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哪个岗位压力最大?

北京旅行家


互联网行业里的每个岗位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并没有谁压力大谁压力小,每个岗位都不轻松。

换位思考一下,你给员工发几千上万,甚至三四万的月薪,你能让他轻轻松松就完成工作吗?我反正是没见过那么好心的老板。

在讨论哪个岗位压力大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互联网行业的每个岗位都是做什么的,然后才能对其做出判断。

首先,互联网行业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几个岗位包括如下五个:

产品,设计,开发,测试,运营。

这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少了任何一个,都很难称之为是正规的互联网公司。


产品经理,通常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初的角色。

他的工作内容是:

基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去定义一款产品应该包含什么功能,然后把这些定义,落实成文字和模型,我们称之为“产品原型”。

产品经理塑造的这个东西暂时是虚拟的,只能观看和演示,但还不能用,你可以理解为,相当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大饼。

那么谁会让产品经理的设想变成现实呢?


是程序员,也就是【开发】。

程序员小哥哥会根据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和设想,把他的想法一一变成现实,那个画在墙上的大饼,渐渐的能动了,能吃了,变成了真实的大饼。

产品有了,也从虚拟走到了现实,但出现了一个问题:

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程序员,都不太懂得审美。

你看这红配绿,你看这黑白条,这也太难看了啊,用户一看就丑拒。

所以我们需要专业人士,真正懂得什么叫“美”的人,来帮我们把软件的外观设计的更漂亮,也就是说:

让这个大饼的卖相更好看。


这就是【设计】的工作。

你现在上网冲浪所看到的美好的一切,都有设计师的功劳。

现在大饼,啊不,产品也做出来了,也变得好看了,但是问题又出现了:

这个APP啊,总是出问题,一会儿不能登录了,一会儿弹出错误提示了,一会儿连不上网了,一会儿又闪退了。

“什么破玩意!闹心!”用户怒斥着,卸载了你的app。


于是,【测试】的重要性立刻凸显。

产品是人设计的,软件是人开发的,是人就会犯错误,所以,人做出来的产品也会犯错误。

那么,如何才能让错误变少,不要把我们的用户气跑了呢?

我们需要让专业的测试人员,在产品真正接触到客户之前,就把一些明显的或者隐藏的错误(bug)找出来,改掉,让这些错误没有机会面对用户。

如果你常用的app很少出错、闪退、出问题,使用感非常的丝滑畅快,

那多半是因为,这个app,有一群很厉害的测试工程师……


最后说说运营。

其实直到测试这个步骤为止,一个软件就能基本上保证,可以正常运行了;

那为什么还要【运营】岗位呢?

其实运营,在其他的行业里,你可以理解为销售,客服等同样性质的岗位,【运营】的最大目的是:

为公司的产品,招揽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收集客户的建议、抱怨和投诉,然后反馈给产品研发部门,让他们做出让客户更满意的产品。

是不是有一丝丝,服务行业的性质?

当然我说的运营,还是狭义的,根据公司种类的不同,运营要做的事情也多种多样,这里不再赘述,总而言之:

运营是互联网公司里,唯一不需要拥有技术研发能力的核心部门。

注意哦,是【核心】部门,很重要哒。

所以很多外行的小伙伴,想跳槽到互联网行业,第一个瞄准的就是运营岗位。


这五个职位,是否有前途,是否有压力,其实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每个岗位如果做好了,月薪上万都是不成问题的。

主要还是看从业者自己是否有心钻研,是否足够热爱,是否愿意付出。

你的时间用在哪里,结果都看得见。

So,加油吧~


吉姆妮成长日记


互联网产品、运营和技术岗位各有各的压力,但项目的不同阶段或者在不同公司,压力也有所不同。项目前期落地验证阶段,产品压力相对大一些;项目进入规模扩张阶段,运营压力就会更大。另外还要看公司业务属于产品驱动型,还是运营驱动型。决策权更大的岗位压力自然也就越大。


对于分工明确的公司的技术岗位来说,个人觉得运维和测试的压力相比开发要更大一些。对于一些创业公司,运维、测试甚至技术支持的工作都是开发兼任的,这种情况技术岗的压力自然比较大。


微说互联网


前后就职于四家互联网公司,接触过几百名互联网行业的同事,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参考。

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岗位主要分为产品经理、美工、前端开发、后台开发、运营五个大分支,另外还有测试、运维等小分支,其中产品、美工和前端的定位很清晰,后端开发分很多种语言和模式,譬如Java、PHP、C、C++等等,运营也分很多种,譬如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SEO、SEM、信息流投放等等。

以我的经验来看,压力最大的岗位应该是后端开发和流量增长类岗位,在一个产品的实际开发运营过程中,后端开发的压力是最大的,要保证产品没有功能性问题、出了BUG要及时修复,加班也是最多的,而美工、前端和测试则没有这种压力,在技术开发中,挑大梁的绝对是后端,很多公司美工、前端都是外包的,没有所谓的产品经理和测试,后端挑大梁,出了问题就是后端的问题,责任巨大。

第二个岗位就是负责流量增长的运营类岗位,因为一个产品再好,没有人用就不能盈利,所以一些互联网公司负责流量增长的岗位压力特别大,譬如互联网营销推广类人员,有些公司会安排一些广告投放费用,一般以搜索引擎竞价和信息流广告投放居多,一天几万的费用下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你看老板急不急,这可比人工成本高多了,所以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投放人员压力应该是最大的,其次,就算不投广告,互联网公司的SEO和新媒体人员压力同样巨大,因为背负着流量增长的压力,而免费的营销方式往往见效时间较慢,这个时代,流量就是一切,老板都知道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