,即便是爱新觉罗氏曾经的敌人,依然可以活跃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之上,后宫也不例外。

慈禧成为叶赫那拉氏最后的荣耀

提到叶赫那拉氏,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清朝后期的慈禧太后。慈禧本为叶赫那拉氏,起初被咸丰帝册封为懿贵人。仅仅过了一年,就晋升为嫔位。此后懿嫔一直深受咸丰帝的喜爱,并于公元1856年生下了皇子爱新觉罗·载淳。两年后,又被晋升至贵妃。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咸丰帝奕詝

公元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濒死之际将皇位传于懿贵妃之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身为皇帝的生母,慈禧的地位瞬间被提高,成为圣母皇太后。

此时的同治帝年仅5岁,根本不存在能够亲政的可能,故而朝政被把持在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手中。同年,慈禧联合慈安皇太后及恭亲王奕訢一同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清朝的最高控制权,并将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尽数削权。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承德避暑山庄

此后,清廷政治便被把持在慈禧和慈安两名皇太后的手中。虽然在公元1873年时两名皇太后曾经将大权归还给了已经能够亲政的同治帝,但同治帝却早早驾崩,慈禧只好再次出面主持朝政(公元1881年时慈安太后就已经离世)。此时,虽然清朝名义上的统治者为光绪帝,但实际上大权全部被慈禧握在手中。

慈禧身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从公元1840年开始,清廷的国门就被英国侵略者所打开,清帝国也被迫卷入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由于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已经无法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所以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即便是经过了同治中兴,清帝国仍然没有太大起色。到了公元1898年,慈禧再次故技重施,发动了戊戌政变并囚禁了光绪帝,重新把持朝政。对此,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棋在《戊戌政变之原因——是否由袁世凯告密引发》一文中曾经提到:

"对于戊戌政变,也就是是什么原因促使慈禧太后突然发动这场宫廷政变,史料记载不一。后人的观点也有较多分歧,其中,最为流行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说法是谭嗣同夜赴法华寺,劝说袁世凯起兵勤王,围攻颐和园,劫持皇太后,杀死直隶总督荣禄。袁佯作应允,却立即向荣禄告密,再由荣禄告之慈禧。慈禧即刻赶回皇宫,政变发生。"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光绪帝载湉

公元1908年,光绪帝怀着抑郁的心情离世,慈禧再次指认爱新觉罗·溥仪为新帝。不久,慈禧也因年龄过大而去世,只给了溥仪一个已经无力回天衰败到极点的清帝国,而溥仪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皇帝。在慈禧去世之时,叶赫那拉氏的荣耀也随之烟消云散。

之所以会有声音认为,金台吉的诅咒最终应验了,是因为这一派声音认为正是慈禧毁掉了清朝,清朝在近代饱受欺凌也是慈禧一人所造成的。对于慈禧的功过是非,如今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议。

有声音认为她的摄政避免了清末皇权旁落的现象,能够使中央集权一直维持到清末时期,这就非常不易。也有声音认为,正是慈禧的原因,才使清朝错过了几次近代化改革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受尽列强的欺凌。不管怎么说,大权独揽的慈禧确实给清朝带来了许多积极和负面的影响,而叶赫那拉氏也因慈禧的地位而得到了许多殊遇。当然,身为叶赫那拉氏的族人,慈禧所犯下的错误自然也要家族来予以承担骂名。

叶赫那拉氏在清朝历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结语

在笔者查阅历代清帝的后妃列表时,意外发现几乎每代清帝的后宫之中都有着叶赫那拉氏活跃的身影。虽然叶赫那拉氏并不如乌拉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钮祜禄氏那般出现了多名皇后,但仍然能够进入深宫之中,就足可见两家的关系还算比较紧密的。即便叶赫那拉氏的后人纳兰明珠倒台后,清帝也并没有针对其氏族做出任何处罚,可见康熙帝只是针对纳兰明珠本人,而并非是针对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共出现过三名皇后,但真正处于高位的也仅仅只有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和孝钦显皇后(慈禧)二人。虽然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氏也身居高位,但在当时却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在慈禧死后,本可以掌控大举的隆裕皇后则又不得不向时势妥协,所以并没有对清末政治产生太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叶赫那拉氏虽然并没有位列满洲八大姓之中,但也享受到了不低于八大氏族的待遇。或许在历代清帝看来,维持和叶赫那拉氏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才会使每朝后宫中几乎都会出现叶赫那拉氏的身影。但当清帝国灭亡后,纵使叶赫那拉氏的势力再大,也没有任何影响力了。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列传》

2.《清史稿·纳兰性德传》

3.《戊戌政变之原因——是否由袁世凯告密引发》,张棋著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独狼历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