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一座城市,有了水

就有了靈性與韻律

苕溪是臨安最重要的水系之一

見證了臨安1800 多年的建城史

是臨安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發展的軸帶

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近年來,苕溪南北街完成綜合改造,苕溪靚麗蝶變,成為一條“近水映城、古今輝映”的城市山水軸。苕溪兩岸還巧妙地植入了本土文化元素,讓臨安的千年文脈從歷史深處悠悠流淌而來,形成城市的獨特印記。近日,記者就苕溪兩岸景觀文化植入工作採訪了相關人員。

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金凱華 攝

文化體驗帶,串起臨安記憶

記者:苕溪現已成為臨安的城市景觀帶。人們的城市記憶、家園情懷,如何與這些景觀共生?苕溪文化植入工作是怎樣整體架構的?

區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社科聯主席肖碧蓮:今年我區推出城市形象提升行動,計劃打造三條文化體驗帶:苕溪文化體驗帶、青山湖綠道文化體驗帶和美麗鄉村民俗文化體驗帶。其中苕溪文化體驗帶,從整體架構來說,第一是重塑歷史節點,重拾臨安記憶;第二是挖掘文化元素,體現臨安特色;第三是提升文明素質,弘揚臨安精神。在這樣的整體架構下,最重要的是做好三大傳承:一是錢王文化的傳承,二是苕溪水文化的傳承,三是城市建設與文化的傳承。這是苕溪景觀文化植入工作的一個方向和框架。

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陳伋 胡建強 攝

亭臺廊橋園碑,相映成趣

記者:苕溪要建成文化體驗帶,那作為建設單位,你們是如何把握好工程建設與文化融入的?

區城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學輝:從我們建設的角度來說,首先是要滿足交通、親水、休閒等功能需求。在完善功能的前提下,由國內頂尖團隊進行工程設計,把苕溪兩岸原有的歷史文化元素挖掘出來,再植入進去。最終的效果是,亭、臺、廊、橋、園、碑,以一種立體組合呈現出來,而在細節處又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元素。比如,臨天橋原名思古橋,在改造過程中,我們以錢王蟒衣玉帶為靈感,將這個元素運用到了欄杆的設計建設裡,成為了一個很特別的細節。還有,金日廊橋、銀月廊橋的光影秀,也是經過設計的,絢爛的光影效果既寓意錢王的戎馬一生、胸懷天下,又展示了臨安現代城市建設的成果。

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金凱華 攝

每個名字,都是一段故事

記者:苕溪南北街,共有20多個亭子、8座橋,還有很多樓臺、長廊。作為設計方,您在給這些建築命名的時候,是不是也充分考慮了臨安的文化特色?

臨安老殘企劃工作室負責人宓國賢:是的。整個命名體系,我們是以錢王文化和城市記憶這兩條主線來構建的。苕溪北街臨西橋以西區塊,以前就建造了吳越亭、婆留亭、捍海亭等,我們在為苕溪北街建築命名的時候,也是進一步挖掘和梳理錢王文化內涵和錦城歷史變遷脈絡,儘可能保持風格的延續性,比如取名安眾亭、安國亭、衣錦亭等。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苕溪北街臨天橋段的兩個亭子,它們隔橋相望,相映成趣。我們考慮了多個方案,最終根據這個路段學校多的特點,確定叫作書香亭和家訓亭,背後的含韻和意境就是錢王家訓和當代書香的傳承、融合。苕溪南街也是這樣的命名邏輯,除了有表現錢王雄韜大略和愛鄉情懷的點將臺和懷鄉臺,還有融入臨安老工業企業元素的錦江亭、百草軒等,讓從古到今不斷流逝的時光能夠留下一些痕跡。

記者:除了景觀建築的命名,還有哪些設想和設計?

臨安老殘企劃工作室負責人宓國賢:我們還做碑刻、公園、文化節點的相關設計。當然,有些設想不一定要以實景呈現,而是可以在建設、裝飾過程中加入這樣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說臨安古時十景之一的“長橋月艇”,史載:“在縣東三里。長橋跨溪如虹,夾岸青山對峙。一水中分,澄波似鏡,每當星月皎潔,銀河在天,橋影山光,兩兩倒映,此際,扁舟容與,吟弄波心,蓬島瀛洲,方斯勝境矣。”這樣美妙的場景,如果僅僅停留在歷史記載裡面,未免有點可惜,希望能夠通過一種方式,讓它可以走進現實生活,走近人們身邊。

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陳伋 攝

溪與湖,牽手相連

記者:苕溪兩岸景觀文化植入目前進展如何?今年有哪些安排?

區城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學輝:目前兩岸亭臺的命名工作已經完成。位於苕溪南街的苕溪公園,我們邀請了本地知名書法家方誌恩老師為公園景石題詞。跟電腦體相比,書法題字更加有文化韻味,也更加能夠體現我們臨安的書法文化。目前在做的還有碑刻。碑刻的文字初稿和選址設計方案已經擬定,不久就可以實施。今年還有一個重要的建設任務,那就是望湖橋到長橋這一段的景觀打造。我們的設想是,適當選用新中式建築風格,增加苕溪兩岸的時尚元素。等這段打造好,溪與湖就真正地連接起來了。市民和遊客可以從苕溪綠道一直走到青山湖綠道,享受一路的美景。

得意苕溪岸 山水文韻長

金凱華 攝

多元互動,讀懂苕溪文化

記者:苕溪兩岸有了這麼多的文化元素,那怎麼讓市民和遊客能夠讀懂這些文化?

區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社科聯主席肖碧蓮:這也是我們在考慮的事情。文化的傳播是需要互動的。我們在跟建設部門商量,能不能引入掃碼系統,雖然“石不能言”,但市民和遊客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就能清楚地知道每個名字、每個建築、每個景觀背後的故事。而且最好將二維碼製作成木雕石刻等形式,既可以打通一個向市民“述說”的渠道,本身又可以不去破壞整體環境的美感。

記者:要讓文化“活”起來,是不是要讓老百姓有更多參與、體驗、互動的機會?區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社科聯主席肖碧蓮:是的,我們還會架構苕溪文化體驗帶的文化活動體系。比如說聯合相關部門,在相應的節點上推出苕溪好聲音、苕溪納涼晚會、苕溪風情秀這樣的文化體驗活動。後續等到條件成熟以後,再圍繞苕溪女、千軍萬馬戰苕溪等苕溪文化故事做些互動文章,比方說打造一個水上的小舞臺,創作一些小劇目,定期推出展演等,這是我們今後思考的一個方向。還有就是全方面的宣傳展示,通過新聞訪談、新媒體全方位推介等方式,向老百姓講好我們的苕溪故事。

來源/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王蓓蓓

你們要的地鐵運營時間表來了!

16號線的一站一景等你打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