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功法:含胸拔背與樁功訓練

文/竟成轉載 請註明來源於頭條號:中華少林內勁一指禪

拔背在初學武術過程中於沉肩墜肘.尾鬧中正,松胯屈膝等要點,對於習武者來說能做到含胸拔背是最重要的,或者說含胸拔背在肌體的核心功能鍛鍊方面是最重要的。但是真正正確做到含胸拔背的卻很少。

在自然鬆柔的大原則下,正確的含胸拔背是單向運動,由原始姿態變為含胸拔背,並保持使之成為常態,含胸是指胸骨下端向下壓(含胸應是下沉而不是內收),同時帶動上端微撐,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像有一條通道在胸腹之間打開,胸腹連為一體,隨著呼吸氣會自然而然地沉於小腹(丹田),呼吸變得非常舒暢,而不會出現感氣這一習攀大忌,其實質是呼吸肌群與腹部肌群的聯動效應,使氣血在整個胸腹貫通,實現一體化的協調效應,同時將重心由胸部降到腹部,增強機體穩定性。含胸是相對於挺胸而言的,我們平常所說的挺胸抬頭是有誤區的,挺胸容易使人氣湧胸際,心浮氣躁,呼吸陽滯,上重下輕,腳跟浮起,使保持重心與平衡的難度增加,在發力運動中也容易把力積於胸口,無法發到肩關節。

傳統功法:含胸拔背與樁功訓練


拔背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是儘量把十二節胸椎的曲度拉直(保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彎曲,舒適得力).第二是十二節胸椎一起往上頂,拉開,拉長(對於緩解駝背,治療駝背有很好效果),暫不討論胸椎對於心肺功能的影響,單就脊椎的拉伸拉直來說,是在最大限度地打開肋骨間隙,增加吸入空氣的容量,同時為呼吸系統的運動提供了最大的收縮空間,更有利於強化呼吸肌群的力量,也緩解不正常的體態對心肺的壓力。在力學結構上,挺直的胸椎更能發揮中軸槓桿的作用,增加旋轉和折警的作用力,擴大運動幅度,將胸背扁連成整體,組成最佳佈局,給肩關節最大的運動空間,最大可能的增加運動幅度和強度(在運動康復中,對於啟部運動受限,往往會從頸背部的治療入手也是基於此理)。

人體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每一點的變化都對整體功能有深遠的影響。美國運動康復專家艾琳達教授用數十年的臨床數據和科學研究得出呼吸系統對人體的健康有著核心的影響,呼吸系統對人體的全面健康以及運動機能的強弱有著決定性作用。這也驗證了基於傳統武術和現在運動科學提出的呼吸是一切運動均衡的前提。有均衡才有根基,有均衡才有協調,才有武術的功和勁。

簡單來說,在武術訓練中,心肺功能是具有決定性的一項指標.不管內家的內練一口氣,還是外家的外練筋骨皮,都需要呼吸系統提供基礎的供給,這個供給一方面是呼吸的氣,一方面就是呼吸系統肌群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所發揮的核心的、基礎性的,協調性的作用。對於呼吸的氣就不再寄述,現在基於以上觀點再淺談一下與氣同存的呼吸肌的運動對於樁功的作用。

首先,傳統武術的功法.心法、打法等所有的訓練的基礎目的可以看成是對呼吸系統的強化與最大限度地開發,這裡的呼吸系統不是單純指以腮肌為主的呼吸肌,還有與之對立運動的盆底肌群。從功能解制的角度講,樁功的呼吸能鍛鍊到的是膈肌與盆底肌群、腹部機群與腰部肌群。

肩以下,隔肌以上肌肉群的主要功能是呼吸。人時刻離不開呼吸,呼吸肌在人的一生中,一刻也不能停止工作,呼吸系統是一個非常完備的系統,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無需特意注意呼吸肌的收縮狀態,在任何狀態下始終保持自然呼吸狀態,呼吸肌又是可隨意支配的肌群。上肢和軀幹很多運動又要用呼吸肌來參與完成,因此呼吸肌群不但要進行呼吸還要完成其他的運動,這就需要在運動過程中既要進行運動又不能影響呼吸功能。尤其是在大運動量狀況下,機體需要大量氧氣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又將體內廢氣排出體外,這就對呼吸機群達到了高度鍛鍊的效果。

所以,以膈機為主的人體呼吸機群可以說是所有肌群裡面最具韌性,最具強度的(除心臟外)。武術當中的內勁,是氣與意相合,配合身體高度的協調性所發散出來的,不管是周身無處不彈簧,還是混元勁,如果沒有以呼吸肌為主的內肌群的發動與協調,就算氣與意配合得再好,基本功再紮實也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在進行站樁訓練時,要維持一定的肩架,這一過程要求肩部及附近肌群長時間保持一定的姿勢不動,以此來增強肌肉耐力,為以後拳勁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會放鬆外部大肌群,強化不常用的內部核心小機群。

眾所周知,舉勁是由下肢產生並沿著附著在肢體上的肌肉傳到指端,這個力要儘可能走直線,理想狀態是隻有那些能將拳勁傳送和加力的肌肉參與拳勁的運動,而令其他機肉則反向運動是練攀的最佳狀態,即一組肌肉向上運動,另一組同時向下運動。這種狀態在姑樁中最簡單的表述就是含胸拔背,而含胸拔背中最簡單的表現就是以膈肌為代表的胸激部肌群的內在爭力運動。所以,含胸拔背在站樁求拳勁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綜上所述,簡單說來,含胸的作用一方面是放鬆胸部肌肉,使其更好地進行呼吸:另一方面是為了配合撥背運動,加大武術發力的打擊力度,由於呼吸肌隨意性很強,神經對這部分肌肉的支配力度和精細程度在全身骨骼肌中較強,很容易使這些原本沒必要參與武術動作的肌肉素張起來,影響到拳勁的傳遞和浪費體力,因此要讓這些多餘的肌肉放鬆下垂。真正做到含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拔背是與含胸要同時做的另一個更為主要的運動,它是攀勁傳遞的途徑,是拳勁傳遞方向改變的樞組,是攀勁加速的區城。拔背質量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著發力的質量和拳勁向指端傳遞的功效.拔背與含胸是矛眉關係,傳統講法就是陰陽關係,陰陽是要互相轉換。.因此含胸與拔背之間誰也離不開誰,相互支持,相互依存,共同完成拳勁的打擊。而這一過程中最為核心的就是強化呼吸機能,最簡單的也是從強化呼吸機能開始,比如養成無意識狀態下的腹式呼吸的習慣。

樁功在傳統武術的訓練中是精髓中的精髓,不管運動形式如何改變,永遠不變的還是四個字“含胸拔背”。若將含胸拔背加以提純放大擴展,就是傳統武術整體爆發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喜歡本文的小夥伴點贊加關注,後續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章,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