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不可思议?日本刀的七大误区!

请欣赏视频



长期以来,围绕着日本刀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的误会,的确,日本刀作为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传统兵器,在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频频出场,也引起了相当多冷兵器爱好者的兴趣。但由于国内并没有很完善的科普体系,使得日本刀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产生一系列的误会也是情理之中。本文就围绕着常见的日本刀七大误解来简要地解答一下。


Q1:日本刀嘛,就是军刀。

日本军刀在各类抗日剧中的出场率自然不用说,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人对日本刀认识的“启蒙物”,在各大纪念馆和博物馆中都有展示的军刀,因此很多人会把日本刀与军刀画上等号。但其实日本刀是一个大类,包含了像太刀、打刀、胁差、短刀等各种样式的刀剑,军刀则是其中的一个小分类,因此以偏概全是不可取的。


Q2:嗯,古董刀太贵了,给我来个现代的,现代的便宜点。

在绝大部分人的常识中,同样的东西,古董总是要比现代做的贵上几个数量级,现存的很大一部分日本刀都是从镰仓时期到幕末这一段时间制作的,自然是日本的古董了,因此很多人觉得现代新制作的刀必然要比古董便宜。这边就涉及到一个成本的问题,要知道,现存的古董刀对于保存者来说只是需要承担一个保存成本,其价值是根据刀的状态、刀工位列以及作品本身水准等要素来判定的,整个定价体系自江户时代至今已经非常成熟了。而现代刀则是完整的人工制作成本,要知道在人工价格非常高的日本,现代刀的起步价就非常高了。一般而言,现代刀长刀的价格起步一般在四五十万日元,最高价格一般为五六百万日元;而古董刀最便宜的十几万日元就能购入,还是带有保存证书的,当然最贵的上不封顶,几亿日元都有,典型例子就是开价到五亿日元的山鸟毛。


Q3:日本刀中的好刀是不能从日本出口的。

这句话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全对,准确的说日本刀是有出口限制的。我们都知道,日本刀的评级制度是有很多种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国宝、重要文化财、重要美术品和各类日本刀鉴定机构出具的评级,在这些当中,只有国宝、重文和重美是不能出口的,其余像我们看到的重要刀剑乃至于特别重要刀剑都是可以作为美术品出口的。


Q4:我在日本刀的网店上看到“新刀”,就是现在新制作的刀对吧。

“新刀”这个词在日本刀名词中属于专有名词,它指的是一个日本刀的时期,与“古刀”相对,时间跨度一般是从庆长元年到安永末年,也就是1596年到1781年,折算到中国的朝代大约是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年间。顺带一提,现代新制作的日本刀一般被称为“现代刀”。


Q5:登陆证上都写了刀铭,这把刀肯定是真品。

对于日本刀而言,登录证的性质相当于一张身份证,记录了刀的尺寸数据、铭刻、登记地点和时间,其作用就是证明这把刀在日本的合法身份,与刀的真伪并没有关系。在雅虎拍卖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少大名头的名刀,登陆证上记录的刀铭一个比一个惊人,虎徹、源清麿、正宗这些都是常见的熟人,至于真伪嘛……


Q6:我想买个长点的刀,游戏里那种背着的太刀就不错。

围绕着“太刀”这两个字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说,很多人看到太刀第一反应就是很长很长的日本刀,确实,从字面上看它比“大”多了一“点”,像三日月宗近、童子切安纲这样的太刀刃长也比较长,因此很多人印象里太刀就应该是很长的。太刀其实作为一个刀的种类,在长度上并没有规定一定要比刀(这边特指katana这个字)长,理论上而言,刃长符合刀的尺寸(超过二尺,也就是大于60.6厘米),姿态、刀铭符合太刀的就可以判别为太刀,当然这其中要考量的细节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因此太刀并不一定就非常长,二尺六寸二尺七寸长的打刀有之,二尺一二的太刀亦有之。当然针对刀铭有个例外,那就是喜欢用太刀铭格式的肥前忠吉一门。


Q7:老刀都杀过人。

日本刀作为武器,在战场上杀敌自保自然是最初的设计目的,但是这个“都”字就很值得商榷了。我们都知道,只要是经历过战争、被确实用来斩击过的刀剑多多少少都有损伤,即使是经过修复也看出痕迹,更不必说那些受到致命伤后报废的刀剑了。到了江户时代,刀剑的作用已经基本从武器变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用来斩切的几率自然是大大降低。而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保存刀剑、特别保存刀剑乃至于重要、特别重要刀剑,对于刀剑的状态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几乎可以说都是没有经历过实战、杀人的刀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