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學家對人性的解讀

行為主義觀點的核心就是強調學習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

華生的觀點中極端重視社會環境對正常和異常的人格發展以及行為的作用,並對精神分析和醫學模型提出了挑戰,認為心理異常是過去不良的條件反射經驗的結果,而且可以採用條件反射的方法進行治療。

行為模型的基本理論觀點:行為主義理論模型的基本概念就是學習。

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

如對黑暗的恐懼可以解釋為:某種能引起恐懼的刺激經常伴隨黑暗出現。

強化 在操作條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為重複伴隨一種獎酬性的條件(正強化)或逃避某種厭惡刺激的條件,則這一行為就會被強化(負強化)。

消退:對不適應的行為不予注意,不給予強化,使之漸趨弱直至消失。

泛化與辨識:當某一反應與某種刺激形成條件聯繫後,這一反應也會與其它類似的刺激形成某種程度的條件聯繫,這一過程稱為泛化。

與泛化相伴隨的過程還有辯別,即個體學會對相似的刺激進行分辯,並做出不同的反應的過程。

榜樣作用:即父母或其它人為兒童做出期望的行為模式。如果具體能夠模仿這種行為並且因此而受到獎勵,或看到其它人因做出這一行為而受到獎勵,就可以很快地獲得這一新的行為。

模仿學習技術:人的行為可以通過觀察別人來學習,因此,可以通過觀察別人的正常行為來消除自己的不適應行為。

想象模仿:藉以想象來仿效示範者的行為。

參與想象:一方面觀摩示範者的行為,並在治療者的引導下逐步參與演練有關的活動。

角色扮演:扮演與來訪者問題有關的特定人物,將其可能出現的行為問題表現出來。

果敢訓練:

病因:行為異常是通過條件反射、模仿學習、錯誤強化等習得的。

治療:行為治療-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消退舊的行為方式,建立新的適宜反應。

認知-行為矯正:內部言語的改變,這種方法是基於認知-行為理論,即異常行為是由於不恰當的內部言語或自我強化所產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