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获奖文章抄袭知网论文

《江城子》VS《悼亡妻》:事同而情怀不同,尽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抄袭两篇论文,开头就一模一样,后面的结构也是从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梦亡妻》进行对比分析,这是彻彻底底的抄袭,下面我将把证据放在下方。


抄袭者文章:

举报获奖文章抄袭知网论文

中西方的文化同样历史悠久,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可以说精彩纷呈,各具千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哲学思想上,在感情的寄托方面,由于文化的差异,同样存在很多不同。这种不同,在悼亡诗这种“怀念亡故,感慨今夕”的文体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祭祀哀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和民俗现象的象征,由于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更加真挚,所以也成为中西文学中承载众多载体的文学主题之一。祭祀文学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学发展进程中,都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和具体记载,悼亡诗即是此类题材中的精华代表作之一。

下面来原文


举报获奖文章抄袭知网论文

祭祀哀悼,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和民俗现象的象征,也是中西文学中历史久远,承载众多载体的文学主题之一。祭祀文学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学发展进程中都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和具体记载。悼亡诗即是此类题材中的精华代表作之一。悼亡诗,顾名思义即是:"怀念亡故,感慨今夕"的诗歌。本文将选取中西方文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首悼亡诗词: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

上为(《芒种:下半月》2013年 第1期 | 黄建华 的论文摘要)

是不是一模一样???

再来证据,从结构上来证据,还是先上抄袭者的:


举报获奖文章抄袭知网论文


举报获奖文章抄袭知网论文

举报获奖文章抄袭知网论文


举报获奖文章抄袭知网论文

第二篇论文上摘要: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一为词,一为诗,题材各异,却是同一主题,悼念自己死去的妻子。物质决定意识,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决定了悼亡诗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苏轼和弥尔顿的悼亡诗在妻子形象、感情基调、意象选择和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这就形构成了诗歌艺术上的差异。中西文化本无高下之分,优劣之别。求同存异,不同风格的诗词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享受。

苏轼悼亡词《江城子》与弥尔顿《梦亡妻》艺术比较,作者黄丽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02期。

这就是纯粹的抄袭,#青云计划##获奖文章抄袭举报绿色通道#,官方好好查查吧。

这人的其他获奖文章我将持续关注,有空的时候,我慢慢查查,再给原创作者发发声。#头条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