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林:於無聲處傳播荊楚園藝文化 | 《中國花卉園藝》2019年19期“我和世園會的故事”專題

在北京世園會中華園藝展示區評審過程中,湖北園猶如一匹黑馬,驚豔了所有人的目光,最終獲得了組委會特等獎。湖北園總設計師郭志林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國際專家對他的設計用最樸實的“nice!nice!”來表達肯定的時候,當漫步於湖北園的遊客不斷用探尋和欣賞的目光來表示讚美的時候,他意識到,整個團隊的辛苦工作得到了最大回報。


郭志林:於無聲處傳播荊楚園藝文化 | 《中國花卉園藝》2019年19期“我和世園會的故事”專題

▲景點“楚山問道”


在郭志林看來,能參加北京世園會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本次世園會規格、平臺之高毋庸置疑,當2017年6月接到方案設計任務時,郭志林所在的湖北林勘院特別重視,所有人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大家很快就開始了頭腦風暴,進行方案評選。最終,郭志林以“楚鳳秀羽”為主題,通過楚人、楚山、楚水展現荊楚文化的方案從3個備選方案中脫穎而出。


在他的設計裡,園中沒有大型建築,而是採用園藝構築物,以植物景觀表達。他的理念是,園藝要突顯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的表現絕不是簡單地照搬幾個地標建築,要恰如其分地用園藝進行演繹。文化的彰顯不能過於張揚,最好是通過不同景觀節點的適當引導,讓人有探究的慾望,這樣才有意思。


郭志林:於無聲處傳播荊楚園藝文化 | 《中國花卉園藝》2019年19期“我和世園會的故事”專題

▲郭志林(左)與湖北園施工負責人胡俠(右)在施工現場


從方案入選到落地,經過了不斷修改和反覆論證的過程。直到開園前,一些細節還在調整。對郭志林而言,做方案就是在不斷地否定與妥協中進行理性思考與專業堅持。他虛心聽取建議和意見,不斷完善和優化方案。比如,在他的設計中有3個“園中園”的概念,每個小園子之間用竹簡做的格柵進行空間劃分。後來,在面對刪掉竹簡的建議時,郭志林認為這一文化元素應當保留,但在高度、間距等方面進行了適當調整。


在參與北京世園會的整個過程中,郭志林最大的樂趣和成就感是在尋找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的。在他看來,不論是找到一株合適的樹還是一塊滿意的石頭,都需要緣分。在“楚人有義”景觀節點中,原本決定用的是獨幹、冠大蔭濃的喬木,但郭志林在選苗過程中,偶然發現了一株有9根樹幹的叢生五角楓。數字9在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如九九歸一等,再加上五角楓也是湖北的鄉土樹種,郭志林一眼相中,覺得這株五角楓就是為湖北園而生的。的確,後來移植到園子的這株“破石而出”的五角楓很好地詮釋了楚人“篳路藍縷、敢於創新”的精神。


園子裡還種植了幾株郭志林和同事一起精心挑選的對節白蠟樁景。對節白蠟是湖北京山、鍾祥2個地方特有的珍稀樹種,是很好的景觀樹種和盆景素材,極富地域特色。入口一株盤根錯節、蒼老俊秀的石樁對節白蠟樹齡已有百年,堪稱整個園子的鎮園之寶。


郭志林:於無聲處傳播荊楚園藝文化 | 《中國花卉園藝》2019年19期“我和世園會的故事”專題

▲搶抓建設


除了找樹以外,尋找合適的石頭也讓郭志林下了不少工夫。世園會的同行廣場需要擺放各省最具特色的石頭。湖北的三峽奇石全國聞名。為了找到一塊既能突顯三峽特色、又符合世園會尺寸要求的三峽石,郭志林和他的同事們跋山涉水,尋遍了當地的大小河流,最終在三峽壩區一個村子的溪溝裡找到了一塊理想的原石,具有紅黑相間以及迴旋的浪花紋理,1.5米長、2.5米高的尺寸也恰好符合要求,可謂是千里挑一。


郭志林全程參與了湖北園的施工過程,也見證了很多艱辛和感人的畫面。園區真正開始土建和構築物建設是在去年冬天,延慶夜間的氣溫低至零下十五六度,往往頭天澆的混凝土,第二天早上就結冰了,給施工增加了很大難度,只能在混凝土澆築的地方覆蓋棉被。材料只能晚上進園,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爭分奪秒地加緊施工,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是家常便飯。即使穿著羽絨服、軍大衣,身上也透著刺骨的寒冷。團隊裡大多是年輕人,有的人剛剛結婚,有的人妻子剛生下小孩不久,他們還是堅守在園區建設一線。


郭志林:於無聲處傳播荊楚園藝文化 | 《中國花卉園藝》2019年19期“我和世園會的故事”專題

▲中心水景


條件雖然艱辛,但施工的過程一直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僅地形的初整、復整到精細化整理就達七八遍之多。花境植物從4月15日進園,到4月26日全部種植完成,在植物佈置過程中每株植物的間距都要嚴格控制。“我們用匠心營造園子,注重每個細節,就是希望藉助世園會平臺,把湖北最生態、最精彩的園藝作品呈現給大家。”郭志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