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收入只有工資

工資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收入只有工資

段宜江講保險,我們懂保險

現如今,房子是越來越貴了,咬牙買了房子的,6個錢包被掏空了還不算,還得背上30年的貸款。還沒買的就更焦慮了,現在都已經買不起了,眼瞅著每年房價的漲幅比自己工資漲得還快,這以後不就更買不起了?

每天刷刷抖音看看微博,別人都是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而自己只能掐掐手指頭看看明天早上吃點啥……

腦子裡一天盤算的都是有沒有錢買房,有沒有錢結婚,有沒有錢生孩子這樣的問題

彷彿生活從來都是人家的,而我們只配有生存的問題

這就讓人很不爽了……

而這些萬惡之源,好像都是錢

大家都覺得,我現在之所以過得不幸福,還不是因為我工資太少

我要是掙得多了,我也就有錢了,我也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

可是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Q1:稀缺

其實並不是的。經濟學裡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叫稀缺

東西總是不夠的,是稀缺的,即使對於有錢人來說也是這樣的

普通人想的是我沒錢買房,我就不能結婚,更不會有孩子

而所謂的富人想的是我得想辦法借錢融資擴大規模,要不然我的份額就會被別人吞併

一樣的缺錢,一樣的有危機感

但是有人會說,不對啊,你看看像馬雲,李嘉誠這種人,完全就是一副不缺錢的樣子啊

沒錯,馬雲自己還說:“我對錢不感興趣”

工資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收入只有工資

很多人會笑會罵,但是我相信走到了他這一步,他說的是真的

因為對他這種人來說,稀缺的確實不是錢,而是花錢的時間

普通人掙錢,收入提高,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從而帶來幸福感

但是錢對他們來說早就已經只是個數字而沒有實際意義

對於一年能在飛機上超過1000個小時的人來說,反而時間對他們來說更加寶貴

所以更高的工資並不會讓你真正的富有,因為更高的收入總會帶來更高的慾望

比如女生一個月掙5000可能考慮的是這個月買不買包的問題

等收入提升到1萬的時候,考慮的可能就是這個月是買Coach還是LV的問題

而更高的慾望,就會帶來更高的負債,和更大的不滿足感

慾望總是會高於收入,這事你得習慣

工資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收入只有工資

Q2:財商再教育

既然高工資不會讓你真正的致富,那靠什麼才會幸福呢?

我說,是一種富有的感覺

舉例來說,大部分住在北上廣深的人,名下有著價值近千萬的房產

但是天天來回兩個多小時擠著公交地鐵去上班

你說累麼?廢話

但是開心麼?只要房價還在漲,哪怕依然是擠地鐵,大家都會越來越開心

因為在心裡,總是有一種我很有錢的幻覺,即使這個幻覺並不值錢

但是我們換個思路想想,如果把房子賣了,拿著1000萬做保守投資,就算年化收益只有6%,一年就是60萬的利息,一個月就是5萬的生活費,也就是每天都要花掉1666元。這還是在你完全不工作且本金絲毫不減少的情況下

這其實也是挺難的一個事,萬一碰見個發燒感冒的沒花的了這麼多,那第二年的本金可就又要增加了……

所以你說哪種生活的幸福感更高呢?

有些槓精會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成人全都要

話是沒錯,但是你也得有做多選題的客觀條件啊

碰見這種二選一,換做你會怎麼選?

Q3:成本

我說答案不一致。要看哪個的成本更高,哪個給你帶來的心理滿足感更強

經濟學裡的成本和大家理解的不太一樣

經濟學的裡的成本叫做機會成本,意思是說做一個選擇的成本就是放棄了的其他選擇的最大價值

比如現在你有A和B兩個選項,選擇A的成本就是放棄了的B的價值

用上面的例子來說

選擇擁有一個有自己產權的房子,所付出的成本並不是你買這個房子付的價錢,而是放棄了的每個月5萬的被動收益

再說明白點,選擇那個房本的代價,就是當下開始的財務自由

明白了這點,換做是你,你怎麼選呢?

工資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收入只有工資

Q4:解決方法

其實上面的例子並不是要讓你賣房,而是給你提供一點思路

一個是做決定的時候看待成本的不同角度

另一個是提升幸福感,真實幸福感的一種路徑

老話說得好,開源節流

而開源裡,最讓人幸福的一件事情,莫過於被動收入

Q5:開源-被動收入

什麼是被動收入呢?

就是讓你的錢去掙錢,所帶來的收入

投資收益也算,銀行存款理財的利息也算,房租收入也算

用大白話來說,你家本來只有你們夫妻兩個勞動力,什麼時候你倆老了,病了,不想幹了,想偷懶了,想旅遊了,想享受生活了,什麼時候你家的收入就斷了。而學會投資,相當於家裡多了個勞動力,貢獻著和你一樣多的,甚至是比你還多的收入,而且24小時全年無休,你休息了它都不休息。家裡有個這樣的存在,你說爽不爽?

巴菲特說,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能掙錢的方法,你將一直工作到死!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大部分人,對於投資和投機,其實是沒什麼概念的

投資代表能為你帶來正向現金流的資產,或者是你只靠現金流就能收回投資額的資產

而投機指的是你無法在整個過程中獲得現金流,只能靠最後的買賣行為得到資本利得的資產

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炒股,大部分的散戶注重的都是這個炒字,賭一個方向甚至是一隻股票,漲了就全倉all-in,千軍萬馬來相見,跌了就皮皮蝦我們走。至於這把到底能不能掙到錢,其實和農民伯伯是差不多的,因為都是靠天吃飯……這就是赤裸裸的投機。而如果是做資產配置,長期留在市場裡的,那就完全可以做到不管股市的漲跌,我都可以每年固定取出5%,長期年化可以達到10%,這就算是進了投資的大門了

再比如說房子,如果買了好多套就等著漲價出售了再買的這種,這叫投機。如果買了就不看房價一直出租拿租金的,這就叫投資。只不過關於房子還得多說一句,雖然說買房出租是投資,但是介於中國大概普遍2%的租金回報率來說,它甚至還沒餘額寶掙得多……所以雖然是投資,但是收益還是得考慮的

再來幫大家算筆賬

假設你今年30歲,打算65歲退休,現在想給自己開始攢退休金。對於一個30歲的人來說,每個月拿出1000元來做投資,應該是沒什麼困難的。假設你是個合格的投資者,長期年化收益率不高,也就是10%。就這麼每個月1000一直投到65歲, 你到時候會得到380萬。沒錯,每個月1000塊,最終380萬,如果是夫妻兩個人一起存,再配合上你們的養老金,那就是手邊七八百萬的現金資產,加上每個月永續的收入,這不得讓別的老頭老太太嫉妒死~尤其是這還是在你並沒有付出太多努力的情況下做到的。

所以這就是投資的魅力。和你想象的每天盯著看盤和別人一起追漲殺跌完全不同。關於投資可說的太多了。大家要是感興趣可以在後臺或者公眾號裡留個言,感興趣的人多了以後可以更新一下投資和資產配置方面的基本邏輯

Q6:節流-保險

家庭開支節流的最有用的工具,就是保險

因為正常的生活開支,教育開支,娛樂旅遊開支都是可預見的,甚至是可壓縮的,也就是說是給我們留了充足的時間去應對的

但是唯有疾病和意外,是沒有提前告知的,突發的,非本意的,而且通常花費都是巨大的

這是一個家庭裡最大的變數,而且通常都是不可承受的風險

風險轉移都是有成本的,所以和投資一樣,都是要算賬的

對於小的風險,比如說正常的感冒發燒,這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如果轉移風險的代價過高,我就可以選擇風險自擔

但是對於大到不可承受的風險,比如突發意外,重疾,因為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所以必須要進行風險轉移

這樣才能保證投資的本金和收益不受損失,我們掙得每一分錢才不白掙

上篇文章裡講過黃金的投資,其實在專業人士的眼裡,黃金就是投資組合裡的保險

央行放水近萬億!你手上的房子股票和投資品哪些會漲?哪些會跌?

黃金在市場行情大好的時候,一般都是不漲甚至是下跌的,而只有在至暗時刻,比如貿易摩擦,市場大跌,所有品類的投資品都開始大幅回撤的時候,黃金會開始大漲。而在組合中加入黃金,可以做到平滑整體投資組合的收益,降低組合的波動性,也就是風險的目的

工資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收入只有工資

這其實就和我們個人買保險的邏輯是完全一樣的

在相安無事的時候,我需要付出的保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極端情況發生的時候,它帶給我的收益就是救命的

這樣的風險規避策略就是好策略

這裡是段宜江講保險,我們只做科普,不推產品。也歡迎您搜索:段宜江說險,用您能聽得懂的大白話,幫您分析每一個險種,跳出保險中的大坑,讓買保險從此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