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说到辅导作业,估计所有家长都会统一做这几个动作:摇头、皱眉、再是一声叹息。

现在的孩子情商高,跟家长一言一语交流,简直就像是说相声,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01辅导孩子作业,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

网上看见一个视频,小男孩上3年级,妈妈辅导作业时发现一道错题,便拍着卷子严厉地说道:“来来来,你过来看看,这道题!”

孩子倒是轻松,表情里充满疑惑。

“家里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我,今天爸爸的4位好朋友要来家里做客,妈妈准备了6套碗筷,你觉得够用吗?”妈妈一字一句读题并询问道。

孩子一口咬定“够用”,妈妈只好忍住脾气开始引导,结果孩子马上自信满满地打断:“妈妈,今天家里是7个人,你准备6套,但我又不认识爸爸的朋友,我就不吃了,够用!你们吃吧!”

听到这个答案,妈妈大声喊道:“这是做题,不是跟你过家家呢!”气得掐自己人中。

这还不算,更有甚者因孩子写作业磨蹭,自己先睡下了,留孩子自己完成,半夜起来发现孩子还在桌边磨磨唧唧,一动怒,导致大脑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诱发了中风。

这是真实案例,就发生在南京,在医生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也是该院接收的首个此类病例。

辅导作业的危害,的确威力不小!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02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难道就真的无解吗?

其实,孩子对写作业的抗拒,源于不够自律,还是需要家长引导和督促的。

但家长也要佛系一点,由于孩子写作业慢、总出错就火冒三丈,真的没必要。

家长要记住这样的原则:陪孩子写作业,多盯无用,多说无益。

学习本身是种主动行为,不要以为盯的时间长,孩子专注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事实是,家长越紧盯,孩子越把写作业当成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压力很大、焦虑不安。

不仅如此,家长也本着督促的心态,不知不觉就会变成纠错、指责,打断孩子本身的思路,不利于养成孩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孩子觉得早点写完就可以早点玩,但家长觉得写不完你就什么也别做,错的就再加量。

你看,无形之中两人之间就产生了冲突,说不清理还乱,最后就只能是互相折磨,多次崩溃。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03过度盯着作业的细节,有哪些危害?

1)降低学习效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师会在一节课中讲很多知识点,但不会马上对孩子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验,基本都会说:“今天回家好好复习,明天我们随堂提问。”

这就是延迟反馈。

孩子学习、理解都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反复思考、理解、总结并变成自己掌握的。

但在紧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大多及时纠错,不顾孩子是否理解,只以改正错误为目的,大大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

现在流行各个科目的错题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总结并记录错题,每隔一段时间再翻阅,利用间隔时间反复练习,从而变得熟练。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Andrew.C和耶鲁大学HuenyL.Roediger两位心理及脑科学教授,也做过相关实验。

他们把48名华盛顿大学本科生分成学习后无测试(学完就行),有测试无反馈(做完测试,不告知对错),立即反馈(马上反馈,再作下一题。),延迟反馈(测试后,间隔10分钟,再反馈)4个小组。

学习内容一样,学习内容呈现的时长也一样,只是反馈方式不同。

结果发现,立即反馈和延迟反馈的学习效果基本一致,但延迟反馈的学习效果更好。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后来两位教授又进一步测试,在延迟反馈方法中,分为延迟10分钟和延迟一天。

结果是:延迟一天的那组对正确的答案更期待

,能更冷静地接受错误,且更会总结。

换言之,这种间隔效应会提高孩子的长期记忆,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从而理解得更透彻。

2)导致孩子压力过大

心理学上把大脑分成三层:本能脑(处理问题的应激反应,有冲动,呆板,偏执的特点);情感脑(处理情绪,趋利避害);理性脑(负责高级思维活动,比如逻辑思维)。

孩子学习时使用的就是理性脑,但家长呢?会把辅导孩子写作业和自己的情绪联系起来,调动情感脑。

情感脑本身就要比理性脑的反应快,因此,孩子很容易被家长的情绪带偏。

一旦理性脑思维被情感脑控制,孩子就会按下暂停键,将学过的知识暂时冻住,先爆发情绪再处理问题,这就变成了家长眼中的“不自觉”表现。

家长的严厉纠错,会让孩子的大脑一片空白,压力也迸发出来。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其实,辅导孩子需要有一个收放自如的度,才能让他逐步由他律到自律,独立学习并爱上学习,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04辅导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依赖阶段、半依赖阶段、准自主阶段、自主阶段四步。

想慢慢养成习惯,还是要从细节做起。

1)小学低年级,家长要“盯”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学习计划和检查以及专注力。

有位家长辅导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时非常用心,在孩子最开始精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就从较难理解的数学、语文题目开始陪孩子审题,思考答案。

美术,劳作等方面的作业放在最后,以体验式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完成。

最后,检查作业方面,他也会把权利交给孩子,给他时间自己检查。

而且,每次都等孩子做完一科的题目后,才会告诉孩子哪里做得很好,剩下的要完善。如果孩子能找出错误,再让他参照着课本简单复习一下,自己改正。

专注力方面他是这么做的,晚饭后集中时间写作业,先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题目上,正式开始前先明确做题顺序,孩子思路更清晰,自然也就更专注。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至于孩子的特色课,基本上都是周计划,课余时间也能丰富起来。

三年级之前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家长指导作用最重要的阶段,家长一定要利用好,才能真正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2)初中后不用总盯着,重要的是传递观念、给予能量

往往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就有了自己的主意。

从生理发育和心理逆反来看,女孩表现得明显一些,男孩则出现在初一。

初中学习竞争明显,孩子本身压力就大,加上青春期的逆反出现,这时家长的“盯”可能就会成为孩子厌学、产生偏执的原因。

因此,到了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盯”的是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更注重心理沟通。

我们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脾气,但也要让孩子知道,这个社会比成绩更重要的是选择。

我们要支持孩子正确的选择,不是最好也没关系,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往往心态好、懂得选择的孩子,成绩自然差不到哪儿去。反倒是那些总被紧盯着成绩的孩子,关键时刻会紧张,掉链子。

难倒万千父母的“辅导作业”,真的无解吗?方法对了也可以很轻松

3)延迟反馈

家长不要一下子把孩子的错误都指出来,应该给他们思考和反思的时间,这样才能接受得更快,有效且和谐。

给孩子检查作业时,不妨让他先小憩一会,喝点水、玩一会,再去改错,越紧盯孩子越想逃。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是种本能,但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也“盯”不出“完美”的孩子,不要让“盯”伤害亲子关系,因为爱是一辈子的事,我们都要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幸福。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