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哪個崗位壓力最大?

北京旅行家


互聯網行業裡的每個崗位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並沒有誰壓力大誰壓力小,每個崗位都不輕鬆。

換位思考一下,你給員工發幾千上萬,甚至三四萬的月薪,你能讓他輕輕鬆鬆就完成工作嗎?我反正是沒見過那麼好心的老闆。

在討論哪個崗位壓力大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互聯網行業的每個崗位都是做什麼的,然後才能對其做出判斷。

首先,互聯網行業最常見的,也是最基礎的幾個崗位包括如下五個:

產品,設計,開發,測試,運營。

這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標配,少了任何一個,都很難稱之為是正規的互聯網公司。


產品經理,通常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最初的角色。

他的工作內容是:

基於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去定義一款產品應該包含什麼功能,然後把這些定義,落實成文字和模型,我們稱之為“產品原型”。

產品經理塑造的這個東西暫時是虛擬的,只能觀看和演示,但還不能用,你可以理解為,相當於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大餅。

那麼誰會讓產品經理的設想變成現實呢?


是程序員,也就是【開發】。

程序員小哥哥會根據產品經理提出的需求和設想,把他的想法一一變成現實,那個畫在牆上的大餅,漸漸的能動了,能吃了,變成了真實的大餅。

產品有了,也從虛擬走到了現實,但出現了一個問題:

無論是產品經理,還是程序員,都不太懂得審美。

你看這紅配綠,你看這黑白條,這也太難看了啊,用戶一看就醜拒。

所以我們需要專業人士,真正懂得什麼叫“美”的人,來幫我們把軟件的外觀設計的更漂亮,也就是說:

讓這個大餅的賣相更好看。


這就是【設計】的工作。

你現在上網衝浪所看到的美好的一切,都有設計師的功勞。

現在大餅,啊不,產品也做出來了,也變得好看了,但是問題又出現了:

這個APP啊,總是出問題,一會兒不能登錄了,一會兒彈出錯誤提示了,一會兒連不上網了,一會兒又閃退了。

“什麼破玩意!鬧心!”用戶怒斥著,卸載了你的app。


於是,【測試】的重要性立刻凸顯。

產品是人設計的,軟件是人開發的,是人就會犯錯誤,所以,人做出來的產品也會犯錯誤。

那麼,如何才能讓錯誤變少,不要把我們的用戶氣跑了呢?

我們需要讓專業的測試人員,在產品真正接觸到客戶之前,就把一些明顯的或者隱藏的錯誤(bug)找出來,改掉,讓這些錯誤沒有機會面對用戶。

如果你常用的app很少出錯、閃退、出問題,使用感非常的絲滑暢快,

那多半是因為,這個app,有一群很厲害的測試工程師……


最後說說運營。

其實直到測試這個步驟為止,一個軟件就能基本上保證,可以正常運行了;

那為什麼還要【運營】崗位呢?

其實運營,在其他的行業裡,你可以理解為銷售,客服等同樣性質的崗位,【運營】的最大目的是:

為公司的產品,招攬新客戶,留住老客戶,收集客戶的建議、抱怨和投訴,然後反饋給產品研發部門,讓他們做出讓客戶更滿意的產品。

是不是有一絲絲,服務行業的性質?

當然我說的運營,還是狹義的,根據公司種類的不同,運營要做的事情也多種多樣,這裡不再贅述,總而言之:

運營是互聯網公司裡,唯一不需要擁有技術研發能力的核心部門。

注意哦,是【核心】部門,很重要噠。

所以很多外行的小夥伴,想跳槽到互聯網行業,第一個瞄準的就是運營崗位。


這五個職位,是否有前途,是否有壓力,其實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每個崗位如果做好了,月薪上萬都是不成問題的。

主要還是看從業者自己是否有心鑽研,是否足夠熱愛,是否願意付出。

你的時間用在哪裡,結果都看得見。

So,加油吧~


吉姆妮成長日記


互聯網產品、運營和技術崗位各有各的壓力,但項目的不同階段或者在不同公司,壓力也有所不同。項目前期落地驗證階段,產品壓力相對大一些;項目進入規模擴張階段,運營壓力就會更大。另外還要看公司業務屬於產品驅動型,還是運營驅動型。決策權更大的崗位壓力自然也就越大。


對於分工明確的公司的技術崗位來說,個人覺得運維和測試的壓力相比開發要更大一些。對於一些創業公司,運維、測試甚至技術支持的工作都是開發兼任的,這種情況技術崗的壓力自然比較大。


微說互聯網


前後就職於四家互聯網公司,接觸過幾百名互聯網行業的同事,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些參考。

目前,互聯網行業的崗位主要分為產品經理、美工、前端開發、後臺開發、運營五個大分支,另外還有測試、運維等小分支,其中產品、美工和前端的定位很清晰,後端開發分很多種語言和模式,譬如Java、PHP、C、C++等等,運營也分很多種,譬如活動運營、新媒體運營、SEO、SEM、信息流投放等等。

以我的經驗來看,壓力最大的崗位應該是後端開發和流量增長類崗位,在一個產品的實際開發運營過程中,後端開發的壓力是最大的,要保證產品沒有功能性問題、出了BUG要及時修復,加班也是最多的,而美工、前端和測試則沒有這種壓力,在技術開發中,挑大樑的絕對是後端,很多公司美工、前端都是外包的,沒有所謂的產品經理和測試,後端挑大樑,出了問題就是後端的問題,責任巨大。

第二個崗位就是負責流量增長的運營類崗位,因為一個產品再好,沒有人用就不能盈利,所以一些互聯網公司負責流量增長的崗位壓力特別大,譬如互聯網營銷推廣類人員,有些公司會安排一些廣告投放費用,一般以搜索引擎競價和信息流廣告投放居多,一天幾萬的費用下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你看老闆急不急,這可比人工成本高多了,所以互聯網公司的廣告投放人員壓力應該是最大的,其次,就算不投廣告,互聯網公司的SEO和新媒體人員壓力同樣巨大,因為揹負著流量增長的壓力,而免費的營銷方式往往見效時間較慢,這個時代,流量就是一切,老闆都知道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