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到心智模式

在长沙一中高中实习时曾自作主张给自己班孩子加了每晚一期心理趣味知识的专栏,实习结束时孩子们的明信片上都带着对这个专栏停止的不舍,而我自己在准备每日分享的过程中也在自我提高。

前段时间自己做一个调查 他人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有一个同学说 是实习时班上孩子对我的送别。因为对他们需求的了解和平日的用心,所以有了心理专栏的产生,而进一步有了和孩子们更多的互动,产生了更多的情感联系吧。于我而言,让他们领略到丁点科学心理学的魅力就是成功了。


想起这件事后,自己就想把这个东西继续做下去,也给生活一点特别的东西。就像做家教时,用后宫争斗剧的情境带领孩子进入数学世界给这段经历添加色彩一样,生活总可以有更多的乐子。

第一个想到的是心智模式,从拆掉思维的墙里面接触到,细细分析,其实就是心理学里的“思维定式”,也就是我们只会看到真实世界里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所以个体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能力。而这就是一种心智模式。从思维定式出发,我们建构着自己的思维程序,除了自己明显感觉到的,更多的是内隐的东西,而这种内隐思维与我们过往经历、体验和思考模式紧密相关。

比如在残词补全实验中,给相同的两个字母让不同的人补全,会得到很多不同答案,而这就反映了一种内隐思维,第一时间你更倾向于想到什么东西。

心智模型可以影响我们如何感受、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影响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它的提升过程就可以概括为四个词,混沌、觉察、醒觉、超越,没有经验的时候我们对待一个事件的想法是混沌,不能辨别事实。比如没有坐火车的人看到对面火车动以为是自己在走。而在充分觉察和思考这类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后知后觉,发生后知道是什么;进阶到醒觉,我们知道当下发生的是什么;最后是超越,因为有了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提前做出预示,也就是先知先觉

从心理学到心智模式


所以总结提升方法就是觉察自己的自动化思维,发散扩展自己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不要局限于自己过去的经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多思考的原因,因为要拆掉原有思维的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